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榮
【摘? ? 要】幼兒教育是一門綜合性的教育活動,它不以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為重點,更加側重于思維開發、身體素質、心理健康等方面,其教育活動的展開都立足于幼兒的長遠發展。音樂教學在幼兒教育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可以在極大程度上推動幼兒的全面發展。非洲鼓作為一種易于上手的打擊樂器,將其應用在幼兒音樂教學中,可以有效提高幼兒的音樂感知能力。
【關鍵詞】非洲鼓;幼兒教育;節奏感培養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4-0137-02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Using African Drums to Cultivate Children's Sense of Rhythm in Middle Class
(Haishiwan Kindergarten, Honggu District,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DU Rong
【Abstract】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s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activity. It does not focus on the understanding and memory of knowledge, but focuses more on thinking development, physical fitness, and mental health. The development of its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s based on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Music teaching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can greatly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s an easy-to-handle percussion instrument, African drums can be used in childrens music teaching to effectively improve childrens musical perception.
【Keywords】African drum;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hythm training
一、非洲鼓在幼兒節奏感培養中的突出優勢
(一)非洲鼓本身容易發出聲音,利于幼兒的音樂啟蒙
與其他樂器相比,非洲鼓本身容易發出聲音,操作難度相對較小,在幼兒音樂啟蒙方面有著突出優勢。即使幼兒在學習的初期,還沒有完全掌握與非洲鼓有關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巧,但是非洲鼓依然可以給予其一定的聲音反饋,讓幼兒感受打擊樂器的魅力。因此,非洲鼓教學對于提高幼兒在音樂學習中的自信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階段的聲音反饋,都可以對幼兒下一階段的學習活動起到激勵作用,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有效提高幼兒對于節奏的感知能力,讓幼兒保持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
(二)參與方式靈活,可以提高幼兒活力
非洲鼓的演奏方式較為簡單,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會發現,以非洲鼓為主要樂器開展的節奏教學,課堂內容非常豐富,幼兒教育中的許多因素,都可以融入非洲鼓教學中,充分點燃幼兒的參與熱情和自身活力。這是因為非洲鼓教學課堂具有很強的包容性,與其他活動相結合,可以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例如將非洲鼓教學與提高幼兒身體素質相結合,可以有效增強體育鍛煉的趣味性和對幼兒的吸引力,讓幼兒愿意主動加入各項活動中來。
(三)增強幼兒對節奏的感知和把握,為幼兒音樂學習和心理成長打好基礎
節奏是音樂教學的基礎內容,非洲鼓作為一種打擊樂器,具有節奏感強、演奏形式有趣、易上手等優勢,可以有效提高幼兒對音樂節奏的感知和把握,為幼兒以后的音樂欣賞和樂器學習打好基礎。另外,非洲鼓的演奏和參與方式非常特別,幼兒在學習活動中,可以充分鍛煉其四肢的協調能力,鮮明的節奏和肢體參與都可以有效提高幼兒思維的活躍度,帶給幼兒沉浸式的學習體驗,真正做到快樂學習,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二、當前幼兒節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學難度過大,打擊幼兒的學習自信
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過于重視對非洲鼓相關理論知識和演奏技巧的傳授,給幼兒的學習和活動參與造成了過大的心理負擔。幼兒的智力發育程度和實際行為能力決定了其不可能在這一階段掌握完整的非洲鼓演奏技巧,如果教師對幼兒的期待過高,教學內容遠遠超過了幼兒的自身能力,不僅起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還會對幼兒的自信心造成嚴重打擊,影響幼兒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教學難度與幼兒實際狀況相脫離,危害的不僅是幼兒的心理健康,還有幼兒的思維發展。由于難度過大,幼兒只是在單純地記憶所學內容,根本沒有能力參與到理解和分析的環節,長久下來,幼兒就會放棄思考,不利于其良好思維習慣的養成。
