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銘 侯宇晴
摘 要:在公司運營以及發展的實踐過程中,公司契約理論是非常重要的理論基礎。伴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化發展,公司契約理論也得到了全面的創新以及科學的變革。為此,在實踐過程中,應該深入全面地把握公司契約理論新發展趨勢,同時精準有效地把握好它的缺陷,進一步推動它的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公司契約理論;新發展;缺陷;反思
契約自由是合同法的一項最重要的原則,也是私法自治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保障個人權利繼而發揮契約優勢,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條件。在公司契約理論的發展實踐中,應該深入全面地把握公司契約理論的新發展,同時有效分析以及研判它的整體發展缺陷,更好地推動公司的持續快速運行。可以說,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公司契約理論在實踐應用過程中存在著較為明顯的缺陷以及不足,同時也存在著較大的問題以及漏洞,這些都不利于它的持續發展,也難以優化它的應用實效。在新時代背景下,為更好地推動公司理論的發展,應該深入把握其中突出存在的缺陷,積極深入地進行反思。
一、公司契約理論的缺陷
公司契約理論觀點占據著法學學術界的主流,但依然有小部分學者從自身的研究出發,以不同的理由和論據來推敲和質疑該理論的合理性。在實踐過程中,應該深入全面地把握好公司契約理論的缺陷,以此來更好地指導公司契約理論的發展。可以說,在實踐過程中,公司契約理論中的缺陷還比較明顯,這也是學術界一直探討的事項之一。
1.公司契約基礎理論方面的缺陷
在公司的運營以及發展的實踐過程中,深入全面把握好契約基礎理論方面的內容,具有至關重要的現實作用。當前階段下,在公司契約基礎理論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公司契約論的定義較為模糊。雖然公司契約論的概述已經得到了較大程度的認知,并且在實踐過程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不可否認,從總體層面來看,公司契約理論的定義仍較為模糊,缺乏系統全面的分析以及精準化的研判等,這些都會直接影響著公司契約理論的發展,也必然會影響其實際使用成效。公司契約論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它強調自由、平等和減少國家管制,這對于我國公司擺脫權力束縛,尋求自我解放而言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如果一味將這種研究方法納入法學研究并使其起到支配作用,則顯然是不可取的。公司契約論的基本定義不夠準確,在現實與隱喻、描述與規范之間,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可以說,公司契約理論從單一個體層面來看,它是一種科學化的理論內容,能夠為公司的運營發展提供關鍵性的參考。但從整體上來看,公司契約理論在應用過程中,普遍存在著較大的缺陷以及不足,這必然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公司契約理論的發展,也會使得公司契約理論面臨著較大的批判聲音。與此同時,在公司的快速發展實踐中,科學且高效地提升公司契約理論的應用實效,更好地夯實公司契約理論的發展水平,還應該精準全面地把握好企業的發展特點,更重要是要發揮好國家的作用。但當前階段下,在公司契約理論的建設以及應用過程中,忽視了國家在創設中的作用,契約論對公司實質的解說不符合歷史和現實,公司在歷史上是作為一種特許權出現的,政府為了鼓勵某些團體從事特定的事業而賦予了其壟斷特權。
公司契約理論否認公司的主體地位。公司契約理論的主體應該是企業,但在現行的契約理論中,企業的主體性地位并沒有得到太好的體現。從公司契約論的形成到發展等過程中,都明顯缺乏對公司主體地位的清晰化描述以及精準化認知,這就容易形成模棱兩可的問題。對于批判者而言,公司契約理論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明顯忽略了企業的價值,也沒有將企業擺在關鍵的中心位置上,這無疑會否認公司本身的利益,也可能會出現違背事實的問題出現。在公司契約理論的發展過程中,應該深入全面地把握好企業的主體地位,同時還應該更好優化企業的發展利益。在公司契約理論的應用過程中,它在相關的解釋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問題以及缺陷。可以說,公司在運行發展的過程中,某種程度上它的確是存在著契約關聯的,比如公司的章程、運行法則、股東協議等等,都是一種契約精神的直接體現。但事實上,公司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它是具備一定的自由意志的。比如在公司具體發展的過程中,可能并不會完全按照契約來進行,這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企業的持續有效發展。在具體的解釋過程中,公司契約論能夠比較好地解釋有限責任公司的情況,而對人數眾多的股份公司結構,尤其是上市公司則容易出現解釋無力等問題。
