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下,教師應轉變角色融入新課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轉變課堂教學意識,成為新教材的開發者和實踐者,在課堂上給學生自由的想象,使新課程背景下的高效課堂不再是枯燥的教學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進步的教與學的過程。
關鍵詞:新課程;語文;高效課堂
教學課堂改革創新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學內容的實施,而教學內容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在教學中,語文教學課堂改革創新的問題具體表現在教學課堂的低效率。因此,在高度重視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塑造的今天,研究高中語文教學的核心價值觀顯得十分必要。
一、新教材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的不足
(一)教學目標流于形式
教材關注課程目標,更關注教學環節。從“專業知識與工作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心態與價值觀念”三個方面考慮課堂教學設計方案與教學目標。殊不知,教師在設計程序過程的教學目標時,有些程序化、有些機械自動化、有些模糊、有些淺薄、脫離邏輯的思維等導致了教師在課程設計中課程目標的形式化。
(二)教學方法不求甚解、追求新潮
對同一篇課文,選擇教學內容的重點不同,選擇培養總體目標的關鍵也不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更好地跟上時代潮流,有的教師以一些優秀教師示范班為標記,刻意模仿。比如,江蘇蘇州第十高中特級語文教師許思遠在《圖片兩組》時設計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環節,后來也有教師選擇了學生分組討論的方式,但效果很差,因為有的同學趁機在課堂上說閑話,討論的使用價值不高。教師要潛心鉆研教材,根據課堂教學的具體情況設計個性化的方案,才能打造出真實、高效的教學課堂。
二、新教材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的對策
(一)深入學習,提升教育科研意識,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使語文課堂教學得到有效的提升,這取決于教師自身水平。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對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學能力、教學理念以及教師對這份工作的熱情與喜愛進行培養。而現在要做的就是對當前的教學觀念進行更新,這是語文教學的內容,可以塑造學生的綜合能力。當然,語文教師的課程素養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指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自主能動性。首先,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將自己對課程內容的基本認識以及基本理念表現出來。然后對整個課程的組織開發以及實施評價等進行總結和認識。其次,將得出的認識結論,運用到課堂上并形成一定的體系。最后,在課堂實踐中引用以及感悟提升,讓學生在課堂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哲學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自己的資源整合能力、課程選擇能力以及評價能力等。其實,在進行教學時主要的核心內容是應對教師提出相應的要求,使教師具備課程文化的創造力,這樣才能使整個課程變得更具智慧性,在核心功能的引導下,使課程主體的意義得到體現,當然其核心價值主要還在于改革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構建教學課堂場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教學課堂的關鍵具體內容是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將學習目標以及學習任務進行安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其主體意識和閱讀能力。而閱讀主要是學生、老師以及教材內容的作者和教材內容之間的對話,就是內在溝通的全過程。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是作為個體讀者存在的。閱讀課上的對話是一個豐富多樣的分級問題。在閱讀課會話的整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以課文作為中介進行課堂教學會話。閱讀文章會話能否成功是閱讀文章會話的前提。借助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以使其有效性得到提升,合作學習主要是指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配合,共同去學習相關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探索精神以及創新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使學生對自然、社會、人生有新的認識和思考。因此,教師應塑造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參與的精神,使學生在所有課堂教學中都是自由、主動、積極的。
綜上所述,新教材為大家提供了有利背景,這對高中語文的教學方法和研究思路的改進是非常有影響的,我們要按照新教材的要求,積極完善高中語文教學對策,為祖國培養全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紀艷穎.我國高中語文教育的現狀、癥結與出路[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5):372.
[2]李江南.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2017(4):42.
作者簡介:李光輝(1976—),男,漢族,甘肅隴西人,本科,中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