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冰(廣州市旅游商務職業學校)
2019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中國眾多實體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打擊。與此同時,直播電商行業卻憑借著互動性強、轉化率高、線上購物體驗感升級的天然優勢,逆勢上揚,迎來了它的重要風口,成為許多行業復工復產的突破口。據圖1艾媒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6月,中國在線直播用戶規模達5.62億人,同比增長30%,中國直播用戶數量已成規模,成為中國直播電商行業實現商業變現的重要力量。在如此龐大的直播用戶體量支撐下,2020年,直播電商交易規模破1萬億元,同比增加達136.6%,成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推動中國經濟內循環的新引擎。

圖1 2016-2020 中國在線直播用戶規模
國內直播電商不僅僅在短期內完成了用戶“數量”上的巨大突破,更難得的是正逐步培育起了這些用戶通過直播購物的消費習慣。如圖2所示,據CNNIC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僅2020年上半年,全國在線直播銷售超1000萬場,主流平臺活躍主播超40萬,吸引直播觀看人數達5.62億(同比增長30%),在同期網購人數(7.49億人)中超過75%的消費者正在養成看直播的消費習慣。

圖2 2017年6月-2020年6月中國直播觀看人數變化情況(單位:億人)
處于風口之上的直播電商行業正在不斷創造著銷售奇跡,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商家加入,僅2021年淘寶直播618大促期間,淘寶直播平臺新增主播超2.5萬人。但是,該行業的繁華背后卻充斥著巨大的分水嶺,“二八現象”在該行業表現尤其突出,各平臺頭部主播占據了絕大多數的平臺流量。此種情況下,對于許多新手主播而言,在直播三要素“人”“貨”“場”中,要想獲得生存的機會,其關鍵還是要在“貨”中尋求突破口。
但是,許多直播間在選品階段就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跟風選品,就連一些明星達人也會因選品不當導致直播間流量變現能力不高。目前,國內學術界對直播間選品方面的研究不多,僅有少術學者對影響直播選品的因素及方法展開了研究。與學術界相反的是,置身于業界的人士切身感受到了選品工作的重要性,無論是行業專家、直播平臺、培訓機構都在積極探討選品的問題,但也僅僅停留在經驗分享,尚未形成系統的方法與策略。
對此,本文針對直播間在選品過程中存在的常見誤區,提出了影響選品的主要因素及可行性的方法與策略,借此希望能夠對直播間優化產品提供有益幫助。
與傳統銷售相比,直播電商更加考驗主播的選品和議價能力。能否真正站在直播間粉絲的立場,選對產品,并談取有競爭力的價格,幾乎決定了直播間的成敗。但是對于缺乏經驗的新手主播而言,他們在選品階段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容易陷入以下誤區:
據調查顯示,許多顧客選擇在直播間購物的原因是期待獲得更有吸引力的價格。為此,不少直播間以價格戰為主要競爭手段,甚至忽視產品質量和貨源合法性,在直播帶貨過程中,以“全網最低價”“秒殺全網”“最便宜”等極限詞為噱頭,來吸引顧客盡快下單。“低價拼殺”的后果將不可避免地帶來越來越多的“低價低質”產品。如圖3所示,艾媒數據顯示僅2020年,與“直播”相關的投訴舉報在全國12315平臺上依然維持高位,達2.55萬件,其中“直播帶貨”相關投訴占比近八成,問題主要集中在質量難保證、虛假宣傳、退換貨難保障等方面。但是,消費者追求的“高性價比”背后是以商品質量為前提的,在全民直播的浪潮中要想獲得忠實的粉絲群體,將流量變現為訂單量依然需要在“貨”上下足功夫,選品時不盲目“求廉”,為粉絲挖掘和推薦好物,進行差異化選品。