公司契約的立約機制不完善,締約成本過高。在企業發展的實踐過程中,公司契約能夠為其提供夯實的理論指導。但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則可能會出現立約機制不夠完善和科學,締約成本過高等現實問題,這不利于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也難以推動企業的高質量進步。比如在締約的過程中,信息溝通存在著較大的問題以及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信息的整體利用效率,也難以保障信息數據的高效全面應用,不利于締約工作的深入。同時,在締約的過程中,陌生投資人也可能會出現難以締約的問題。可以說,在公司契約論的發展過程中,相對不完善的立約機制,以及相對偏高的締約成本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公司的長效發展,也影響著公司的有序運行。特別是在締約的過程中,因未考慮合同外的相對方,可能就會出現其利益受損的問題,這不利于公司的持續化運行。在市場環境下,企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事實上面臨著較大的困境以及問題,同時也面臨著多元化的發展挑戰。為切實有效地提升公司的發展實效,同時也為了更好優化其運行水平,應該按照公司契約理論來科學締造完善的契約。在契約理論的應用過程中,可能就會存在著長期締約風險。企業的發展環境等是瞬息萬變的,若不兼顧考量內外的影響因素,不進行關鍵性的締約,則必然會滋生不同程度的風險。
2.公司契約論具體制度解釋層面的缺陷
可以說,公司契約論是公司運行以及發展的重要指導。只有保障這一理論的科學全面性,不斷提升這一理論建設的整體成效,才能夠更好指導公司的運營發展。但在實踐過程中,尤其是在公司契約論的應用中,在具體制度的解釋層面還存在著較為突出的問題。
缺乏對公司特征的精準把握。在公司契約論的應用中,在把握公司特征方面,存在著相應的問題。公司最顯著的特征就是有限責任、法人人格和永久存續。但公司契約論在應用過程中,明顯排斥這些說辭,并且提出了一大批反駁的理由和借口。在公司契約論看來,它的反駁理由冠冕堂皇,每一條理由都能夠駁斥上述特征。事實上,公司契約論的這種錯誤的偏見,才是它的缺陷之一,也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它的高效發展以及科學應用。可以說,正是因為公司契約論在具體的制度解釋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問題以及不足,才使得公司契約論的具體應用存在著較大的問題以及不足。為行之有效地予以規避以及防范,應該從整體來進行科學的優化以及高效化的變革,以此來更好地提升其應用實效。
在實踐過程中,公司契約論的科學且高效化實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之所以它存在著缺陷,而且被大多數反對,這就在于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不足。尤其是一些制度解釋層面的問題,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公司法的科學實施。首先,從應用方面看,若將契約法推向極致,那么公司組織中涉及的所有問題均應當由當事人以契約關系(無論是顯性還是隱性)來解決,公司法都不當介入。據此,公司法中應當充斥著任意性規定,而不應存有強行性規定,這樣的推論顯然與目前主流公司法的現狀不同。其次,在實踐運行的過程中,大部分反對者認為,公司法是具有強制性的,在實施以及應用的過程中,具有較大的強制性。正因為如此,才會使得其與公司契約論相互矛盾。特別是在公司法的實施過程中,它本身就具備著較強的強制性,當通過法律條款或者相關規范來引導該程序的實施以及該法律的貫徹,可能就無需再采用公司契約論的理論等來指導實踐。因此,從整體上來分析,公司契約論對于公司法的強制性規則的解釋是相對無力的。當然,強制性與契約性到底能不能共存,如何共存,是擺在現階段的一個重要的命題。對于部分學者而言,即便公司法的強制性,在某種程度上沖抵了契約性,但契約性同樣可以在強制性的范疇內來發揮作用。
公司契約理論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它的主要缺陷還體現公司的社會責任的承擔方面。作為市場經濟的發展主體,企業或者公司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全面地履行好自身的主體性責任,應該深入全面地提升自身的發展實效,更好地推動自身的持續快速發展,以此來真正為社會謀福祉。這點在公司法中也得到了相對應的體現。但在公司契約理論中,公司在不斷演進以及變化的過程中,并沒有真正解釋公司為什么需要承擔社會責任,如何承擔社會責任等。部分契約主義的追隨者認為,企業或者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應該承擔社會責任。在他們看來,若企業或者公司承擔了社會責任,那么就相當于履行了一部分政治功能,這就容易將經濟功能與政治功能混為一談,不利于公司的長效持續發展,也難以提升公司的整體發展質量以及核心競爭力。可以說,在公司契約論中,并沒有就公司該不該承擔社會責任做出清晰的判斷,不少學者在對契約論進行深入剖析的基礎上就容易得出相悖的結論。在公司契約理論的應用過程中,它的缺陷還在于同有限責任公司是相違背的,甚至是相互排斥的。但有限責任理論上是反公司契約論的:“有限責任特別重要,因為不像其他的公司特征,合伙企業并不能在沒有立法的情況下通過約定設立該制度,將公司的債權人納入公司契約安排中來。”可以說,從有限公司的特征來分析,可以看出它與公司契約論的認知是存在相互矛盾的。事實上,在市場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進程中,有限責任公司的市場份額非常廣泛,有限責任公司的市場發展前景也非常可觀。在有限責任公司的體系下,人們僅僅需要承擔有限的責任而已,而且這種模式較為靈活自由。但它的興起與公司契約理論是相互違背的。
