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蘭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的深化改革,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小學教學中,提高了對德、智、體、美、勞教學的要求,希望可以促進學生德育、智育、美育的協調發展。在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增設了體育家庭作業內容,旨在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發揮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運動認知和體育學習認知。主要探討小學體育家庭作業有效評價的構成與影響因素,旨在提高小學體育家庭作業評價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體育;家庭作業;有效評價;構成
布置小學體育家庭作業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對提升國民身體素質具有促進作用。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借助家庭作業評價環節進行教學反思,分析家庭作業布置的實效性,為優化和完善教學流程,以及布置合理的家庭作業內容提供參考。教師要掌握體育家庭作業有效評價的構成,了解其中的影響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潛在的影響因素,從而確保體育家庭作業評價的有效性。
一、小學體育家庭作業有效評價的構成分析
家庭作業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家庭作業完成的情況,幫助學生分析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的優劣情況,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優勢,規避學生的劣勢,幫助學生明確練習方向,掌握更加科學、合理的運動方法[1]。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體育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堂教育,還要將課堂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通過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為學生提供鍛煉身體的機會。還要增設家庭作業評價,在評價中了解學生家庭作業的完成態度,將其作為教學反思的主要途徑,確保家庭作業評價的有效性。要想提高家庭作業評價的有效性,需要使評價內容更加全面,統籌有效評價的構成要素,遵循作業評價的基本原則,選擇科學的評價方法。筆者認為小學體育家庭作業有效評價的構成應該包括評價內容、評價標準、家長評價、教師評價,以及學生的自評和互評,這樣才能確保評價的客觀性,從而為優化和完善體育家庭作業模式提供精準的參考。
二、影響小學體育家庭作業有效評價的因素及解決措施
1.教師方面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傳統的家庭作業評價中,教師是評價的主體,通常會根據學生的考評結果,對學生進行片面的評價,作業評價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這種模式的評價意義不大。因此,在當前的發展背景下,教師要立足于提高小學體育家庭作業評價的有效性,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遵循作業評價的方向性原則、激勵性原則、客觀性原則,創新評價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根據評價結果給予學生針對性的作業指導,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發揮體育家庭作業的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運動觀念[2]。
2.家長層面
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正處于智力、身體快速發育期,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弱,在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需要家長的幫助和輔導,所以家長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家庭作業評價的有效性。教師要引導家長意識到自身的影響作用,與家長建立密切的溝通,將每日家庭作業的內容發送給家長,這樣家長可以制訂輔導計劃,與孩子一起進行體育運動,記錄學生完成體育家庭作業的情況,為進行家庭作業評價提供客觀的意見或建議。在家長與教師的共同配合下,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使學生在運動中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并引導學生合理規劃自己的課余時間,培養學生自主鍛煉習慣,讓學生投身“全民體育”行列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3.學生層面
素質教育強調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學生在發展中有巨大的潛力,因此教師要注重挖掘學生的運動天賦,發展學生的運動潛能,進一步鼓勵學生個性發展。但是由于教師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小學生尚未形成正確的運動認知,缺乏自主鍛煉意識,在完成體育家庭作業時,態度不夠端正,絕大多數學生以應付任務的心理進行,失去了體育家庭作業的真正意義[3]。因此,要在體育家庭作業評價中增設學生自評與互評環節,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端正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可以認真完成家庭作業,體會到體育鍛煉對自身身體發育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家庭作業有效評價中,體育教師要結合日常的教學內容布置家庭作業,遵循評價原則,創新評價方法,統籌教師、家長、學生在家庭作業評價中的關系,確保作業評價的客觀性。這樣才能從中分析家庭作業的開展情況,洞悉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優化和完善評價結構,著眼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運動觀念。教師要做好課程的研發者和教學的研究者,不斷完善體育教學內容,豐富家庭作業模式,使學生可以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妙鑫.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的研究與探索[J].體育風尚,2019(5).
[2]陳永進.小學體育家庭作業設置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9).
[3]竺榮,.小議小學體育家庭作業設計的實踐與思考[J].中華少年,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