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媛媛
摘 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啟發(fā)學生多思考。教師不能越俎代庖、包辦代替,講課的內容要精而簡,把課堂時間和思維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有很多思考的機會,真正走進課堂之中。教師要為學生構建民主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啟智博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廣闊的思考空間,激趣誘學;為學生營造動態(tài)的思維氛圍,讓學生自主探究。
關鍵詞:民主空間;興趣;數學思維
教學理論一直倡導“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文化理念,小學數學教學要構建啟智、博學、善思的課堂體系,目的是讓課堂真正地鮮活起來。教師要賦予課堂以思維的生命。教師要講得簡而精,把課堂交給學生,讓課堂充滿新鮮、民主的空氣,讓學生從中獲得滋養(yǎng)。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領下興趣盎然、積極思考,使思維得到鍛煉,讓學數學成為一件幸福而又充滿成就感的快樂之事。教師把課堂真正地交給學生,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下,思維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和提高。
一、為學生構建民主的課堂環(huán)境,啟智博學
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構建民主的課堂環(huán)境,學生在課堂內如同游魚處于深海之中,自由自在、翱翔潛底。什么是民主的空間呢?就是盡量調動學生開闊思維、積極發(fā)言,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加以適當的點撥,著重于學生思維的啟迪和拓展。因此,教師要在民主空間內,去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問題,能夠對問題加以解決。在充滿民主空間的課堂里,學生的個性得到了釋放、思維得到了拓展、心靈得到了發(fā)展、人格得到了提升。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獲得了教師人性的關懷,他們的天性得到了尊重、個體生命得到了健康成長。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五年級“簡易方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讓學生先觀察等式兩邊的特點,自己先摸索列方程的技巧,發(fā)現列方程的規(guī)律。學生通過課本上的實例和生活中的例子,初步了解了簡易方程的基本知識。教師讓學生踴躍發(fā)言,總結列方程的特點和規(guī)律。通過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總結,教師再調動其他學生進行評價。也可以讓學生到講臺前做演示等,開動了學生的智慧。之后,教師再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列方程的例子,第二天和大家分享,學生課下積極調動各種資源去了解平移方程的知識,使課堂的知識得到了深層次的消化和吸收。學生間的交流,使課堂形成了民主空間。學生上課不再“沉默”,收到了啟智博學的效果。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要靈活多變。教師要構建民主空間,讓民主的花朵在課堂里得到完全綻放。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開啟思維訓練學習,享受參與的樂趣,收獲新知,最終學以致用。學生從課堂所學去影射課外生活,感知大千世界的各種自然現象,開啟智慧,廣博學習,為深入地學習數學知識打好基礎。
二、為學生創(chuàng)設廣闊的思維空間,激趣誘學
小學數學教師肩負著啟發(fā)學生的數學思維的重任。在小學時期,學生學習數學主要是思維的訓練和提升。如果學生在小學期間數學思維無法養(yǎng)成,那么以后的學習將會非常困難,學生以后的思維將會受到嚴重限制,這就好比建樓房地基打得不牢固,房子將會成為危房,學生學習數學也是一樣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上課前就要做好學生思維訓練的規(guī)劃,自己盡量少講。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思維空間里搏擊長空、展翅翱翔。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快樂地進入數學學習的意境中,去感知數學學習的樂趣。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廣闊空間里,體會數學趣味和探尋數學的奧秘,去積極主動地探索未知和建構新知。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五年級“因數與倍數”這部分內容時,因為內容較為抽象,知識點顯得較為瑣碎,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廣闊的思維空間,去開啟學生的思維大門。讓學生先理解概念:什么是因數?什么是倍數?教師在教學中盡量少講,以學生思考為主要線索,順藤摸瓜讓學生強化因數和倍數的本質屬性和它們之間的聯系。學生充滿興趣地想思、能思、愛思、思成。教師再用腦筋急轉彎的方式讓學生直面難點,讓學生明白如何去找因數、倍數,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思維空間里把知識點完美消化。
小學數學教師要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消除困惑,與學生的思維形成共振,徹底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誘導”學生走進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思維得到發(fā)展,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狀態(tài)之中。
三、為學生營造動態(tài)的思維氛圍,讓學生自主探究
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應該是動態(tài)的過程,教師要為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營造動態(tài)的氛圍,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積極思考、自主探究,讓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在創(chuàng)新實踐中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整數“1”這個新鮮事物,為學生創(chuàng)設動態(tài)的思維氛圍,學生把事物看成一個整體,也就是“1”。靈活思考,發(fā)現分數存在的規(guī)律現象,理清分數單位和平均分之間的關系,學生通過自助探究,形成了創(chuàng)新精神。學生對分數意義和分數單位的理解,為后面進一步自主學習帶分數奠定了基礎。
小學數學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思考的意境中,為學生營造動態(tài)的思維氛圍。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能夠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自主研討更深、更廣的內容。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思維,一定要少講、精講,把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
總而言之,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就是要追求“限師講之繁,啟生思之深”,還原數學的本真思維,讓學生在輕松愜意中快樂地思考、快樂地學習數學,培養(yǎng)學生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學生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習慣和自主探究的創(chuàng)新習慣,深入數學思維海洋的深處去撈取智慧之寶,讓思維的夜明珠永遠存留在腦間。
參考文獻:
[1]馬靜.小學數學教學中深度學習的策略方法[J].家長,2019(36).
[2]馮越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途徑[J].知識窗(教師版),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