在公司契約理論的形成以及發展的過程中,它的缺陷是相對比較多元化的。為切實有效地提升公司的發展質量,同時也為了更好優化它們的發展水平,應該審慎科學地分析公司契約理論。可以說,公司契約理論對公司章程的修改解釋是無力的。章程對于公司而言,是公司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公司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為更好地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也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發展水平,有必要充分全面地把握自身的發展動態,科學全面地做好公司章程的修改等工作。但契約型理論對于章程的修改與現階段公司對章程的修改是存在矛盾的,前者無法為章程修改“背書”,自然難以精準全面地指導實踐。為此,在公司契約理論的應用實踐中,應該深入全面剖析公司契約理論的深刻內涵,審慎全面剖析它的主要缺陷,積極采用高效化的舉措,科學全面地提升其發展實效。
二、公司契約理論的新發展
作為一套理論體系,公司契約理論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的確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也為公司的持續化經營與發展奠定了夯實的根基。但伴隨著市場環境的日益變革,伴隨著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公司契約理論在實踐應用過程中,越發凸顯出較大的弊端以及不足,越發凸顯出理論指導方面的局限性。為此,在實踐過程中,應該深入全面地把握好公司契約理論的發展趨勢,更好地彌補它自身的缺陷以及不足,為公司的持續發展奠定夯實的力量。
1.明確利益最大化的主體,突出公司自身的價值
在公司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公司契約理論的確發揮著一定的作用,但同時也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以及認知不足。為不斷推動公司契約理論的發展以及變革,為更好地提升它的時代價值以及現實意義,應該充分全面地明確利益最大化,同時不斷突出公司自身的價值。一方面,在公司契約理論的發展變革過程中,應該始終明確利益最大化的主體是誰。可以說,在應用中,公司契約論無法理清利益最大化的主體是哪一方,正因為如此,才使得它飽受人們的詬病。基于此,在實踐過程中,應該率先明確利益主體,然后再結合具體發展來進行科學的變革以及創新。另一方面,在公司契約理論的發展過程中,還應該充分全面地突出公司主體的價值所在,不斷維護好公司的整體利益。對于公司而言,無論是采用哪一類型的結構,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都是以追求利益為目標的。公司契約論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公司主體的價值以及利益,這也使得該理論體系常常被人詬病。為推動這一理論體系的發展,應該在理論架構的過程中,將企業主體的整體利益擺在重要的位置上,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進行理論體系的創建,更好地發揮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性作用。
2.注重視角選擇的科學性,全面優化發展水平
在公司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公司契約理論的科學且高效化應用,應該實現它的創新以及變革。在實踐應用中,公司契約論所選擇的視角相對比較單一,這就使得很多公司內部的流程或者具體業務等無法在公司契約論中找到解釋。可以說,正因為它單向化的觀察視角等,使得公司契約論的整體內涵是較為薄弱的,難以精準全面地指導公司的發展實踐。為此,在實踐過程中,應該深入全面地把握好視角,切實有效地提升視角選擇的整體科學性以及規范性,更好地指導公司業務的發展。與此同時,在公司契約理論的發展實踐中,還應該注重公司內部章程修改的必要性以及強制規范的科學性等,以及層次化的管理模式等。為此,在實踐過程中,應該深入把握公司契約論的缺陷,積極采用高效的優化對策,確保這一理論體系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以及提升,能夠更好地發揮實踐指導作用。
3.實現與其他理論的互補,科學發揮比較優勢
在公司發展的實踐過程中,公司契約理論是一種理論指導體系,但并不是唯一的指導體系。為此,在推動公司契約理論的發展以及創新的過程中,應該深入全面地剖析它內在的缺陷以及不足,應該精準全面地把握它的發展狀態,行之有效地將其與其他理論指導等有效互補起來,真正發揮它們之間的比較優勢,進一步規范以及指導企業的發展。在實踐過程中,公司契約論和經濟效率分析可以作為研究的補充。在經濟學、法學的交叉研究中可以看出,最初科斯也曾主張公司具有雙重性質,認為企業內部是權力(權威)關系,而外部才是契約關系,隨后的阿爾欽和德姆塞茨認為企業內外都屬于契約關系,最終才由詹森和麥克林提出企業是一系列契約的聯結這一學說。為此,在實踐過程中,科學精準地推動這一理論體系的完善,應該在保持自身的優勢以及特色的基礎上,積極整合其他理論指導體系的優勢和作用,切實搭建完善化、科學化、全新的理論體系,進一步指導企業的發展,更好地促進該理論的成熟。
三、結論
在公司運營發展的過程中,公司契約理論在某種程度上的確具備著一定的指導以及揭示的作用。但深入分析可以發現,公司契約理論在實踐應用過程中,存在著較為突出的問題以及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該理論的發展以及應用。為此,在實踐過程中,有必要深入全面地推動它的創新以及完善。
參考文獻:
[1]李詩鴻.公司契約理論新發展及其缺陷的反思[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4(5).
[2]陳群峰.認真對待公司法:基于股東間協議的司法實踐的考察[J].中外法學,2013(4):831-846.
作者簡介:李梓銘(1994.02- ),漢族,吉林長春人,長春財經學院金融學院金融系,助教,研究方向:公司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