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摘 要:針對鄉鎮高中生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利于提升教學有效性。具體結合鄉鎮高中生學情,經由職業認識教育、職業體驗教育、職業能力教育、職業理想教育,鞏固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成效。
關鍵詞:鄉鎮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職業能力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則指的是依托高中生的職業傾向,結合時代發展特征,提出具體的規劃活動,由此指引高中生達成職業設計目標。考慮到高中生即將接受高考考驗,若能為其制定科學的職業規劃教育方案,可適當增強學生自信。
一、鄉鎮高中生學情分析
鄉鎮高中生正處于職業轉型的重要時期,在其通過高考后將進入新的階段。從當前高中生學習情況分析,學校方面常因教學方法缺乏創意,造成高中生無法真正意識到學習樂趣,甚至受家庭傳統觀念的束縛,鄉鎮高中生承擔的壓力較大,一味將考上大學作為未來的發展目標。然而,若能提前結合學情為其提供職業規劃指導,可最大化地開發學生的潛力,使之適應新環境的變化,實現良性成長。
二、鄉鎮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案例
(一)融合職業認識教育
面對鄉鎮高中生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參照高中地理學科的課程特征,為學生設計導游職業教育,指導學生借助豐富的地理知識了解職業內容。
如教師可將導游作為教育主體,引導學生扮演導游角色。由于鄉鎮高中生身處鄉鎮地區,能夠直觀地接觸多樣性自然場景,在滲透職業認識思維時,可為其布置下述職業任務,即身為導游如何為游客講解家鄉景色,如何積極應對游客的突發情況等,而后可指引學生在學成后自行考取導游證,順利進入導游就業崗位,甚至可直接考取旅游管理專業。在日常授課過程中,教師需隨時結合地理課程知識,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如作為導游,如何為游客設計精彩的旅游活動,如何保護旅游環境等,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導游職業的認識,又能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融合職業體驗教育
在職業生涯教育中還應當增強學生的職業體驗。與傳統教育模式相比,經過改進后教師應為學生設計能夠切實增強學生感悟的實踐活動。
例如,在“大氣污染的防治”課程中,教師可以環保局大氣污染防治崗位為主,通過指導學生親自測量大氣污染濃度,記錄大氣污染景象,而后為其打造真實的防治環境,使其快速掌握大氣污染防治步驟及其技巧,增強學生對此崗位的了解,無形中為其帶來強烈的職業體驗,最終可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結束前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在職業崗位實踐中的具體感受,也能為后期學生報考大學專業以及設定職業發展目標起到參考作用,甚至能夠盡早知曉自己與崗位的匹配度,以免報錯專業,影響學生的職業前景。
(三)融合職業能力教育
職業規劃是一項循序漸進的工作,在鄉鎮高中生初步認識職業規劃目標后,可在擁有良好體驗后,有針對性地對其職業能力進行重點培養,繼而在教師的指導下,使之更符合職業發展要求。目前已從原本的理論指導上升為能力培育,剛好與素質教育理念相契合。
以上述提及的導游崗位為例,教師可在教學中對學生的知識積累量以及溝通表達能力進行重點指導,促使學生經過能力鍛煉后能夠真正適應職業崗位。此外,教師還可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自控力、自學能力以及記憶力的有效培養,包括為學生組織背誦比賽等,便于在實踐訓練中成為導游崗位需求類人才。
(四)融合職業理想教育
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還需要融合職業理想,這也是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職業愛好,使之在選定一個專業后,能夠朝著實現個人理想的方向完成職業挑戰,增加學生在本崗位中的留存年限,以免頻繁跳槽或多次跨行影響職業發展穩定性。例如,在2013年1月份,某地出現了長達一個月的霧霾天氣,致使當地環保局等相關部門啟動了霧霾天氣減排預案。在此背景下,身為污染防治員,如何正確高效地處理大氣污染?為什么會發生霧霾天氣?借此教師可從霧霾危害上運用多發呼吸道疾病以及交通堵塞后果,指導學生形成社會責任感,充分利用崗位優勢,快速解決霧霾問題。同時,通過職業理想教育,還能培養學生自身對崗位的忠誠度,在提升履職能力的基礎上使學生樹立端正的職業觀。
綜上所述,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重點教育內容,若能從職業認識、職業體驗、職業能力、職業理想等方面著手實施融合教育,可促進高中生的全方位發展,由此保障高中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何娟.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研究及策略[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1(3):93-94.
注:本文系甘肅省平涼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課題名稱“鄉鎮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案例與分析”,課題立項號:[2021]PLG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