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春
(睢寧縣邱集鎮農業農村辦公室,江蘇 睢寧 221234)
為了給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邱集鎮水稻品種替換和升級提供參考依據,篩選出適宜邱集鎮稻麥輪作種植制度下具有豐產性、抗逆性、優質性、適應性和食味性的優質粳稻新品種,于2020年在邱集鎮沙祠農場開展品比試驗[1],以期提高水稻種植者的經濟收益,振興“味稻小鎮”和“農業產業強鎮”的優質稻米產業[2]。
參試品種分別為徐稻10號(國審稻20180058)、徐稻9號(國審稻2015049)、圣稻2572(魯農審2011017)、華豐稻1號(蘇審稻20190003)、南粳5718(蘇審稻20190004)、南粳 2728(蘇審稻 20180005)、南粳 9108(蘇審稻201306),以徐稻9號作為對照。
試驗地位于邱集鎮沙祠農場,排灌通暢,土壤為沙壤土,呈弱堿性,肥力中等,前茬作物是小麥。每個品種設1個小區,小區面積667 m2,每個品種試驗區隔離0.6 m。隨機人工手插秧,不設重復,3 本栽插,株行距為13 cm×30 cm。參試品種統一采用日浸夜露法浸種,60%的種子露白時,于2020 年5 月8 日人工按畦撒播于育秧田,667 m2播種量為25.0 kg。播種后覆土,噴施芐嘧·丙草胺封閉化學除草。667 m2育秧田于播種前3 d 機旋耕施45%(15-15-15)復合肥40.0 kg、尿素15.0 kg,開好秧畦。秧田期施分蘗肥1 次,667 m2施 45%(15-15-15)復合肥15.0 kg。移栽前5 d施送嫁肥,667 m2施尿素10.0 kg。試驗田前茬小麥于6 月8 日收割,秸稈打捆離田,旋耕滅茬后灌水泡田。移栽前2 d,667 m2機械撒施45%(15-15-15)復合肥40.0 kg、尿素10.0 kg,旋耙造漿耥平。6 月21日開始人工移栽,6 月23 日移栽結束。移栽大田生長期內,7月2日施返青分蘗肥,667 m2施尿素7.5 kg,摻拌芐·二氯化學除草劑除草。7 月29 日,統一飛防防治水稻紋枯病、稻縱卷葉螟等病蟲害。8月3日,667 m2人工撒施穗肥 45%(15-15-15)復合肥15.0 kg、尿素7.5 kg。8 月 13日,統一飛防防治水稻二代二化螟、稻飛虱、稻瘟病等病蟲害。試驗田水漿管理與其他水稻田相同,即淺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蘗、適時曬田,成熟期后斷水養老稻[3]。
由表1 可知,在同日播種、相鄰移栽期內,圣稻2572始穗期、齊穗期、成熟期最早,但其成熟期恰逢當地高溫多雨時節,此時不適宜收割晾曬,易造成稻米霉變品質下降;南粳5718 和南粳9108,始穗期、齊穗期與當地水稻相比偏晚,但受溫室效應影響,近幾年當地晚秋氣溫升高變暖,積溫增加有利于晚稻灌漿成熟。適宜邱集鎮氣候條件的粳稻品種有徐稻10 號、徐稻9 號、華豐稻1號、南粳2728。

表1 各品種生育期
由表2 可知,圣稻2572 株高最矮,為89.8 cm;南粳5718 株高最高,為101.8 cm。各參試品種植株整齊度均較好、葉姿均較挺直、熟期轉色均較好。徐稻10 號籽粒為橢圓長形且粒形大,南粳5718 籽粒為橢圓扁形,其他品種均為橢圓形。

表2 各品種主要農藝性狀
由表3可知,參試品種中徐稻10號產量位居第一,南粳2728 第二,南粳9108 第三。其中,徐稻10 號、南粳2728 比徐稻 9 號每 667 m2分別增產 75.27 kg 和 54.10 kg,差異顯著;圣稻2572 產量最低,667 m2產量為426.89 kg,比徐稻9號減產187.26 kg,差異極顯著。

表3 各品種產量
田間觀察發現,參試品種均未發生倒伏。圣稻2572感稻葉瘟和稻穗瘟病,其他6個品種莖葉病害少見,均活熟到老。
試驗結果表明,7 個參試粳稻品種中徐稻10 號產量最高,其次為南粳2728,這兩個品種的農藝性狀、抗逆性、適應性及商品米質均較好。南粳9108生育期偏長遲熟,產量位列第三,但其米質優食味佳,多次榮獲全國和江蘇省粳稻優質食味品嘗一等獎[4],人們喜食,市場需求多,單位面積經濟效益高,可作為優質食味稻米與徐稻10號、南粳2728 搭配種植,有利于茬口調節。圣稻2572 不建議在邱集鎮種植,以免給種植者帶來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