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聰
河北博物院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博物館事業發展日新月異,并且在不斷地調整自身職能以滿足觀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重構與不同觀眾群體的發展新趨勢,博物館日漸已成為社會文化教育事業中的重要展示場所。近年來,公眾對兒童教育的關注度日益凸顯,教育方式和方法日趨多元化,除了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傳統教育場所,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大劇院等也被擴展成為非正式教育場所。博物館作為兒童的學習發展空間有著獨一無二的自身優勢,不但擁有集中展示人類文明的藏品優勢,而且具備自主探索式、寓教于樂的環境氛圍。如何從兒童的心理需求出發,使展覽空間設計更加符合兒童認知行為,為兒童建造一個安全、有趣、協調的教育空間、活動空間,是文博人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兒童心理學是個體發展心理學中的一部分,個體在兒童期這個階段之內,心理在經歷不斷地發展變化,明確兒童心理發展特征,從心理學角度出發關注兒童對于展示和空間的需求,構筑一個“以人為本”“寓教于樂”的快樂、包容、開放的陳列展覽,為針對兒童開放的展覽陳列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辦法。有利于更好地實現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
認知發展理論是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的,他認為,人類的知識不管多高深、復雜,都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時期。生物學和邏輯學可以分別解釋兒童智力和思維的起源和發展。他強調心理因素中內外因的相互作用,這種作用導致了心理特征不斷發生的量變與質變。

描述感知運算階段 0-2歲左右 這個階段的兒童主要依靠感覺、知覺來協調環境和動作反應,依靠動作去適應環境。前運算階段 2-6、7歲 具有將感知動作內化為表象,建立符號的能力,可以依靠心理符號進行思維,思維有了質的飛躍。具體運算階段 6、7歲-11、12歲 表象圖示進化為運算圖示,思維活動需要具體內容的支持。形式運算階段 11、12歲及以后 思維發展到抽象邏輯發展水平。思維形式擺脫了思維內容,并且可以進行假設—演繹推理。認知發展的四個階段表階段 年齡
通過對圖表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兒童的認知發展過程是由簡單向復雜逐步演變的,從只具備本能動作來感知周圍環境,到掌握一定運算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成熟,認知模式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比如0-2歲,兒童只能協調感知覺和動作,通過博物館陳列展覽可以接觸到更多感官刺激,促進語言、動作和感知覺的發展。2-6、7歲,在此階段,兒童認知活動還不能離開具體事物,陳列展覽中的互動項目可以刺激這一階段兒童的心理發展。6、7-11、12歲,此階段的兒童認知特點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仍需要具體內容支持,在陳列設計中要注重色彩、具象化圖形和內容的搭配,吸引注意力,加強兒童思維活動。11、12歲及以后,思維水平不斷提高,已經基本具備參觀和理解博物館陳列展覽形式和內容的認知水平。了解兒童各個階段的認知能力發展特點,基于認知水平的陳列設計,有利于吸引兒童注意力,幫助他們準確獲取展覽信息,高效加工和理解環境信息的表現形式,滿足兒童的學習發展需要。
感知覺是兒童認識客觀環境的第一步,對于兒童來說,僅僅基于視覺的感官刺激并不夠吸引到注意力,以視覺為主,以聽覺、觸覺、嗅覺為輔的多重感官通道刺激,可以增加陳列展覽設計的趣味性,讓展覽信息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同時調動兒童積極性,增強認知效率和認知能力的發展。
(1)視覺通道:視覺通道是兒童感知覺刺激的主要通道,學齡期兒童的色彩敏感度增強,出現對色彩的偏好傾向,綠色、紅色、黃色等鮮明的色彩更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所以,陳列展覽形式設計中通過提取展覽內容的形象特征,通過具象化圖形和色彩、符號的搭配,更有利于兒童對于視覺信息的獲取。
(2)聽覺通道:聽覺是僅次于視覺的重要通道,兒童通過聆聽展覽語音講解,或是互動區的視頻語音,都可以獲取到豐富的展覽信息,而且特定的聲音可以喚起兒童的先前知識在當前環境的記憶與聯想,調動情感意識發展。
(3)觸覺通道:在陳列展覽形式設計中,有些針對兒童的自然類科普展覽,可以將可觸摸的標本裸露展示,專門作為觸摸區,可以讓兒童更加直觀地了解展品觸感和特征,提供了很好的互動信息。
(4)嗅覺通道:嗅覺可以應用在展覽文創衍生品中,能豐富兒童的體驗過程,調動兒童興趣。
兒童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好奇心理,在一個新的環境中,他們對于環境的好奇心是非常強烈的,基于這一特征,在陳列展覽形式設計中,在空間形態分布上用多種方式呈現,可以激發兒童探索欲,讓他們主動去發現和體驗不同空間區域內包含的展覽信息。
在《漫游奇境——動漫原畫特展》中,設計師在一進入展廳的左手邊,設計了一條動漫視頻長廊,隨著曲折的展墻,每一面展墻呈現出的動漫形象有所不同,共展示出五個不同的動漫人物視頻,并且計算出精巧的角度,設置五臺投影機同時工作,一幀幀的動畫賽璐璐重現了動漫中的經典人物形象。這一部分的設計成功地吸引了兒童注意力,用靈活的空間形態打破了古板、沉悶的展廳布局,提高空間豐富性,激發兒童強烈的好奇心,每往前進行探索都能看到不一樣的動漫形象。也能吸引他們繼續到其他區域探索來了解更多的展覽信息。
為了調動兒童觀展積極性,滿足兒童的多感官需求,以兒童的視覺、聽覺、觸覺的不同通道進行多維度展覽形式設計?!堵纹婢场獎勇嬏卣埂分?,利用高飽和度的深藍色和紅色作為主題色,營造出了強烈的視覺藝術氣氛,符合展覽內容主題也迎合了兒童視覺特性。屏風上大大的“米奇”頭像剪影,是能吸引兒童注意力的重要符號元素。在展廳內,設置了動畫放映區,經典的動漫形象和音效能深深抓住他們的心,從聽覺通道上讓整個展覽空間更加活潑、有趣。在臨摹區域,兒童可以拿起畫筆,坐在發光拷貝臺前,像想象中的迪士尼畫師一樣,去描摹自己喜愛的動漫人物形象,讓兒童體驗動漫繪制的快樂。提高了展覽的可參與性和娛樂性,從觸覺通道上有效激發兒童的內心情感,從而帶來對展覽空間的心理情感體驗。
兒童年齡較小對展覽內容的接受能力有限,如果將展品按照展柜、說明文字等傳統的陳列方式展示出來,會讓他們覺得沉悶和枯燥,很難激發觀展興趣點。所以,在針對兒童開放的陳列展覽設計中,可以營造一個故事性的情境,達到展品與故事情節相融洽,讓兒童的想象力可以在空間內充分發揮,身臨其境地體驗情境營造式空間帶給他們的感悟,自然而然地理解展覽內容帶給他們的知識點。在《漫游奇境——動漫原畫特展》中,設計師通過營造迪士尼畫師工作室場景,在這個空間內包括畫師所使用的桌椅、板凳、書架、畫架等家具陳列,還有書架上各類書籍和小工藝品,和桌子上未完成的“米奇”畫稿,共同組成了富有情趣的小場景,這樣有“溫度”的情境設計可以很快地拉近展覽與兒童的距離,讓場景所展示出的空間氛圍更容易感染到兒童,從而引發共鳴。(如圖1所示)讓兒童身臨其境的體驗“米奇”形象是怎樣誕生的,了解到動漫畫師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了他們所喜愛的動畫片。對動漫怎樣“從無到有”有了更直觀的認識,也可以幫助兒童更好地理解展覽展示內容,與空間內的環境和展品進行互動,在感受快樂的同時收獲知識。

