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海
摘要 在社會經濟持續發展過程中,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速度逐漸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對新農村建設帶來了積極影響,加快了寧夏南部山區新農村建設進程,同時能夠綠化、美化鄉村,使得農民得到實惠。林業的發展決定了我國農業發展的整體水平,在我國新農村建設活動中,地勢相對較復雜,除了耕地就是林地,對農村經濟建設和農民的收入情況也帶來了一定影響。為有效解決我國的“三農”問題,要全面加強新農村建設,有效提高農村經濟收益,改善生態環境,提升新農村建設的整體水平?;诖耍蛯幭牡貐^現代林業發展的實際狀況進行研究討論,積極探討現代林業發展對新農村建設活動帶來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 現代林業;新農村建設;作用
中圖分類號:F30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4–0188–02
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加強林業建設能夠有效美化環境、改善生態環境,增強人們生活空間的文化底蘊,并有效解決我國的“三農”問題,從而全面加強新農村建設。而在我國新農村建設活動開展過程中,通過加快農業發展,能夠有效提升我國國民經濟,縮小我國農村與城市之間的貧富差距,加強新農村建設。在此過程中,相關部門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加強林業發展,充分發揮林業的功效,有效提升新農村建設的整體水平。通過加強農業生態發展,高效落實我國林業科學發展觀,同時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在新農村建設活動開展過程中,要綜合現代林業發展的實際狀況,充分發揮現代林業的優勢,實現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1 現代林業發展的重要作用
1.1 促進農鄉可持續發展
我國在現代農業快速發展過程中多措并舉,如發展林業建設、集退耕還林、荒山造林、小流域治理、發展經果林等多,有效提高了森林的覆蓋率,加快了新農村建設。同時,在新農村建設活動開展過程中,通過結合現代林業發展的實際狀況,使新農村具有更深遠的發展潛力。在現代林業發展過程中,通過提升造林質量、改善氣候條件、治理水土資源流失等,為農業生產活動提供了根本保障,確保了糧食產量,實現我國農業的穩定持續發展[1]。作為一個糧食大國,我國人口基數相對較多,對糧食產量需求急劇增加。如果在當前的糧食生產活動中僅依靠傳統的生產屏障,難以滿足人們的實際需要。因此,加強現代林業手段的使用,結合現代林業產業鏈,可以有效改善我國農業生產的困窘,增加糧食產量。在現代農業技術發展過程中,荒山、荒坡地、沙地、山地、濕地及河道的土地資源利用率得到提高,能夠實現農村的全方位生產發展,在提高農民經濟收益的同時有效提高農村生活質量。可見,在新農村建設活動開展過程中,通過加強現代林業發展,能夠充分發揮現代林業的重要作用,為農業種植活動提供生態屏障。在提高農業種植產量與質量的同時,有效防止災害事故發生,進而提升資源利用率,實現新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
1.2 增加農民收益
在新農村建設活動開展過程中,借助現代林業能夠有效增加農民的經濟收益,為農民提供更多創收機會,有效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在寧夏地區發展過程中,通過加強林業資源規劃,實現了林業資源的科學合理使用,進而開發出更多的林業產業,如綠化美化鄉村、發展庭院經果林、開發紅色教育基地旅游、森林公園旅游業等多種不同現代林業拓展項目,充分發揮林業的巨大發展空間,提升其整體的潛在價值。因而,在新農村建設活動中,要綜合現代林業技術,加強國家標準級別的示范經濟林區建設,合理、科學地對林業資源進行開發,充分發揮林業資源的潛在價值,促進現代林業的發展。例如,通過加強無公害農林產品的種植,實現林業種植價值的最大化,帶動我國生態農業發展,同時有效改變農村發展現狀,全面加強新農村建設。
1.3 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曾出現了不惜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來加快經濟發展的現象。通過加強現代林業發展,能夠有效維護農村生態環境的安全穩定,改善村容,加強鄉村文明建設。因而,在現代林業發展過程中,要加強對農業生態環境建設,綜合農村生態環境現狀,充分發揮現代林業的重要價值,提升農村環境的整潔度。在現代林業發展過程中,有效擴大森林覆蓋面積不僅能夠達到荒山治理、防止水土流失、精準綠色扶貧的目的,還能夠有效改善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而在新農村建設活動開展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現代林業發展的優勢,構建相應的防護體系,在加快林業經濟發展的同時,有效維護農業生態環境的安全穩定,達到美化鄉村的目的[2]。
2 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策略
2.1 加強新農村公益林建設
在寧夏地區新農村建設活動開展過程中,要加強公益林建設,全面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不斷調整農村的產業結構,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構建和諧社會。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公益林建設活動開展過程中,要不斷創新相應的管護機制,構建權責結合的管護體系,使得森林管護活動能夠落到實處,提升整體的管理水平。例如,在退耕還林工程建設中,要加強對耕地保護工作,并且能結合相應的管理制度完善工程資料,綜合后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做好管理監督工作并落實監管責任,同時安置好生態護林員,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從而達到管好山、護住林的目的,有效提升新農村建設的整體水平。此外,在農村公益林建設活動中,需要加強落實商品林基地建設,結合相應的政策進行合理的規劃和改造,從而提升公益林建設的整體水平,有效推動新農村建設。
2.2 制定新農村建設專項計劃
新農村建設與林業實際工作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在新農村建設活動開展過程中,要綜合現代林業發展的實際狀況,制定新農村建設專項計劃。在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的同時,有效增強新農村的服務能力,細化管理目標并強化責任。通過結合專項計劃,從退耕還林工程到落實“四個一”一棵樹的目標,從綠化美化鄉村到發展村村有果園、戶戶有果樹庭院經濟林,全面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和現代林業管理、脫貧致富的相關工作,從而有效帶動性農村經濟發展。通過加強林業建設,能夠有效調節氣候,更好地完成防風固沙以及加強農田防護等相關工作。通過加強現代林業發展,為人們提供更多林產品供給,有效減輕農產品生產的壓力,使得新農村建設活動能夠更高效、穩定地開展。此外,在新農村建設活動中,要充分發揮林業生態及經濟等多種不同的功能,在帶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優化農民生活環境,不斷強化農民的生態保護意識,改善農村生活環境,以此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2.3 建立完善林業生態體系
在新農村建設活動中,還需要建立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以此有效帶動現代林業發展,維護生態環境的安全穩定,使農業生產活動能更加高效、有序地開展。因而,在新農村建設活動開展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林業經濟的優勢,加強林業發展。在保護森林資源的同時,科學合理地進行林業資源開發,充分發揮林業的不同功能和潛在價值,從而提升其整體的質量效益和林業產品附加值,有效實現林業產業的持續發展。在此過程中,還需結合國家所提供的優惠政策,綜合長期工作經驗,做好退耕還林、荒山造林等相關工作,不斷強化人們的綠色環保意識,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工作。通過做好不同區域公益生態林的建設保護工作,充分發揮新農村環境綠化的作用,以此提升新農村建設整體水平[3]。
4 結束語
在我國新農村建設活動中,通過加快現代林業發展,提升農村的財政收入,改變農村地區的經濟格局,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因此,在當前的新農村建設活動開展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現代林業的積極作用,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全面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
參考文獻
[1] 鄭巧鑾.新農村建設中實施農村科技特派員制度的意義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1(9):77-78.
[2] 劉金澤.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做好鄉鎮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意義分析[J].中國市場,2021(5):119-120.
[3] 楊茂雪.淺析現代林業發展對新農村建設的作用[J].農技服務,2017,34(2):101-102.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