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教材解讀:
《場景歌》是統編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數量詞歸類識字課。本單元重在引導學生發現漢字規律,歸類識字。本課把意義相聯、詞義相關的數量詞分類集中在四個不同場景中,讓學生感受美麗景色、美好生活的同時,認識事物,認識表示事物的漢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數量詞表達方式。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初步感受場景展示的美麗景色,知道要根據不同事物的特點選用量詞。
3.仿照課文的寫法,學習用數量詞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教學過程:
板塊一:情境激趣,集中識字。
師:(出示課文插圖)秋天到了,一群少先隊員去秋游,我們跟隨他們去欣賞美麗的自然場景吧!(板書課題:場景歌。生齊讀課題。)
師:(出示詞串:隊旗 銅號 紅領巾)你認識這三個詞語嗎?和同桌一起讀一讀吧!
師:你能在圖中找到這三種事物嗎?請你邊讀詞語邊指一指。
生:這是隊旗。
生:這是銅號。
生:這個是紅領巾。
師:(出示隊旗圖片)隊旗上都有什么?
生:有一顆五角星。
生:有火把。
師:像一個火把,但那是一個火炬,象征光明,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整個紅旗象征著革命勝利。我們都是少先隊員,怎么記住“隊”字呢?
生:耳刀旁加上人就是“隊”。
師:你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了這個字,這些詞語會讀嗎?
(生讀詞語:隊友、隊長、少先隊員。)
師:出示旗的甲骨文,猜猜這是什么字。
生:木。
生:牛。
師:再看看這幅圖,是什么?
生:一面旗。
師:上面那個是“旗”字的甲骨文,在甲骨文中,“旗”字的形狀是一面旗,后來加上右下部分的“其”字,來表示這個字的讀音,這樣我們就很容易記住這個字了。你知道我們的國旗是什么樣子的嗎?
生:旗面是紅色的。
生:上面有五顆五角星,四顆小星,一顆大星。
師:你真是一個熱愛觀察的孩子。國旗是國家的標志性旗幟,是國家的象征。(出示國旗、隊旗的圖片和詞語。)再來看著圖片讀一讀這兩個詞。
生:國旗、隊旗。
師:(把“隊、旗”兩個字放在田字格中)我們來寫一寫這兩個字,仔細觀察一下,這兩個字書寫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
生:“隊”字的“撇”要從豎中線起筆,下半部分穿過豎中線。
生:“旗”字要注意“方”的筆順。
…………
(師范寫這兩個字,邊寫邊說書寫要領。學生練寫,教師巡視。)
師:字寫得非常好,獎勵大家聽一段音樂吧!(播放銅號吹奏的集結令)聽出這是什么樂器吹奏的嗎?
生:笛子。
生:小號。
師:越說越接近了,但不是小號,是銅號。(出示銅號圖片和詞語。)(指名)你來讀一讀這個詞。
師:銅號原來是中國西北少數民族樂器,常用于民間。“銅號”的“銅”字是“金字旁”,你知道為什么嗎?
生:“金字旁”的字與金屬有關。
生:銅號是金屬做的吧。
師:銅是一種金屬,銅號就是用這種金屬制作的,所以銅字是“金字旁”。去掉“金字旁”怎么讀?
生:還念“同”。
師:你發現了嗎?這個字的一部分與它的意思有關,一部分與它的讀音有關,運用這樣的方法,我們就能準確記住這個字了。(出示生字:桐、筒、侗)你能用剛才學的方法,猜猜這幾個字的讀音嗎?(糾正讀音)有些字的讀音和字中表示讀音的那一部分的讀音不完全相同,是有變化的,以后在識字的過程中我們繼續去探索。(指著銅號圖片)我們學校的鼓號隊用的就是這種銅號。號可以分為好多種,(出示“號”的金文字)這是古時候的“號”字,你能猜出這個字表示什么意思嗎?
生:上面是個“口”是號的嘴。
師:上面是“口”,但不是號的嘴,而是表示用口在吹。
生:下面彎彎的,是號的樣子。
生:還有點像羊角。
師:想象力真豐富,下面像羊角樣子的表示管、角之類的樂器,所以銅號又叫銅角。你能寫好這兩個字嗎?(出示田字格中的“銅號”)仔細觀察一下。
生:“銅”字左邊最后不筆不要寫成“豎鉤”。
…………
師:找到了這兩個字的關鍵筆畫,相信大家一定能寫好這兩個字。(教師范寫,學生練習,巡視指導。)
師:(出示課文插圖)圖中這群少先隊員舉著隊旗,拿著銅號,文中哪個詞說他們是少先隊員呢?請你讀一讀課文第四小節,找一找。
生:紅領巾。
師:你是怎么找到的?