圖1 畫師工作室場景
針對兒童的博物館陳列展覽形式設計需要為兒童提供一個符合他們身心特點的空間展示環境,因此,在設計中,需要從兒童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出發,使得展覽空間多元化,讓兒童在觀展過程中獲得更多的便捷和滿足,以促進兒童學習和發展。在《漫游奇境——動漫原畫特展》中,設計師除了營造迪士尼畫師工作室復原區,同時,在這個空間內還設置了原畫臨摹區,專門設置了適合兒童使用的桌椅板凳、文具、和動漫原畫復印件,讓他們可以在這里拿起畫筆動手來臨摹自己喜歡的動漫人物。另外,這個空間也兼具了社教活動功能,會有定期的社教活動在這個空間內進行。(如圖2所示)真正實現了展示空間、互動空間、教育空間、娛樂空間的多元化。

圖2 原畫臨摹區
總之,設計者需要充分考慮到展覽參觀對象的特殊性,利用能夠滿足兒童身體、心理需求的空間設計方法,充分考慮到不同年齡階層的兒童性格、心理和行為特征來進行展覽形式設計。從空間形態上符合兒童行為特點、從平面展示上符合兒童審美特征、從多感官通道來對展覽內容進行趣味性展示、從多元化和情境營造的展示設計手法入手豐富展覽空間氛圍,讓空間更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為兒童提供多元化、科學化、趣味化的理想展覽展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