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暉
摘要 為了寶應地區能夠適應新時代的農業政策,在充分分析寶應地區淺水藕水熱條件,土壤肥度,種植質量、光照條件、地形條件,以及綜合土地使用狀況后,通過利用新信息技術系統對當地實際的氣候進行了綜合性的研究與規劃。通過提高淺水藕的產量,降低種植運輸成本,為寶應地區淺水藕的種植提供新的種植思路,同時也為淺水藕提高產量以及提高知名度做出新時代的規劃以及新策略。
關鍵詞 寶應地區;淺水藕種植;氣候區劃
中圖分類號:S64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3–0108–02
寶應地區種植的淺水藕自唐朝開始以來便享譽中國,其擁有的良自然環境,為淺水藕的生產以及銷售創造了非常良好的經營環境。近年來,伴隨著互聯網銷售時代的到來,寶應地區的淺水藕面臨著嚴重的競爭,也面臨著對淺水藕進行種植改良以及尋找最佳區劃來提高產量及收益的巨大難題[1]。依照現代農業區域化、特色化、規模化、優質化的發展思路對淺水藕的氣候區劃條件進行研究并找出最佳區劃和策略。
1 寶應地區淺水藕生長發育氣候優勢
1.1 熱量條件
江蘇省寶應縣位于110°~120°E、34°~35°N,地處江蘇西部,夾在江淮河之間,地處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冬季受寒潮影響氣溫太低并不宜種植。淺水藕一般在4月中下旬種植,這時的地表溫度大于15℃,正好適宜淺水藕的種植和發芽[2]。由于夏季溫暖濕潤氣流的到來,為淺水藕提供了濕潤而又充足的水分,此時的晝夜溫差大約在7℃~9℃左右,巨大的溫差有利于糖分在淺水藕中的大量積累,此時的溫度大都在17℃~25℃左右,有利于淀粉酶在淺水藕中的積淀,也避免了因凍害而帶來的不必要的減產。5月中旬溫度較高,有利于藕身的迅速膨脹,提高淺水藕產量,為下一代淺水藕種苗打下良好的基礎。
1.2 光照條件
到4月中下旬,春季到來,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寶應縣,日照時間正在逐漸加長,為淺水藕的生長提供了更多的日照時間,日照充足,為更好地開花結實提供了充足條件。充足的日照時長有利于淺水藕的營養積累,如若光照不足,則會導致淺水藕出現一系列問題。例如淺水藕植株纖弱,易扶倒、結子數量變少,甚至產量低下[3]。
1.3 水分條件
淺水藕與深水藕在某些方面有所區別,淺水藕種植水深一般在25~30 cm,而深水藕一般在60 cm左右。淺水藕對種植用水和灌溉用水水量要求更加苛刻,不能讓水分超過藕葉,否則即使是一兩天,也可能因為缺氧導致淺水藕因缺氧死亡而導致減產。而寶應地區種植淺水藕的歷史已久,種植戶熟知將淺水藕種植靠近湖邊或水邊,方便灌溉又不會被洪水淹沒[4]。
1.4 土壤條件
由于寶應縣位于南方地區,土壤多為紅色的粘土,土壤濕而重,較為適合水中農作物的生長,致使淺水藕成為優質農產品之一。淺水藕對于環境也極為挑剔,寶應區的工業資源并不發達,河流的自凈能力使土壤污染物含量較少,適宜淺水藕的生長,藕根吸取泥土中的無機物及有機物,十分苛求深厚的土層,而流經江蘇省的淮河帶來大量的細致泥沙為寶應地區的淺水藕生長提供了充足的土壤厚度,從而使寶應地區的蓮藕得以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無機鹽而變得更加肥沃[5]。
2 寶應縣氣候區劃因素分析
所有的氣候區劃幾乎都是以地域分異規律為基礎,結合非地域性差異進行的,即使在同一地域,影響氣候區劃的因素也會有所不同,以下就是對氣候區域因素進行評述。
(1)分類呈現。從地形來看,寶應縣像一個梨狀物,東高西低,中間成洼地,東西各被兩個比較大的湖包圍,中間被京杭大運河分割,淺水藕對水的需求較大,因此大部分淺水藕種植在這4個湖邊和大運河之間;從土壤來看,面積較大的湖蕩有如寶應湖、白馬湖、范光湖、射陽湖等,人們稱這些湖為‘大湖大蕩,大約有257.69 km2。寶應縣長期以來形成了獨有的碟形洼地,也就形成了獨特的土壤——蕻渣土,該土土質十分疏松,極為適合淺水藕的種植。此外,還形成了豐富的水體資源,水質獨特,品質優良,為淺水藕種植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條件[6]。
(2)從風的角度來看,淺水藕葉片和蓮藕很大,非常懼怕大風,一旦刮起大風就會折斷蓮葉,造成蓮藕倒伏。如果再伴有大雨,情況更加嚴重,雨水會順著灌入莖中,然后進入根部,最后使果實腐爛造成減產,因此,淺水藕適合種植在風少且背風的地方。