生:圖中的少先隊員都戴著紅領巾。
生:文中的“紅領巾”這個詞加雙引號了。
師:對,紅領巾是少先隊員的標志,加了雙引號,在這里指少先隊員。看他們多開心啊,發出一陣陣歡笑聲,你能讀好這個小節嗎?
師:你發現這個小節有什么特別嗎?
生:都是“一什么”開頭的。
師:這叫數量詞,這個小節由一組數量詞組成,請你再讀這一小節,圈出句子中的數量詞。
生:一面、一把、一隊、一片。
師:你和他圈的一樣嗎?再來讀一讀。
師:在生活中,你還用過這幾個量詞嗎?
生:一面墻。
…………
設計意圖:這個板塊采用了聯結體驗型進行內容和活動的“重整”,通過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調動學生識字興趣。識字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聯結生活實際和個人體驗,通過看圖、根據形聲字規律猜字、字理分析等方式,把學習字詞與認識事物、積累語言融為一體,這個板塊還采用了雙線組元型進行內容和活動的“重整”,在識字的同時,了解隊旗、隊歌的知識,讓識字和情感體悟交織并進。
板塊二:熟讀成誦,隨文識字。
師:你們都是會學習的好孩子,現在,這隊“紅領巾”要帶我們去游玩了,都去哪些地方呢,請打開書,自己讀識字一的前3個小節,注意“一”字的不同的讀音。
(學生自由讀文,指名讀文,正音。)
師:(出示第1小節和海邊的圖片)我們先到海邊去吧,請一名同學讀這個小節,其他同學看看圖中有哪些事物。
師:誰能用上數量詞說一說圖中看到的事物?
生:我看到了一只海鷗。
…………
師:軍艦和帆船都是船,可不可以用同樣的量詞呢?
師:大家試著換一換,再讀一下。你覺得可以嗎,說說原因。
生:我覺得可以,它們都是船。
…………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啊,是這樣的,還能說“一艘”什么呢?
生:一艘游艇。
…………
師:這些都是大船。在《江上漁者》這首詩中,還有這樣一句:“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這里的舟也是船,卻用了量詞“葉”,你知道為什么嗎?
生:因為“舟”是很小的船吧。
師:是的,同樣都是船,因為大小不同,使用的量詞也不同,看我們的漢字多有趣。
師:(出示詞串:一葉小舟、一條帆船、一艘軍艦)請你再讀一讀這一組詞語,邊讀邊想象它們的樣子。
師:(詞串中的“艘”和“艦”兩個字變紅)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這兩個字嗎?
生:兩個字都是“舟”字旁,和船有關。
…………
師:和我們剛才認識的“旗”一樣,一部分表示這個字的意思,一部分表示這個字的讀音,這樣記字的方法準確又實用。這一小節中,還有哪個字可以用這個方法記住呢?
生:“帆”字可以這樣記,“巾”與意思有關,“凡”與讀音有關。
師:“巾”與布有關,在這里指掛在桅桿上的布蓬,利用風力使船前進。
生:“鷗”字可以這樣記,“鳥”與意思有關,“區”與讀音有關。
師:(出示生字:艙、舫、舷、航)你能用這種方法猜猜這幾個字的讀音嗎?用這種方法記住生字時,表示讀音的那部分有的時候與整個字的讀音并不是完全一樣,在聲調(住)、韻母(拆)、聲母(睡)上會發生一些變化,我們在識字時需要注意。要離開美麗的海邊了,你還記得這的美景嗎?試著填一填吧。
出示:(? )海鷗 (? )帆船 (? )軍艦 (? )港灣
生齊說:一只海鷗、一條帆船、一艘軍艦、一處港灣。
師:告別海邊美景,我們來到鄉村暢游(出示第二小節),你能讀一讀這個小節,邊讀邊想象,用“我從這個詞,仿佛看到了”的句式說一說你看到的景象嗎?
生:我從一塊稻田這個詞,仿佛看到了田里的稻子成熟了。
師:(句中“稻”字變紅)你怎么記住這個“稻”字呢?
生:“禾”表示這個字的意思,與農作物有關,“舀”與它的讀音有關。
師:我們不僅學會了這種識字方法,還會用了,真棒。
生:我從一方魚塘這個詞,仿佛看到了魚塘里,小魚在歡快地游來游去。
師:這個魚塘是什么形狀的呢?