圖3 2020年全國12315平臺關于直播帶貨投訴情況
知名品牌憑借自身的口碑和影響力,往往能帶給直播間粉絲更多的信任感,有著天然的變現優勢。因此,“品牌性”是許多頭部主播選品時的重要考量因素。然而,對于非頭部主播而言,在選品時盲目追求大品牌并非是一個最優選擇。首先,知名品牌方會優先選擇與李佳琦、薇婭、雪梨等頂流頭部主播合作,并給予其當日全網最低價的獨家協議,對非頭部主播而言,很難在同品牌賽道上與頂流主播開展競爭。其次,直播間的受眾群已越來越年輕化,尤其是90、00后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消費力量,他們在購物時求新、求異心理很強,對品牌依賴感有所減弱,非頭部主播們可以展開差異化選品,挖掘身邊被忽視的好品牌,通過國貨推薦、好物分享、鄉村振興等以賦予情感、標榜個性的選品策略打動消費者。
許多主播在選品時過份依賴行業排行榜數據,看到平臺上熱銷的產品和競爭對手的銷售數據,就盲目跟風跟賣。為了能在當場直播間創造更大銷量,一味鋪貨,上架產品“多而雜”。同時,貨品之間缺少聯系與布局,沒有形成很好的關聯銷售的戰略安排,認為只要貨鋪得多就一定能賣得更多。跟風選品的后果一是會造成產品同質化嚴重,容易陷入價格戰的爭奪,影響最終的收益;二是主播也更難在白熱化的競爭中有所突破,畢竟對于許多非頭部主播而言,他們在議價能力、貨源獲取能力、帶貨能力方面均與頭部主播相差甚遠,跟風選品容易長期處于競爭劣勢,一旦這些熱銷爆品熱度下降,可能導致產品滯銷,庫存積壓,給直播間帶來更大不確定的風險。
由上可知,想要打造高關注、高銷量的直播間,需要有更為專業、系統的選品方法,尋求“好貨”的支撐。那么,什么樣的產品可以稱之為“好貨”,簡單來看可以從以下四個指標來衡量:
每個直播間都有自己特定的人設屬性與粉絲特征,選品時既要考慮產品符合粉絲的需求,也要與自己的主播人設相一致。首先,各直播間要充分了解粉絲群體的性別比例、興趣愛好、需求偏好、消費能力等特征,選擇迎合直播間粉絲特定需求的產品。例如,李佳琦直播間的受眾群體是廣大女性,所以應優先選擇美妝、護膚、家居、美食類用品;羅永浩直播間以愛好科技的男粉居多,則更適合選擇數碼、電器、游戲、汽車等類別的產品。
同時,每位主播都有自己特定的電商屬性與人設定位,尤其是做垂直內容的直播達人,粉絲群體正是基于達人的特定屬性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才加以關注。因此,選品時應盡量選擇與主播人設相關聯的產品,在粉絲群體足夠多樣化之后再拓展其他類別產品,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實現達人流量的變現。
消費者選擇在直播間購物,除了看中這種購物方式的便捷性和趣味性,更在意的是直播間的促銷價格和滿贈活動。因此,在直播選品時要盡可能挑選自己有價格優勢的產品,確保在每一場直播過程中,至少有一到兩款高性價比的爆款產品為直播間引流。否則,消費者很容易在直播間里產生購買欲望,但又在價比三家后,流失到別家下單購買。需要注意的是,這里談到的“高性價比”并不等同于“便宜”,脫離了產品的價值與功能去談性價比是沒有意義的。因此,直播間要在產品供應鏈上下足功夫,力爭選到“價廉質優”的產品,避免走入前文所提及的用“低價低質”產品去做“低價拼殺”的誤區。
除了要滿足性價比和匹配性兩大要素,一款產品能夠大賣還必須要符合粉絲的需求。通常來說,高頻、應季、快銷、剛需類產品更容易在直播間成交。例如,像紙巾、洗衣液這類實用快銷品,既符合多數人的需求,又便于囤貨,在低價刺激下更容易激發顧客沖動消費,重復購買。
傳統電商主要通過圖文與視頻展示開展賣貨,但直播帶貨一是通過主播話術講解激發需求,二是通過視頻實況轉播展示產品。因此,在選品時要考慮到在對產品的外觀、質感、功能試用的實況轉播時,產品的品相在視覺沖擊上易于做到有場景感、沉浸感和良好的展示效果。同時,直播間也要有極強的敏感度,能及時發現符合當下熱議話題的網紅產品,例如奧運會期間的國潮運動類產品、疫情期間的防疫類產品、鄉村振興題材下的助農產品等,都能通過主播賦予產品情感價值、借助話題熱點等方法,提高產品的更新率,保持粉絲的新鮮感,最終促成交易。
根據上述觀點,選品時要以高匹配度、高性價比、高需求、高話題為重要考慮因素。選品邏輯如圖4所示,首先,在平臺規則、國家政策允許的情況下,應結合直播間粉絲特征、主播人設、直播間定位確定匹配的產品類別;其次,要充分考慮當下潮流、熱點,研究直播間粉絲可能感興趣、有需求的產品;然后,與供應商開展議價,爭取有一定優勢的供貨價格及售后服務;最后,經過親身試用、體驗,確定產品質量后,經過測算、評估產品的優勢,選擇數量適合、適合主題、搭配得當的產品配比組合,在直播間上架。更為重要的是,選品工作是一項長期、反復的工作,主播要在每場直播結束后及時復盤產品的數據,不斷優化選品,這樣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直播間銷售的爆款。

