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洪英
(青州市東夏鎮王母宮經濟發展區,山東 青州 262500)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將解決“三農”問題作為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強調要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關鍵,因此,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經營組織體系見圖1。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是以區域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及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村產業經營主體的分工協作為前提,以市場化需求為導向,以規模化經營為依托,以利益聯結為紐帶所構建的一種新型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體系[1]。

圖1 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經營組織體系
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在市場需求主導下結合價值鏈、產業鏈要求制定了明確的分工體系,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各經營主體在聯合體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擁有明晰的產權,并利用自身的優勢實現與其他經營主體之間產業鏈的橫向和縱向嵌合發展,最終實現分工協作,共同推動農村農業產業化發展。
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各經營主體會根據市場資源的配置規律,通過多元化要素融通的方式,合理配置聯合體中的資源要素(資金、土地、技術、信息和人才等),進而實現各類資源的有效融通,避免聯合體內部穩定性受影響的同時,有利于降低內部資源流通時的交易成本及違約資金,從而降低聯合體整體經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益。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效,但由于發展起步時間相對較晚,當前仍然處于初級探索和發展階段,各經營主體之間存在分工模糊、產業結構單一、產業發展類型相對較少、整體經營效益降低等問題,不僅阻礙了經營主體之間分工協作、要素融通等目標的達成,而且導致農業產業鏈縮短、產品整體附加值較低、產品打造受阻等。另外,各經營主體尚未形成品牌意識,各經營主體賬目聯合不緊密,在經營發展過程中不能有意識地培養產業品牌,導致整體產業品牌規模相對較小、市場知名度不高,最終導致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綜合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不利于聯合體長久健康發展。
此外,各經營主體也存在問題。在龍頭企業方面,當前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對于龍頭企業的依賴性過高,其他經營主體尚不具備法人資格和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極易在聯合體經營過程中出現龍頭企業一家獨大、擠占其他經營主體資源的現象;在農民合作社方面,農民合作社尚未構建規范化運作機制,并且相關基礎服務設施不健全,導致日常經營過程中無法為其他經營主體提供更為有效的社會化服務;在專業大戶(家庭農場)方面,相關從業人員大多為原本的農戶,綜合素質相對較低,規?;N養能力不足[3],致使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基礎不牢固,不利于聯合體長久發展。
第一,由于缺乏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引導和支持,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無法將自身的優勢資源進行充分整合形成品牌資源,導致其綜合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均相對較弱[4]。第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規?;⒓s化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但相對于市場企業,農村農戶通常缺乏相應的貸款抵押物,加之尚未構建農村金融環境及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信用評估體系,導致農戶通常難以通過貸款等方式獲取資金支持,進而限制了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發展速度。
首先,為保障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長久、健康發展,需要強化利益聯結,促使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及農民合作社等各個經營主體之間“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平等共利”。對此,應在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構建之初明確界定各經營主體之間的分工及利益分配內容,時刻堅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的要求,結合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發展目標,逐步將原本的松散的聯合體發展成為緊密結合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長久健康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其次,鼓勵各經營主體實施“雙向入股”的經營模式及“收入保底、股份分紅、勞務收入”的利益分配模式,引導農戶逐步以土地為股份入股龍頭企業,在激發農戶土地流轉積極性、提高農戶的實際經營收入的同時,進一步加深各經營主體之間的利益聯結。
最后,需要完善內部信用機制,明確各經營主體在聯合體中的產權,使各經營主體能自負盈虧、自主經營。同時,強化內部訂單合同的監督管理,多維度保障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聯合緊密性,推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快速發展。
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需要加強組織領導作用,充分認識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的重要作用,同時,結合當地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實際情況,合理構建相應的領導機構,制定科學合理的地區性發展指導意見、具體發展措施及管理辦法,做好頂層設計,發布示范性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名錄,引導區域龍頭企業、區域內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共同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通過區域土地流轉、區域教育體系與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合作,構建區域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信用評估體系,以此引導區域銀行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提供低息貸款,進而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提供資金、人才等資源支持和保障[5]。
此外,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政策、福利制度及“三農”資金扶持項目,并將相關資金優先向符合相關要求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傾斜,通過“先建后補”“以獎代補”“融資擔?!钡确绞竭M一步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同時,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需要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提供承包土地流轉、配套設施建設用地、配套設施采購補助等政策支持,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發展提供相應的引導和支持。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效,但由于其起步相對較晚,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今后,需要通過強化利益聯結、政府和部門充分發揮引導和支持作用等,進一步促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