生:方形的。
師:直聰明。所以說一方魚塘,宋朝的朱熹在《觀書有感》這首詩中還寫到“半畝方塘一鑒開”,這里的魚塘是什么形狀的呢?
生:也是方形的,詩中說的是方塘。
師:這方方的魚塘就像一面鏡子,充滿了詩意。繼續說一說。
生:我從一行垂柳,仿佛看到了柳樹在風中甩著長辮子。
師:這個“行”字讓我們看到了垂柳優美的姿態。
生:我從一片花園,仿佛看到了花園里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花。
師:怎么記住這個“園”字呢?
生:“元”字加上“方框”就是“園”。
師:種花的園子叫——
生:花園。
師:種菜的園子叫——
生:菜園。
師:種水果的園子叫——
生:果園。
…………
師:你能看圖嘗試背一背這個小節嗎?
師:鄉村美景已經印在我們腦海里了,我們再到公園里走一走吧!(出示圖片)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
生:一條小溪從橋下流過。
…………
師:(出示第三小節)這些美景也被寫進場景歌里了,你能讀好嗎?(自由讀文,指名讀。)
師:(出示第三小節量詞填空)除了文中用的量詞,你還會填嗎?
生:一條小溪。
…………
師:(出示:一竿翠竹、一叢翠竹、一片翠竹)你能給它們排排隊嗎?說明理由。
生:一片翠竹、一叢翠竹、一竿翠竹,我是按照竹子的數量排的,一片最多,一竿最少。
生:還可以倒過來排,按照竹子數量由少到多。
師:怎么記住“翠”字呢?
生:“羽”字加“卒”就是“翠”。
生:我還知道有一種鳥叫翠鳥。
師:是的,“翠”字的“羽”指鳥的羽毛,翠鳥就是綠羽毛短尾巴的鳥,翠就是綠色的意思。那翠竹就是——
生:綠色的竹子。
師:(出示:一只鳥、一群鳥、一對鳥)這三個怎么排隊呢?
生:按照鳥的數量由多到少排,是一群鳥、一對鳥、一只鳥。
師:一個量詞就能讓我們感受到美麗的景色和數量的變化,看來以后我們在使用量詞時,一定要準確啊!同桌合作背一背這個小節吧!
師:(出示四個小節對應的圖片)你能看圖背一背你喜歡的小節嗎?拍手打節奏背誦,你會嗎?我們一起來試試。(師生一起拍手背誦。)
設計意圖:這個板塊采用了遷移運用型進行內容和活動的“重整”,教學中,將“舟”字旁的一類字組合學習,既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又培養了識字能力,增強記憶效果。通過數量詞排序,將從文本中獲得的表達知識和技能,運用到文本之外的情境中,在實踐運用中提升言語表達品質,體悟語言之情、感悟語言規律。這既積累了語言材料,又培養了語感。
板塊三:拓展表達,遷移運用。
師:一組量詞場景歌,帶我們領略了美麗的景色,現在你會恰當使用量詞了嗎?(出示課后第二題。)
生:一方魚塘。
…………
師:我們的教室也是一個美麗的場景,我來說事物,你們填量詞。桌子——
生:一張桌子。
師:椅子——
生:一把椅子。
…………
師:課文中的場景歌讀起來朗朗上口,你能不能以教室為一個場景,說一組韻文?
生: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塊黑板,一臺電腦。
師:這些都是我們的學習用品,教室里還有你們這些可愛的孩子,你能說到韻文中嗎?
生:一張桌子,一個講臺。一間教室,一群孩子。
師:從你的小韻文中,我仿佛年到了一群孩子在教室中認真學習。下課了,我們來到操場上,你能嘗試用量詞說說我們的學校嗎?
生:一個操場。
…………
師:你能把剛才說的這些也連成一組小韻文嗎?
生:一個操場,一座樓房。一叢鮮花,一排小樹。
師:多么美麗的校園啊!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美麗場景,你也選擇一處,用上數量詞,說給你的爸爸媽媽聽吧,也可以寫下來,分享給老師和同學們。
設計意圖:這個板塊采用遷移運用型和聯結體驗型進行內容和活動的“重整”。教學中,通過把身邊熟悉的場景用課文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個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練習量詞的使用,在經歷、體驗、發現中仿照課文的寫法,學習準確使用量詞,提升學生言語智能。
■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