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
摘 要:農村國土資源的開發和整治是我國農村城鎮化建設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本文圍繞我國農村地區的國土資源開發和整治展開調查和分析,并提出來一些粗淺的見解。
關鍵詞:國土資源;治理;特色小鎮
引 言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各種自然資源在人均分配上相對比較匱乏。因此,在現代化建設當中,實施有效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勢在必行。通過統籌規劃自然資源的開發和治理,重點開展土地、礦產、林業等資源的管理,可有效實現自然資源的長期發展。農村經濟要以怎樣的方式發展,與我國國土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密不可分。缺少了國土資源的有效開發和整治,農村經濟就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筆者認為,小區是當前城市人民住宅建設以及區域改革的一種常見形式,其主要特征是位于城市某一區域內,進行統一設計、規劃和建設的用于居住的建筑群。小區形式是我國農村建設更加趨向于城市化的最有效途徑,同時也是推動我國國土資源開發和整治、建設新農村的必要條件。
一、積極轉變農村居民的居住觀念,是現階段實現農村建設趨向城市化的重要前提
要實現農村住宅向城市化建設靠攏的發展戰略,首先要及時提升人們的住房理念。農村的居住觀念深受傳統居住條件的影響,要實現轉變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而且不可以實施強制措施使其意志轉移,所以一定要做好全面合理的宣傳和指導工作,讓農村居民能夠從根本上意識到分散化是自給自足的社會經濟的重要產物,但這種方式會使經濟進步的步伐變得緩慢,這也是我國農村經濟一直處于進步較慢狀態的根源所在。要想徹底改變這種滯后的現狀,走集中的城市化道路是當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集中也是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城市化的必要前提,更是達到共同富裕基本目標的首要條件。
二、制定一系列科學合理的能夠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農村住宅建設規劃
在有效轉變農村居民居住意識的前提下,要更加重視對農村住宅建設的設計和規劃,要確保建筑質量能夠符合現代化發展的要求,而且具備一定的優勢。農村住宅的設計和規劃,能夠直接影響到住宅的建設水平,因此,必須提高重視程度。首先,在對農村住宅的設計規劃制定中,要嚴格落實國務院“促進土地監管,對耕地進行保護”的指導思想,布局設計不能過于分散,要進行合理規劃,在條件允許的地區,要在建設改造的過程中將可耕地調整出來。在建設區域的選擇上,要盡量選擇荒廢土地和棄用土地,或在原有的農村宅基地進行改造。在集中緊湊且布局合理的基礎上,可以將周邊村鎮進行合并,進而實施聯合性設計與規劃,提倡建設高層居住樓群的形式(以甘肅省莊浪縣南坪鎮唐山村為例)。其次,對農村的住宅建設進行規劃時,要充分根據特色城鎮建設村鎮和生產企業的合理規劃、交通道路的管網、給水排水系統、文化建設、園林規劃以及基礎生態環境設計管理等,制定出一系列具有不同特色的村鎮改造的細致規劃。最后,在對農村的住宅建設進行改造中,要充分結合本區域的產業化特點和優勢進行,住宅建設的改造與其他一些建設項目的設計和規劃要做好相互的融合,并將其作為村鎮實現長期建設發展的重要目標。在農村住宅的改造中,制定全面、合理的設計和規劃,進行科學、有效的實施,必然會改變當前村鎮建設的滯后現象,從而進一步實現我國新農村的建設和鄉村振興的重要目標。
三、農村住宅建設趨向城市化是縮短城鄉差距的一項重要戰略決策
農村和城市之間存在的差異并不是單一性的,其涉及經濟基礎、文化差異、居住條件、基礎設施建設、通信系統及交通設施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農村的房屋建設一般在功能上存在很多缺陷,和城市中比較集中的樓房進行比較,差異性變得更加明顯,因此,在對農村住宅進行改造的過程中,要格外重視城鎮和鄉村之間的差異問題,并且要創造更多有利條件,加快拉近或消除這些差異。自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大部分農村居民越來越富裕,在日常生產生活中,人們也開始不斷地積累資金,用于住房的建設和改造,對自己當前的居住環境和條件進行提升。比如,大多通過建造磚瓦房、樓梯房等來代替傳統住宅中的毛坯房、茅草房以及平板房等,這也逐漸成為農村房屋建設的一種必然趨勢。在這樣的趨勢下,農村住宅建設和城市住宅建設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但是,農村居民建造的自建房屋通常都比較分散,而且也很難突破傳統的農村房屋建筑理念,在使用功能上依然會存在很多缺陷,即使有一部分農村居民是按照樓房的格局進行設計和建造的,但是在其實際功能上和城市的樓房相比,還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不齊全現象。所以,現階段我國相關政府部門首先應該抓住農村居民在住房建造上的積極性及目前農村的建房趨勢,將所有農村居民組織到一起,積極地開展農村住宅建設的宣傳,引導農村居民意識到村鎮住宅向城市化趨勢發展的重要性,將宣傳和引導工作做深做實,從而使我國農村住宅建設向城市化發展邁上一個新臺階。
四、農村住宅向城市化趨勢發展是貫徹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這一基本國策的有效實施途徑
在我國,人口基數大,土地資源是非常珍貴的資源,人均占有耕地的面積相對較小,而且土地資源的整體質量不高。除此之外,我國的一些后備資源和能源也相對比較匱乏,這是我國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狀。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當前的人均耕地持有量僅1.2畝,占世界的1/4,同時,土地資源的人均持有數也與世界的平均水平差距巨大。在我國,約有1/3的省市在人均耕地的持有量上都低于平均水平,像廣東、福建等一些南方省市的人均耕地持有量甚至已經低于0.5畝。我國在逐步向中等發達國家挺進的過程中,經濟化、工業化、城鎮化的建設也在隨之不斷發展。在這種趨勢下,我國對土地資源的需求量也會大幅度增加。土地資源匱乏是我國從古至今一直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現階段,耕地保護形勢十分嚴峻,但是有部分人并沒有意識到耕地匱乏所造成的危機。尤其是一些鄉鎮領導并沒有意識到保護耕地對城鄉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有的甚至單純地認為,只要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占用和損失部分土地也是值得的,出現了忽視國家政策,不惜花費大量資金胡亂進行招商引資,隨意引進項目,甚或變賣耕地從中獲取經濟效益的現象。近些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農村經濟條件的改善,農村人口迅速增長,村民對住房需求的數量質量也日益增加,導致一些村民違法占用耕地建設住宅,且占用耕地建造住宅的面積也在增加。如果任其發展,將成為威脅耕地保護紅線安全的一個重大隱患,也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因此,各級政府要加大力度在村鎮區域集中建造樓房住宅,讓每一個村鎮都能建造出理想宜居住房,從而對土地資源進行更好的保護。
五、結 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農村地區實施集中式樓群建設,一方面能夠節約大量的耕地資源,而且在改良土壤方面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樓房式住宅相對農村傳統住宅在功能上更加完善,而且能夠讓清潔能源代替燃燒秸稈等,既保護了環境,也保護了耕地。
參考文獻:
[1]楚天嬌,王國平,朱遠.中國城鎮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2).
[2]周群力.我國農業規模經濟的變化與政策含義[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6(10).
[3]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
[4]國土資源信息中心.江蘇省國土資源綜合監管系統設計內部資料.2013.3.
[5]國土資源部地籍管理司.農村土地開發整理權屬管理操作手冊.2005.9.
(作者系甘肅省莊浪縣自然資源局土地資源工程師,研究方向:國土資源管理及土地、礦產項目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