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玉
【摘? ? 要】新課改的深入發展提升了教師對語文學科工具性、實踐性的重視程度,教師對學科認識的轉變則推動了教學方法的創新。課本劇這一輔助教學方式在當前教學中較受關注,其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與意義逐漸被教師認可。本文聚焦小學語文教學,闡述了培養小學生課本劇編演能力的重要意義,并在分析教學中課本劇編演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探究有效培養小學生課本劇編演能力的策略,以期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本劇;編演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3-0052-02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of Editing and Performing Plays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Qide Primary School, Zhangdian District,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MA Wenyu
【Abstract】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as promoted teachers' attention to the instrumentality and practicality of Chinese, and the change of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 has promoted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Textbook drama, as an auxiliary teaching method, is paid more attention in current teaching, and its value and significance in Chinese teaching are gradually recognized by teachers. This paper focuses on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of compiling and performing textbook plays, and explores strategies to effectively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compiling and performing textbook play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eaching, so a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effect of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and promot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drama; Ability to edit and perform
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想象力與創造力。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出進一步明確了語文教學方向,從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提升與發展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教學要求。課本劇編演能力培養對發展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具有積極作用。同時,課本劇編演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提高語文教學趣味性,促進傳統教學模式轉變。因此,如何培養學生課本劇編演能力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探究的重要問題之一。
一、培養小學生課本劇編演能力的重要意義
課本劇編演能力的培養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首先,教師作為課本劇編演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需要從專業角度對學生進行指導。其次有助于教師提升藝術修養。戲劇包含文學、音樂、舞蹈、表演等多種藝術,課本劇是戲劇的一種形式,同樣包含這些內容,培養小學生課本劇編演能力,需要教師了解不同的藝術,不斷提高自身審美鑒賞能力。最后,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資源開發能力。課本劇編演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更多選擇,教師可以通過課本劇滲透傳統文化、強化審美培養等,這就要求教師加強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通過豐富的課程資源促進教學目標達成;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方面,學生們普遍比較喜歡課本劇編演,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而且大部分學生認為課本劇編演是一項有趣的語文活動。可見,組織課本劇編演有助于培養語文學習興趣,實現快樂學習。
另一方面,課本劇編演能力培養,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情感抒發提出了較高要求,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豐富其生活經驗、情感體驗,對品格塑造、人格發展具有積極影響。
二、有效培養小學生課本劇編演能力的策略
(一)教師自身提升專業知識,給予科學指導
教師的專業水平對課本劇編演能力培養具有直接影響。教師不僅要豐富課本劇編演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要提升課本劇活動組織能力以及專業指導能力,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
一方面,教師需要提升文本解讀能力,合理選擇課本劇編演內容。例如五年級第二單元的《將相和》、第三單元的《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等文章適合改編成課本劇。但是學生基礎知識十分薄弱,因此,教師最好提供完善的劇本,并在角色選擇、人物語言、肢體動作等各個方面進行專業性指導,這樣能夠降低編演難度,讓學生獲得愉快的體驗同時得到全面發展。
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具備戲劇專業知識,能夠指導學生從文本中體現戲劇元素,指導學生進行自主編演。例如學習五年級第六單元中的《慈母情深》時,教師組織學生編演課本劇。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同時體會母親的慈愛和善良。因此,進行排練過程中,小演員們注重通過語言表達情感,但是在表情、動作方面不到位。對此,教師沒有直接給出意見,而是要求學生進行討論分析,思考哪些臺詞可以增加肢體動作,什么樣的動作更能體現出“母親”的慈愛和善良,從而更好地塑造人物。結合實踐經驗來看,專業的指導對提升學生編演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二)強化戲劇知識教學,提升劇本編寫能力
隨著基礎知識的積累、寫作能力以及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教師應加強戲劇知識教學,適度進行劇本編寫訓練,提升學生劇本編寫能力。寫作時,學生需要交代清楚時間、人物、地點、事件,而后基于主題編寫語言、動作,使得劇本合理化。
例如,編寫《草船借箭》時,教師指導學生運用旁白交代故事開端,并將劇本分為“軍帳商議”“草船借箭”“如期交箭”三幕進行編寫,清楚地寫出故事的發展、高潮與結局,使得劇本更具邏輯性、完整性。考慮到學生的知識理解、接受能力,教師應將專業性較理論性較強的內容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內容,促進學生建構戲劇寫作知識體系,為日后學習劇本編寫奠定扎實基礎。
(三)積極組織小組合作,激勵學生主動參與
實踐是經驗積累的主要途徑,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必須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能不斷豐富知識,提升能力。因此,培養課本劇編演能力必須激勵學生主動參與,讓其在實踐中感受不同的情感、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例如,教師組織以“成語故事”為主題的課本劇比賽,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編演。其中一個小組編演的課本劇為《拔苗助長》。這一小組共8人,其中兩名同學負責編寫劇本,三名同學負責制作道具,一名同學負責整理、分配臺詞,還有兩名同學負責動作排練。在角色分配上,學生們為了公平起見,通過“抽簽”的方式選出了“農夫”“兒子”“太陽”“禾苗”四個角色,其中“禾苗”由5個人扮演。在排練過程中,學生們互相幫助,遇到問題積極找老師尋求幫助,最終呈現了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
(四)及時肯定與評價,增強學生編演的自信
應試教育背景下,語文評價重成績、輕能力,重視結果、輕過程。培養課本劇編演能力,應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統一,并且應注重引導學生、家長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師實施評價時關注評價內容,盡可能進行全面的評價,但是忽略了評價語言的應用。結合實踐來看,課本劇編演評價既要做到及時反饋,又要給予學生適度的肯定與鼓勵,從而增強學生編演自信。例如在排練過程中,部分學生缺乏自信、不夠勇敢,說臺詞的聲音非常小,對此,教師可以進行專門的指導訓練,并在訓練中肯定學生的進步,激勵學生堅持訓練,不斷提升其語言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課本劇作為語文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作為一項趣味十足的語文綜合性活動,對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具有積極作用。在日后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小學生課本劇編演能力培養,加強相關教學研究,通過不斷優化課本劇編演教學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促進語文教學發展。
注:本文為張店區教育科學規劃個人課題 “提高小學生課本劇編演能力的研究 ”(項目編號:2019ZG021 )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葉靜.淺談小學語文課本劇表演在教學中的運用[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5(23).
[2]馬薇.“玩學融通”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本劇實施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三四年級版),2017(12).
[3]陳培霞.素質教育視角下的小學語文課本劇教學[J].課外語文,2017(09).
[4]符妃奕.小學課本劇的“演,編,創”,讓語文課情趣更濃[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8(04).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