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 鑫
(中央戲劇學院,北京 102209)
食品安全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首要條件,是關乎人們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問題。目前,食品安全問題正成為全社會的焦點,由于技術、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我國食品安全風險較高。高校食堂由于用餐人數集中,消費群體固定,已經變成了食品安全事故的高發地,因此,確保食堂的食品安全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2013年北京高校聯合采購網站正式開通,使高校食堂采購工作更加高效、透明,原材料質量得到了保障,也為農校對接搭建了更直接的平臺[1]。2015年10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對食品安全的各個環節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因具備操作簡單、速度快、靈敏度高、便于攜帶等優點而被廣泛使用[2],將其運用到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目前,北京市教委給部分高校配備了數字化食品安全質量監測設備,并成立了北京市教育系統食品安全中心檢測室,通過網絡平臺向各高校終端下發每天的檢測任務,檢測完成后需向檢測中心回傳數據。這是一項保障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的有力舉措,高校食堂從此有了自主檢測能力。
原材料(大白菜、大豆油、面粉)、餐具(小勺),均來源于學校食堂;快速檢測試劑盒,購自北京倍肯恒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數字化食品安全質量檢測系統BK-IQM(B)和ATP熒光快速檢測儀,均購自北京倍肯恒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1.3.1 檢測范圍及原理
(1)數字化食品安全質量檢測系統BK-IQM(B)。①檢測范圍。數字化食品安全質量檢測系統BK-IQM(B)可以檢測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過氧化值等項目,如檢測蔬菜中的農藥殘留(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干制品中的食品添加劑(亞硝酸鹽、二氧化硫等)、肉類違禁添加物(萊克多巴胺、鹽酸克洛特羅等)等,該儀器操作方便,檢測速度快,運行成本低,可實現多通道同時檢測。②檢測原理。被檢測項目的相關成分與顯色劑在一定的條件下發生特異性反應,可生成不同顏色深度的產物,這些產物對不同波長可見光會產生選擇性吸收,顏色的深淺即吸光度的高低與樣品中該指標成分的濃度成相關性,并在適當的濃度范圍內服從朗伯-比爾定律數學表達式(1):

式中:A為吸光度;T為透射比;K為摩爾吸收系數,L·mol-1·cm-1;c為吸光物質的濃度,mol·L-1;b為吸收層厚度,cm。
(2)ATP熒光快速檢測儀。①檢測范圍。ATP熒光快速檢測儀主要用于餐廚具、操作人員手部、操作臺面、面板、菜板等表面清潔程度的檢測。檢測結果定量化,檢測快速實時化,操作自動化。②檢測原理。有氧條件下,蟲熒光素酶催化蟲熒光素和ATP之間發生氧化反應形成氧化熒光素并發出熒光,其強度與微生物數量呈比例關系。通過測試熒光信號的強度可得知待測目標細菌、食物殘留等污染的程度,因此檢測ATP可作為判斷是否潔凈的指標。檢測項目及標準限量詳見表1。

表1 高校食堂食品快速檢測項目及標準限量表
1.3.2 檢測方法
(1)數字化食品安全質量檢測系統BK-IQM(B)。①空白處理。在干凈的比色皿中先加入0.1 mL酶液,加入2.5 mL緩沖液,加入0.1 mL顯色液,用吸管混勻,37 ℃左右下放置10 min;在已放置10 min的比色皿 中加入0.1 mL底物,混勻;放入檢測設備中,按“檢測”鍵,進行空白檢測。②檢測步驟。稱取切碎或剪碎至1 cm×1 cm×1 cm左右的樣本2 g于樣品杯內,加入10 mL緩沖液,振蕩1 min;在干凈比色皿中加入0.1 mL酶液,2.5 mL樣品處理液,0.1 mL顯色液,用吸管混勻,37 ℃左右放置10 min;在已放置10 min的比色皿中加入0.1 mL底物,用吸管混勻后馬上放儀器中,按“檢測”鍵,進行樣品檢測。
(2)ATP熒光快速檢測儀。檢測步驟:回溫→ 采樣→反應→檢測。取出冷凍中的ATP檢測拭子(ATP Qucikswab表面采樣棒),在室溫環境中放置10 min;用回溫后的采樣棒(取下Qucikswab管)在待檢測樣品10 cm×10 cm范圍內均勻涂抹;將涂抹后的采樣棒插回Qucikswab管里,用拇指推壓白色手柄,使液體沿采樣棒直接逐步流進管底(激活),激活后振蕩5 s,充分混合;將采樣棒插入儀器,并蓋上蓋子,按“OK”鍵,讀結果。
中央戲劇學院食堂2019年共檢測了1 438項任務,農藥殘留的檢測合格率為99.02%,吊白塊的檢測合格率為87.8%,其余項目合格率為100%。其中農藥殘留和吊白塊的檢測中各有5次不合格,復檢后全部合格,可能是稀釋樣品所用的水對檢測結果影響較大。以食堂中最具代表性的幾種原材料在2019年4—6月和9—12月 的平均檢測數值進行分析(1—3月、7—8月為寒暑假時間,無檢測數據)。結果發現,大白菜中的農藥殘留量在6月份時平均檢測值最高,為0.23 mg·kg-1, 12月份平均檢測值最低,為0.05 mg·kg-1(圖1);小勺表面清潔度在6月份時平均檢測值最高,11月份平均檢測值最低(圖2);大豆油酸價在11月份時平均檢測值最高,為2.33 mg·g-1,4月份平均檢測值最低,為1.40 mg·g-1(圖3);面粉中吊白塊含量在4月份時平均檢測值最高,為19.6 mg·g-1,5月份平均檢測值 最低,為5.1 mg·g-1(圖4);所有樣品的平均檢測值均在標準限量以下,其中面粉中吊白塊4月的平均檢測值臨近標準限量,日后需加強監測。

圖1 2019年中央戲劇學院食堂采購大白菜中農藥殘留圖

圖2 2019年中央戲劇學院食堂小勺表面清潔度圖

圖3 2019年中央戲劇學院食堂采購大豆油酸價圖

圖4 2019年中央戲劇學院食堂采購面粉中吊白塊含量圖
總體來看,食堂最常用的原材料比較安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①部分學校對食品安全檢測工作缺乏重視。目前,北京市的高校雖然已經基本上都配備了檢測設備,但是大約有1/3的設備是閑置的,理由包括沒有地方設置檢測室、缺乏專職的食品檢驗員、食堂對外承包等,總的來說都是不夠重視。②檢測滯后于采購,如果檢測出問題,很難追溯。快檢設備在餐具和成品原材料(米、面、油)的檢測中效率高,結果準,對實際工作幫助很大。但是對一些生鮮原材料,比如蔬菜中農藥殘留的檢測,結果是滯后的,因為生鮮都是當天早晨采購的,等得出檢測結果,原材料早已變成成品售賣出去。③生產加工中危害關鍵控制點缺乏管控措施[3],如冷葷涼菜中的微生物是否超標、各環節的食品安全狀態如何等無法檢測和監控,希望相關部門能繼續完善高校食堂食品安全檢測工作,配備實時微生物檢測設備,這將對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降低高校食堂從業風險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