圖4 直播間選品邏輯
無論是全品類直播間還是垂直類內容直播間,在敲定可上架的產品后,需要對這些產品的匹配度、性價比、需求性、話題性進行評估,確定每款產品的優勢與劣勢,并預先判斷商品在直播間發揮的作用,做好產品的定位。通常,可按產品在直播間的功能與作用分為引流款、爆款、利潤款、錨定款、常規款五大類。
引流款:吸引粉絲進店消費的鉤子類產品,主要可選擇反季、清庫存、尾貨類產品。通常其價格會明顯低于市場價,甚至會虧本銷售。多用于直播間開場前20分鐘的預熱,或作為秒殺、滿贈、限時購、抽獎等促銷對象,在直播間人氣不佳時活躍氣氛。
爆款:爆款通常是符合大眾需求、性價比高、質量可靠、可為直播間帶來大量銷量和流量的產品。其主要作用是提升直播間的銷售數據,為店鋪引流。如果能選擇到適銷的爆款,就能夠讓更多粉絲了解、感受直播間的產品或服務,增強粉絲的黏性。
利潤款:為了實現直播間的盈利,彌補爆款和引流款帶來的虧損或低利潤率,在選品時,一定要精選部分賣點獨特、高利潤率、粉絲對價格敏感度不高、能提升直播間整體商品檔次的產品。這類產品通常為行業熱銷的新品,或是稀缺的原創產品、品牌限量款、聯名款。因該產品在同行間競爭相對不激烈,因此,既能定較高價格獲取利潤,也能夠傳遞直播間的理念與形象,提升粉絲的信任感。
錨定款:為了促進粉絲下單購買,直播間也可選擇部分功能、款式與利潤款或爆款相似,但定價更高、優勢不明顯的商品。錨定款不以自身成交為目的,而是在錨定款的對比與襯托下,讓顧客更清楚地感受到爆款的性價比,以此促成爆款的成交。
常規款:常規款也是直播間的“基礎款”。其目的是為了豐富直播間的品類,也可作為當場直播間不同價位產品間的過渡,讓粉絲能有更多的選擇。在選擇常規款時,也要考慮當場直播間的主題,或與爆款、利潤款形成搭配、關聯銷售的布局。
傳統的帶貨直播中,大部分直播間主要通過價格優勢刺激用戶進行沖動消費,但長此以往會降低商家的獲利空間。在選品時,可選擇不同定位的商品進行配比組合。那么文中所提的引流款、爆款、利潤款、錨定款、常規款之間該如何配比呢?其配比數量占比、產品的特征、在直播間發揮的作用及相應的定價建議如表1所示。

表1 直播間產品定位及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