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高效課堂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生物學,在與教師的互動過程中,獲得生物學素養的有效構建。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打造高效課堂已經成初中生物學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這要求教師在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做好對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設計,文章以此為切入點展開探討。
一、做好課堂導入設計
對于初中生物學教學而言,課堂想要達到高效標準,就必須保證每個環節都收獲理想的效果,課堂導入作為整個課堂的開端,教師自然要做好對其的設計與實施。從學生的學習行為角度來看,教師的導入設計必須要符合他們的認知能力,同時還能夠完成對他們學習興趣的激發,這要求教師必須保證課前導入環節能夠實現以學生為主體,并完成對他們的思維引導。
以“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知識的教學為例,為了實現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了日常生活中小狗的行為表現。其中,有吃東西的行為、站起來“謝謝”的行為、導盲行為、安檢行為以及牧羊行為。之后,我讓學生從他們的角度去思考,這些行為中哪些是小狗的先天性行為,哪些是學習行為。在學生對狗的行為分類時,學生對于牧羊犬的牧羊行為產生了分歧,其中有學生認為牧羊犬生下來就會放羊,所以其行為應該屬于先天性行為。而大部分學生認為牧羊犬的牧羊行為是后天訓練形成,它們智力較高,就像海豚、鯨魚一樣。對于學生的不同觀點,我沒有直接評判誰對誰錯,而是讓他們跟著我一起學習本課知識,從生物學角度一探究竟,學生的學習熱情由此得到激發,高效的課堂導入工作由此得以完成。
二、加強課堂師生互動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實現教學效果的突破,教師除了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之外,還要加強與他們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可以在引導下以更好的狀態完成生物學知識探究,由此來提升他們的課堂學習效果。以“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的教學為例,我就實現了自己的角色轉變,讓自己從知識教育者,轉變成知識探究者,加入學生中,與他們一起進行本課知識內容的探究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我會讓學生成為課堂主導者,當學生提出要求或需要哪些幫助時,我都會盡量予以滿足,以確保他們可以更好地完成知識學習,提升他們的課堂學習效果。在此基礎上,我會積極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狀態,將他們存在的不足和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在之后的課堂討論環節予以指出,從而進一步完成對他們的學習指導,為他們的學習進步帶來幫助。
三、設計趣味實驗訓練
實驗是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基礎,我們想要打造初中生物學高效課堂,提升初中生物學課堂教學質量,就必須要為學生提供生物學實驗的機會,讓他們通過實驗進行生物學知識的探究。在運用最直接的方法進行生物學知識本質狀態觀察的基礎上,做好對學生基礎生物學觀念的培養,由此實現初中生物學學科的素質教育目標。
考慮到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所以學生的實驗應放在課堂訓練環節。與此同時,教師要做好趣味元素的融入,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讓他們以更好的狀態完成課堂訓練。以“植物細胞”的知識學習為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植物細胞結構,我就在課堂訓練環節讓他們進行“觀察植物細胞”的實驗,在實驗中學生不僅可以完成對植物細胞的觀察,同時還能夠練習使用顯微鏡,這讓實驗訓練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的生物學知識探究能力也由此得以提升。
四、布置生活體驗作業
作業是實現高效課堂構建目標的關鍵要素。很多教師的課堂教學工作之所以低效,就是忽視了作業的價值,導致整個課堂有頭無尾,學生的知識學習過程沒有形成閉環,對于學生的生物學素養構建極為不利。
生物學作為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科學學科,其所有知識都是通過生活所表現出來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生物學、掌握生物學,教師必須要為他們提供生活探究的機會,而作業恰恰就是最好的實踐契機。以“被子植物的一生”章節的學習為例,我在開始本章節第一天授課之后,我就為每位學生發放了種子,并讓他們回家播種和養殖。在章節總結時,我要求學生將他們的植物帶到班級中,大家比一比誰的植物長得好,并進行相互之間的經驗交流,由此做到依托實踐作業完成本章節的知識學習,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知識記憶,并實現對他們生物學知識探究及應用能力的鍛煉,完成對初中生物學高效課堂的科學打造。
總而言之,想要打造初中生物學學高效課堂,教師必須要做好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和掌控,讓學生在每一個環節都可以獲得與之對應的教育目標,如導入環節的興趣激發,訓練環節的知識強化記憶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必須要做好對學生的生物學觀念教育,讓學生可以樹立起健康、科學的價值觀念,并以積極、陽光的心態去面對生活,讓他們真正成為具備良好生物學素養的優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