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長義
摘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做好對情境教學法的有效應用,能夠實現生活與課堂之間的合理融入,這不僅創新了課堂教學模式,更給學生帶來了新穎的學習體驗。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為基礎,分別從課前導入、課堂教學、課堂訓練幾個方面對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模式予以討論。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情境教學法;生活
在初中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學科是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念,提升學生道德素質水平的關鍵學科。縱觀道德與法治學科當中的知識內容,所有都是基于生活而存在的,這說明道德與法治知識與生活是不可分割的。在實際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內容,提升他們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應用能力,教師有必要開展以生活為基礎的課堂教學工作,情境教學法由此得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被應用,并成為最受學生喜愛的教學方法之一。
一、巧用情境教學法,做好生活化課前導入
教師對情境教學法的有效應用,能夠實現將生活內容融入課前導入環節,這對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帶來了重要助力。考慮到初中生的認知興趣,教師在以情境教學法進行課前導入的設計時,必須要體現趣味性。以“參與民主生活”的課前導入為例,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在課堂上為學生設計了投票活動。投票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在哪兒上課”,一共有“班級”“多媒體室”“戶外”三個選項,我會根據學生的投票結果選擇下周的上課模式,并進行對應教學模式的設計。在這種互動模式下,學生不僅可以獲得良好的課前互動體驗,同時他們還能夠通過活動感受到民主,尤其是享受授課模式中的決定性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投票之后,教師必須按照投票結果進行備課,很多教師只將其當作一種導入模式,而在后續教學中并不履行諾言,這會讓學生對老師失去信任,所以保證從一而終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有效生活化課前導入的重要方法。
二、應用情境教學法,開展生活化課堂教學
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以生活為基礎的創新性教育模式,其能夠給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帶來的輔助作用體現在教學環節,所以教師必須要以情境教學法的科學應用為前提,為生活化課堂教學模式的開展做好鋪墊。例如,在進行“法不可違”的知識點教學時,我就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了幾個生活中非常典型的案例,讓學生予以探究和分析。考慮到初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所以當他們分析時,我并不會對他們進行任何的指導。在學生完成分析之后,我會與他們對這些內容進行討論,因為主要是考查他們的思維水平和價值觀念,所以此環節的互動討論也是以學生的表達為基礎,我則會根據他們的觀點進行補充,由此實現相互之間的思維互動,并讓他們獲得正確價值觀念、思維水平的鍛煉,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法治觀念,讓他們成為知法、懂法、守法的優秀學生。
三、妙用情境教學法,組織生活化課堂訓練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生活化課堂訓練是強化學生認知效果,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方法。然而,受教育環境影響,再加上對學生安全的考慮,很多訓練環節中他們并不能進入到真實的生活當中,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以此為基礎進行情境教學法的運用,由此來滿足學生的訓練需求。例如,在完成“遵守規則”的學習之后,我就在班級中為學生創設了幾個不同的生活情境,具體包括十字路口、售票廳等。在情境體驗當中,我會提前與幾名同學做好溝通,讓他們扮演擾亂秩序的人,如十字路口闖紅燈、售票廳插隊等,觀察其他不知情同學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會作何表現。在完成課堂訓練之后,我會進一步與他們進行交流,讓學生能夠意識到遵守社會規則,不僅方便他人,更方便自己。
或者在完成“法律保障生活”的學習之后,我在課堂訓練環節設計了一個“高空拋物”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通過生活情境的體驗,意識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我還會告訴學生在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民法典”中,專門針對高空拋物問題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條款,由此來提升學生對法律在生活保障方面的重要作用的認識,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為道德素質提升助力。
綜上所述,應用情境教學法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工作的生活化轉變是具有創新意義的教學選擇,其能夠為課堂教學工作帶來的不僅是教學模式的改變,更是教育理念、教育目標的改革。在實際工作中,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不僅要做好對情境教學法的設計,還要讓學生進入真正的生活中進行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探究和應用,由此實現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創新,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素質與價值觀念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黃妮.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4):147-148.
[2]施凌嵐.情境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生命教育”模塊中的應用[J].學苑教育,2020(2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