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倫
前些天有朋友問起風濕性關節炎這個病。這個病也分寒熱,其中一大部分是那種感受寒濕而致的,我說這個情況,多數是夏天時不慎得的,冬天中招的其實很少。
朋友聽了大吃一驚,說一直認為這病不都是冬天受寒得的嗎?怎么會夏天更容易中招?
濕邪和寒邪同時來襲
我就給朋友解釋,古代的時候,人們取暖有困難,可能冬天受寒的比例多。但是現代社會,冬天我們可以取暖,我們有羽絨服,出門有汽車,其實受寒的機會并沒有那么多。反而是在夏天,因為天氣熱,我們皮膚的腠理開張,汗液外泄,此時如果突然進入空調房間,寒邪就容易長驅直入。而夏天外面的天氣,往往濕氣很重,濕邪和寒邪同時來襲,則人體更容易受傷。
對于這種情況,大家可以體會一下,外面濕氣很重,悶熱的天氣,自己出了一身透汗,衣服都濕了,粘在身上。然后進入車內,打開空調冷風,把溫度調到最低,一路吹著,結果,出風口附近的胳膊肘部開始疼痛了……大家回憶一下,有沒有人有過這種感覺?其實,這就是風寒濕邪開始入侵了,很多人的風濕,就是這么逐漸患上的。
空調太涼易寒邪束表
類似的事情很多,前幾天有剛剛認識的鄰居來做客,聊天時聊起,他們的小女兒,曾經在美國讀小學,結果沒多久,皮膚就開始出問題,非常嚴重,美國西醫診斷是神經性皮炎,但是他們沒有什么好的治療方法。于是,這家人就回到國內,找到一位著名的中醫給調理,這位中醫就判斷,孩子是被寒邪傷到了,需要用溫陽的思路,通過出汗,把腠理打開,使得氣血重新流通。于是就用了各種溫陽的方法,這位家長說還把一些生姜片放到后背的督脈上貼敷。孩子剛開始突然病情加重,這位中醫告訴他們不要著急,反應越重越好,這是排病反應。結果,接下來孩子越來越好,最終問題解決,回到美國,當初治療的醫生都大吃一驚。
那么為何會如此呢?就是在美國,夏天的時候,空調太涼了,朋友講一般夏天的室內,都要穿西裝,此時寒邪束表,氣機郁閉,往往會在皮膚出現問題。
類似的事情,我感覺很多地方都有,比如新加坡。新加坡室內的溫度,是非常低的,之前就聽聞有中醫說,當年剛剛改革開放,應邀去新加坡出診,本以為那里靠近赤道,氣候酷熱,應該會更多用到一些清除濕熱的方子,結果到了那里,發現自己用的都是麻黃湯、桂枝湯之類的散寒的方子。后來我去了新加坡,發現情況確實如此,比如帶孩子找我來咨詢的,有很多是陽氣不振、寒邪束表的皮膚問題,各種濕疹之類的,還有陽氣虛弱、衛氣不固證型的鼻炎等,究其原因,多數是因為空調冷氣,傷害人體的陽氣所導致。
夏天莫讓脾胃受寒
另外,除了空調冷氣,夏天的時候,人們會喜歡涼爽的地方,比如有朋友旅游,到山間的溪水里涉水嬉鬧,到陰涼的地下室乘涼睡覺等等,類似的行為,可能春秋的時候都不會有事,而在夏天卻容易中招,這就是因為夏天毛孔開張,腠理松懈,陽氣在外的緣故。
除了外寒對體表的傷害,人們在夏天的飲食,也很容易讓自己的脾胃受寒。夏天的時候,喝涼爽的飲料、吃涼的食物一定是舒服的,但是舒服并不代表對身體有益。我們見過太多的人,夏天喝冰啤酒、冰飲料,當時喝得痛快,可是后來陽虛腹瀉,但凡吃到點涼的食物就腹瀉,常年如此。有的人從此脾胃虛寒,喝點涼的胃就開始不舒服,這樣的人,在中醫診所,幾乎天天都可以看到。這就是寒邪通過飲食,直接進入體內,最先影響的是脾胃,然后,其他臟器也會受到影響,比如心陽、腎陽等等。而這種危害,以夏天最容易出現,其比率遠遠高于冬季的受寒。只不過,我們在夏天受寒,傷到了陽氣,變成了陽虛體質,而到了冬天,這種體質的人會感覺特別難受而已。建議夏天脾胃受涼的人可以用附子理中丸來治療,一般效果較好。
所以,在夏天的時候,我們要特別注意防范寒邪,一定不要受寒,夏天防好寒邪,其他季節身體才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