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人們也越來越重視美育,而美術教育作為美育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美術教育開展過程中,繪畫技術教學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價值,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繪畫藝術的內涵,鍛煉學生的實踐與形象思維能力。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美術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繪畫技術教學,不斷提升美術教育效果。文章對美術教育中繪畫技術教學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探討了美術教育中繪畫技術教學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美術教育;繪畫技術;創造力
很多人認為優秀繪畫作品的創作,主要和作者的靈感以及思想意識有關,卻不知道繪畫技術也是至關重要的。對于創作者而言,如果不具備一定的繪畫技術,自然也就無法創作出優秀完美的作品。因此,教育工作者在進行美術教育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繪畫技術的作用和價值,并將其合理運用到繪畫創作當中,從而創造出優秀的繪畫藝術作品。
一、美術教育中繪畫技術教學的價值
(一)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繪畫藝術的內涵
眾所周知,數學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運算能力以及邏輯思維,美術教育也要求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學生不只是進行繪畫藝術的學習和鑒賞,同時也會投入美術實踐創作中,在全面掌握美術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和鞏固自身繪畫技能,通過長期的實踐與鍛煉,將自身美術思維與實踐創作有效融合在一起,從而全方位地深入了解繪畫藝術的特點與內涵,真正認識到繪畫技術在繪畫創作中的作用和價值,領略到繪畫藝術的魅力。美術作品的點睛之筆離不開繪畫技術的運用。繪畫名家在進行水墨畫創作時筆觸瀟灑飄逸,運筆流暢,一氣呵成。許多學生在學習繪畫的過程中,過度地模仿名家的風格,過于注重筆觸的瀟灑飄逸,以為這樣創作出的作品便是優秀的美術作品,但實際上繪畫名家在進行美術創作過程中,除了融入自身的繪畫靈感之外,也靈活運用了各種繪畫技術,看似隨意的揮筆,實際上都是經過多年的練習所達到的境界,繪畫技術已經相當高超。可見美術創作的難度是很高的,然而當前很多繪畫學習者在學習與臨摹畫作過程中,并未鍛煉自己的繪畫技術,也未融入自己的思考,只是簡單地模仿,作品缺乏神韻。很多繪畫學習者的繪畫技術不過關,不具備良好的造型能力,繪畫創作缺乏節奏感,只是隨意地進行創作,沒有精心編排,這樣創作出的作品是不能打動人心的。而注重繪畫技術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充分意識到繪畫技術的作用與價值,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繪畫藝術的精髓與內涵。
(二)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實踐與形象思維能力
學生在學習與創作美術作品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問題,例如:物體的顆粒感以及層次感,如何通過繪畫技術予以展現?怎樣讓畫出來的物體看上去更有質感?如何通過恰當的手段表現畫面中事物之間的關系?學生通過不斷的反復實踐,能夠有效解決以上問題,也能夠逐漸掌握各種新的創作方式,使得美術作品更生動形象,提高自身形象思維能力,而且實踐能力也能夠得到相應的鍛煉。進行繪畫技術實踐教學可逐漸增強學生對事物的敏銳力及感知力,洞察身邊事物的變化,從而不斷提升自身藝術創作的表現力與創造力。
二、我國美術教育現狀
近年來,美術教育工作逐漸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美術知識普及力度也在不斷加大,社會大眾整體審美水平與文化素養有了明顯的提升,地方基層組織等也都加大了開展美術教育的力度。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各大美術院校也在積極調整美術教育培養目標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創造性思維。但是迫于升學壓力,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現狀并不樂觀,部分學校教育模式并不完善,教師素質也不高,導致教育效果不理想。再者部分家長急功近利,給學生報各種美術學習班,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嚴重阻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校與家長對美術教育缺乏全面正確的認識,將美術當作“副科”,對其投入少,未能充分發揮美術教育的真正作用。此外,部分學校缺乏足夠的師資力量,不同區域之間師資水平差異大,相對落后的區域師資力量不足。另外,一些高校美術專業畢業生并未從事其專業相關的工作,而是選擇其他行業就業,美術教育和社會人才需求脫節,高素質的美術專業人才依然十分匱乏。
三、美術教育中繪畫技術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不斷完善教學內容
世間萬物都有其自身特點,每個人的審美與成長環境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學生在進行美術創作過程中,會融入自身的靈感和想法,自然避免不了會創作一些較為奇特的美術作品。另外,學生因年齡較小,閱歷較少,創作的作品自然不完美,存在不足和缺陷,和想象中有著很大的差異。這個時候,教師就必須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引導學生逐漸掌握科學正確的造型方法和技巧,通過長期的美術教育實踐活動,不斷完善教學內容,不斷提升學生的美術造型能力,為學生之后的美術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啟發,使其慢慢提升自身的繪畫技巧,提高造型把控能力,這對學生今后的繪畫學習與繪畫技巧提升有著極大的裨益。
