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發明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國快速制造的一批方艙式、移動式核酸檢測實驗室在提高核酸檢測能力、擴大檢測覆蓋范圍、助力疫情防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去年以來,由于率先生產方艙核酸檢測實驗室,戴納科技逐漸被大眾熟知。據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會長王新介紹,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正式發布《方艙式核酸檢測實驗室通用技術規范》和《移動式核酸檢測實驗室通用技術規范》兩項團體標準,為方艙式、移動式核酸檢測實驗室的設計、制造提供依據,填補了此類實驗室標準的空白。總部位于北京的戴納實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戴納科技”)是這兩項標準的主編單位之一,自2011 年創立以來,這個深耕實驗室設計建設的創新型企業,已成長為中國實驗室設計、建設行業的領軍企業。
2020 年2 月初,北京一家醫院找到戴納科技,提出了改造核酸檢測實驗室的需求。但是受疫情防控影響,人員和設備都無法到現場正常開展工作。“傳統的核酸檢測實驗室需要在原有的建筑里搭建,然后施工。在抗擊疫情過程中,需要實驗室快速落地開展實驗。”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戴納科技總經理遲海鵬冒出個想法,把之前做方艙式實驗室的技術應用到核酸檢測領域,就是把實驗室轉化成一個產品,然后批量化生產。從提出概念到完成方案,戴納科技只用了幾天時間。隨著核酸檢測在疫情防控中發揮出重要作用,戴納科技的方艙式實驗室在北京幾家醫院落地。2020 年6 月11 日,北京新發地出現疫情,首個陽性病例在戴納科技研發的宣武醫院方艙式核酸檢測實驗室檢出。此后,戴納科技在河北保定市徐水開發區布局實驗室智造產業園,其生產的方艙式核酸檢測實驗室、移動式核酸檢測車,在新疆、遼寧、河北、黑龍江等地的疫情防控中大顯身手。
實踐證明,方艙式核酸檢測實驗室可以適應極端天氣,在零上40℃或零下50℃的惡劣天氣,仍可保障核酸檢測工作正常開展。在擴大生產能力的同時,戴納科技也在持續完善方艙式實驗室相關技術。“從去年2 月份到今年3月份,我們的方艙式實驗室已經更新到第19 代。”遲海鵬說,方艙式、移動式核酸檢測實驗室可廣泛應用于,新冠肺炎、SARS、埃博拉、HIV、流感等基于RNA 系統的病毒檢驗檢測,是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院核酸檢測增容的重要支撐裝備。

如此牛的技術裝備,是從何而來的呢?這要從遲海鵬的經歷說起。2011 年,遲海鵬辭職創業,帶領技術團隊成立戴納科技,并為各行業實驗室提供設計、建設、智慧化、維護等服務。2012 年初,遲海鵬在美國初識BIM 技術。簡單說,BIM 就是把平面的2D 設計變成3D 模型,并且把里面所有的產品、成本、施工、管理信息綜合到一起。雖然當時該技術還在初級階段,但足以讓遲海鵬大開眼界。回國后,他開始著手研究BIM 技術在實驗室的應用。2012 年,經過幾個月時間,戴納科技第一個基于BIM技術的裝配式實驗室項目失敗了,但遲海鵬沒有灰心,一邊按照傳統模式繼續開展實驗室設計、建設業務,一邊積累裝配式實驗室技術經驗。一次絕佳的實施機會讓戴納科技獲得了成功。
2016 年,戴納科技在參與一個11 萬平方米實驗室項目建設時,客戶對工期要求緊,遲海鵬大膽地改了方案:“原計劃一年半的時間才能完成的實驗室核心部分,我們用模塊化裝配式技術45 天就完成了。”此后,戴納科技繼續探索完善技術,幾年來,已在10 多個項目的60 萬平方米實驗室建設中,成功應用了模塊化裝配式技術。2018 年,戴納科技獲得全球實驗室行業最高獎項之一“國際卓越獎”,這也是亞洲實驗室行業首次獲此殊榮。
“目前,我們的方艙式實驗室能占到國內市場份額的70%左右。”戴納科技副總經理祝銘澤表示,戴納科技看準智慧實驗室的大趨勢,已經開始技術儲備。“如果把智慧實驗室比喻成一個人,這可不是一般的人,而是能給自己看病的醫生。”祝銘澤說,通過手機APP 能看到實驗室發生的所有狀況,比如溫度、濕度、壓力、室內有毒氣體濃度、能耗等,同時還可以通過數據分析預知可能發生的風險和故障,并根據故障情況采取最優的策略進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