熊濤 廖政洲

“難以想象,以前培訓很少離開荊州,這次到沿海發達地區學習,既同沿海發達地區的村書記們學,也同全市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代表比,真是大開眼界、大有收獲。”5月14日下午,在從廈門返回荊州的動車上,江陵縣林口村黨支部書記徐威還在直呼難以想象。
自3月22日以來,荊州市分別開展“頭雁領航”“候鳥培養”“雛鷹起飛”三大工程示范培訓,共組織30名社區黨組織書記、50名村黨組織書記、100名村后備干部和100名社區新進工作者先后在蘇州、廈門、武漢、荊州等地學習培訓。
實地看,對標先進促干勁
“從一個窮困小漁村蛻變成現在廈門最熱鬧的旅游景點,這種文旅融合的發展過程和模式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在廈門的曾厝垵,經過實地考察學習后的村書記們圍在房間里徹夜深談。
“以前覺得自己干得不錯,但這次實地走訪,發現確實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馬聶所在的銅嶺村曾經也是毫不起眼的城郊村,在他和村“兩委”的努力下,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銅嶺村從一個負債近300萬的小村莊,蛻變成年收入600多萬元的美麗村莊。“對比看到差距的同時,也明確了我們的發展目標。”馬聶說,“向先進學理念、學規劃,銅嶺村可以更好。”
除了曾厝垵,廈門的軍營村、馬塘村等鄉村也展示出各具特色的發展特點,讓參與此次培訓班的書記們印象深刻。“我任書記的時間不長。這一次,看了這么多優秀典型村,學到了很多干貨、硬貨,回去后我也將積極借鑒其有益經驗,全身心投入美麗鄉村工作中。”柘木鄉大王廟村支部書記曾誠說。
談感悟,鄉村振興如何抓
在武漢5天的培訓中,課堂上、飯桌上、賓館里,都能看到書記們熱烈討論的場景。
“這里的鄉村發展確實不錯,我一定要多學點東西回去。”在小組討論會上,公安縣雙星村黨支部書記劉佩感悟頗多,“作為新任書記,加強村內黨員凝聚力,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是我們村目前的重點工作。”
90后的劉佩在雙星村當過3年大學生村官,2020年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上任初期,村干部不團結,他上門入戶逐一化解矛盾。同時,他積極引導年輕人回鄉創業、發展電商。在他的帶領下,雙星村2020年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0萬。“班子齊了,人才多了,發展自然會充滿活力,鄉村遲早會振興。”
劉佩的感悟引起大家熱烈討論。“鄉村振興我們要以身作則,當好領頭雁,一定要懂政策,有想法,要因村制宜發展集體經濟。”這是荊州開發區高興村支部書記王銀華的心得。
出實招,培訓成果轉化應用
按照“持續關注、動態調整”的原則,荊州市在培訓班結束后持續強化對參訓人員的跟蹤培養,推動培訓成果的轉化運用。參與“候鳥培養”培訓班中的100名村(社區)后備干部中,絕大多數年紀輕、學歷高。此次舉辦三大工程培訓班,也是為了在接下來的村(社區)“兩委”換屆中育英才、謀人選。
事業成敗,關鍵在人。“這一批村(社區)干部經過精挑細選,成為主力軍,給鄉村和社區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和充足動力。今后我們也將常態化推進培訓班,并依托此平臺發現人才、儲備人才、培育人才,切實將培訓成果轉化為助推荊州市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荊州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作者單位:荊州市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