學生年齡較小,經驗欠缺,雖然他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腦海當中會出現各種想法,但是并不能將其以繪畫的形式很好地展現出來。學生在繪畫創作過程中,很容易使作品的畫面結構變得混亂,主題也不明確。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引導學生在了解和掌握事物整體結構的基礎之上,進行設計與創作,逐漸學會基本的構圖技巧。由于不同學生的創作能力與思維意識不同,所以構圖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師應當盡可能做到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教學模式。例如,在引導學生畫金魚時,可以讓學生認真仔細地觀察金魚的形狀與色彩,并進行構思,在突出美術作品主題的前提下,適當地增加小草、小蟲等元素,這樣會使整個畫面更加生動與豐富。在繪畫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講解,這樣會使得課堂氣氛變得越來越低沉,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地通過多媒體等對學生進行畫面布局指導,將繪畫技巧、順序等知識通過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進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繪畫技術。
(二)提升學生繪畫格局,激發學生自身潛力
一幅繪畫作品的格局與畫作的大小密切相關,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漸樹立良好的繪畫理念,進行“大畫”練習,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繪畫素質,通過處理相對復雜的問題,有效提升學生的應變能力。當前許多學生在進行繪畫創作的過程中,創作的作品比較小,思維無法發散,繪畫作品缺乏格局。因此,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繪畫格局的提升。“大畫”除了指面積大的畫作以外,還指畫作當中元素數量多以及不同元素之間的關系較為復雜的畫。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整體構思,分析畫面中不同的元素之間的聯系,使學生結合自身繪畫水平,盡可能地融入其他相關元素,使得整個繪畫作品富有張力。這樣有助于學生繪畫技術的不斷提升,使學生對繪畫有更深刻的感悟。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學生在整個美術創作過程中,由最初的涂鴉到后來的專業繪畫創作,都是對自身創造力的激發。當前部分教師在進行美術教育過程中,一味地讓學生掌握美術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美術技能,但是卻忽視了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學生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創造能力很難得到提升,也無法全面掌握繪畫技術。因此,教師應當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不斷激發學生潛力。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師應當針對其實際情況,設置相應的課程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春天為主題進行繪畫創作,只規定主題,但是并未限制學生的繪畫技能的運用、色彩的搭配,繪畫方式和色彩由學生自主選擇。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創作能力,使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
(三)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繪畫藝術內核
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經過長期繪畫練習與藝術熏陶才能養成。想要培養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就必須要讓學生深入了解繪畫藝術的內核,使其參與各項美術實踐活動,進行理性創作,引導學生將自身思維和實踐創作有效結合,從而拓寬自身視野,真正認識到經典美術作品的內涵和價值,促進學生繪畫創作的可持續發展。在不同學習階段,教育目標應該是不同的,美術教育不只是讓學生掌握繪畫技術,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理解繪畫藝術的內核,引導學生在整個創作過程中感受到繪畫的魅力,使其學生以專業理論為基礎,不斷進行繪畫創新,從而創作出優秀的繪畫作品。
四、結語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美術教育體系也越來越完善,不同的學習階段,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也有著很大的差異。但是不管在哪個階段,繪畫技巧的教學始終非常重要。學生在繪畫學習過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繪畫技巧,以便通過繪畫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帶給觀者視覺上的沖擊力與情感上的共鳴。因此,教師在進行美術教育時,應當高度重視對學生繪畫技術的培養,引導學生認識到繪畫技術的重要意義,不斷提升學生形象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鐘震寰.辯論式教學在繪畫專業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美術界,2015(8):64.
[2]閔文龍.繪畫基礎教學中“圖式”介入的價值和實踐探討[J].山西青年,2019(12):228,231.
[3]王曉蕾.高校美術教育中創新表現能力的培養途徑探析:以國畫專業為例[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1(6):48-50.
[4]顏克峰.肌理在學前教育美術教育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山西青年,2018(18):85-86.
[5]邢真真.高校美術教育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10):112.
作者單位:
湘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