(二)幼兒本身對非洲鼓不感興趣,活動積極性不高
從演奏形式上來看,非洲鼓的演奏形式較為簡單,簡單的擊打行為甚至與幼兒在生活和學習中的某些場景相似,在沒有深入了解的情況下,對于幼兒的吸引力有限。尤其非洲鼓在生活中并不算常見,幼兒無法從環境中感受到這種樂器的魅力,它不像吉他等樂器,幼兒在觀看電視節目或者現場表演中經常見到,可以引起幼兒的好奇和模仿,又或者是古箏、琵琶等傳統樂器,具有天然的環境文化影響。這種情況下,教師如果直接讓幼兒開始非洲鼓學習,就會發現幼兒自身興致不高,只有教師強制要求了,幼兒才會勉強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但這顯然不是非洲鼓教學的目的。可以說,幼兒自身的興趣,是非洲鼓教學效果能夠落到實處的直接決定因素之一,也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須直面的一個環節。
(三)由教師主導的課堂模式下,幼兒缺乏參與感
幼兒的心智發育還不成熟,在思考問題時需要花費的時間較長,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節省時間,或者是認為幼兒本身并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將知識傳授作為課堂的主要內容,無論是理論知識的講解,還是對非洲鼓的具體演奏,都由教師獨立完成,幼兒只是在被動地聽講,沒有實際參與到課堂當中。幼兒注意力能夠保持的時間有限,在這種被動聽講的模式下,很快就會失去耐心,出現跑神等情況。另外,幼兒雖然還不具備完全的獨立思考的能力,但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思考意識,哪怕幼兒的想法和見解只是不成熟的、幼稚的,甚至是錯誤的,也要引導他們去思考,并讓他們盡可能將自己的思考結果以語言、文字等形式表達出來。幼兒的思維發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地練習和發展,由教師主導的課堂模式,短期看來可能會有加快課堂進度的作用,但顯然不利于幼兒的長遠發展。
三、利用非洲鼓培養中班幼兒節奏感的實踐策略探究
(一)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選擇要契合幼兒的自身能力和成長需求
教師在開展中班的非洲鼓教學前,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學習非洲鼓本身只是一種手段,而并非最終的目的。教師只是借助非洲鼓的形式,帶領幼兒感受打擊樂器的節奏變化,提高幼兒的節奏感,引導幼兒的思維和心理發育,只要能起到這一教學效果即可,并不需要在幼兒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實際演繹能力上做出嚴格的要求。明確了教學目標后,教師就可以根據幼兒在這一階段的喜好和需求,選擇合適的音樂,開展非洲鼓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將鼓點節奏,融入具體的音樂環境當中,引導幼兒開展沉浸式的課堂學習,提高幼兒對于情感、節奏等內容的感知能力,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和對音樂的敏感度,讓幼兒能夠感受到節奏對音樂和情緒表達的重要性。
(二)通過合理的課前導入環節,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幼兒之所以對非洲鼓缺乏興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幼兒對這種樂器非常陌生,缺乏足夠的了解,甚至會錯誤地認為非洲鼓演奏不過是簡單的敲擊行為。要想增強幼兒對非洲鼓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通過有效的課前導入環節,讓幼兒逐漸對非洲鼓這種樂器及其演奏形式熟悉起來,并感受到其魅力所在。加入了課前導入環節后,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意愿上升,對于教師的配合程度也會提高,教師可以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在教學實踐和與幼兒的溝通交流當中,而非紀律的維持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三)尊重幼兒在非洲鼓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幼兒的活動參與感
在上文中我們已經論述過,幼兒學習非洲鼓的目的,并不在于對相關理論知識和演奏技巧的掌握,而更加側重提高幼兒節奏感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要想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就必須尊重幼兒在非洲鼓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盡管這一時期幼兒的能力水平有限,但這并不代表教師要代替幼兒完成各項實踐活動,相反,應該在課堂教學中為幼兒提供更多實踐參與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只有提高活動參與感,真正讓幼兒融入教學當中,才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讓幼兒充分調動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四肢與大腦密切配合,保證幼兒注意力的集中,最大程度地發揮非洲鼓學習在幼兒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可結合開展游戲式的教學,調動幼兒的活力,將非洲鼓教學與幼兒在心理、身體素質等方面的教育活動相結合等策略,組織開展各類教學計劃。
參考文獻:
[1] 陳嵐.叮叮咚咚,會說話的節奏——音樂活動中幼兒節奏感培養的實踐與研究[J].兒童大世界:教學研究,2019(03).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