(3)解決策略。淺水藕作為一種睡蓮科藕屬植物,喜溫喜熱、好濕,但是不耐低溫陰雨,怕大風、凍害。寶應縣為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要綜合不同要素才能找到最適宜的地方種植,以實現最佳氣候區域規劃。經過對寶應地區地形圖以及土質的勘測、對水質進行多次精密的檢測評出最佳水質、最差水質,對年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月降水量、月平均降水量、年均溫、日均溫以及日溫差進行測量,依靠虛擬數字地理信息系統算出寶應地區淺水藕相對應的高產區,低產區,從而確定淺水藕的氣候區域規劃。
(4)高產區。高產區的淺水藕種植區域大多數位于東西兩湖一側,此地居住者較少,且遠離工業區,湖水及運河長期的積淀留下大量肥沃的土壤,水質非常符合淺水藕的生長,且湖水可以調節溫差,使淺水藕在4月下旬免遭凍害的可能。因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4、5、6月日照時間甚至可以達到10 h,為淀粉酶的積累提供了較好的條件,月均溫在20℃左右。如此優越的條件使淺水藕的品質得到了提升,產量可達1 250~1 500 kg。在高產區,可以挑選出最適合種植的苗種,以便在下一年的種植中進一步提高產量。
(5)低產區。地產區的淺水藕多位于城鎮邊緣。生活污水與工業污水的排放污染了水源,較多的人類生產用地減少了種植淺水藕的耕地;城鎮加劇了熱島效應,使溫差更大,使淺水藕易產生凍害,從而降低產量;水源的污染則降低淺水藕的品質。對此,應建立污水處理系統,適當減少淺水藕的種植面積,多種植可以滿足人們需求的鮮花蔬菜以及牧場,同時進行土地整合。
無論是高產區還是低產區,都面臨著比較嚴重的氣候問題,只有解決好這些氣候問題,才能找到最佳區劃。在淺水藕種植時期,一定要避開寒冷天氣,若在種植之后發生寒冷狀況,水體會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因此種植之后不必擔心。做好防風措施,到了6—7月,氣溫開始回升,夏季風路過,會帶來大量降水,雨水會帶來大量霉菌,也會促進水草、水苔、水癬的生長,導致淺水藕受到病害,使淺水藕葉子枯黃,營養不良,且這種病發生在氣溫25℃~30℃,甚至會出現倒伏、缺氧而死的嚴重后果,最后會降低淺水藕的質量和產量,因此,一定要及時清理水塘并進行藥物治理。8—9月,淺水藕進入生長末期,也叫結藕期,這時候的淺水藕會把營養輸送到根部促進蓮藕生長,把少部分的營養輸給蓮子,這時候的淺水藕對溫度的要求是最高的。根據對寶應縣20~30 a來平均氣溫的調查,此時寶應縣溫度大約在30℃左右,而雨水又比較少。應該注意少往荷塘里加水,甚至抽出一部分的水,讓地溫達到最高。加速藕的生長,防止下一次雨季對寶應地區淺水藕造成傷害。
3 結論與建議
根據對GIS算法的研究,對寶應縣地理地形、水位、土壤、年積溫進行調查并對寶應縣淺水藕氣候區劃指標進行合理的推算,得出寶應縣影響淺水藕生長的農業氣候要素。根據對寶應縣各種因素的綜合分析,將寶應縣的淺水藕種植區劃分為低產區、高產區2個分區,這種分類的區劃結果較為符合常理。
寶應地區淺水藕在面臨現代化農業轉型難題的時候,應利用現代化農業精細科技對寶應地區的淺水藕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最后找到最佳種植區位,從而增加淺水藕產量。
參考文獻
[1] 吳樟義,周維民.早熟淺水藕氣候生態特性研究與應用初報[J].中國西部科技,2008(29):48-49.
[2] 李軍龍,張劍,張叢,等.氣象要素空間插值方法的比較分析[J].草業科學,2006(8):54-55.
[3] 谷慧珍,張河清.藕蓮腐敗病的診斷與防治[J].福建熱作科技,2006(2):98-99.
[4] 吳雙林.淺水藕主要病蟲害防治[J].當代蔬菜,2004(2):874-875.
[5] 姚益平,蘇高利,羅衛紅,等.基于光熱資源的中國溫室氣候區劃與能耗估算系統建立[J].中國農業科學,2011(5):88-89.
[6] 許彥平,姚曉紅,姚曉琳,等.天水日光溫室氣象條件及適生氣候區劃研究[J]. ?甘肅科學學報,2009(1):120-122.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