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聲樂表演屬于比較特殊的藝術形式,在表演中需要借助美學思維做好評價工作。表演者的準確理解與演繹,能夠展現出作品中的內涵與思想,實現對聲樂作品的二次創作。因此,在聲樂表演中應當從美學思維問題出發,做好深入研究工作,以提高表演效果。
關鍵詞:聲樂表演;美學;思維
聲樂表演借助肢體動作、器樂,再結合自身對聲樂作品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將作品中的意境、美感體現出來。但應當明確的是,因聲樂表演有著較強的特殊性,所以,在表演中需要從美學思維層面出發,領悟聲樂作品中的魅力。
一、聲樂表演中的美學特點
(一)整體美感
在聲樂作品表演中,要求表演者從實際情況出發,加深對作品內容的理解,同時還要針對其中隱藏的藝術美感進行深入分析。通過對實際情況進行研究,在做好創新的基礎上,利用自身的演唱能力實現對作品的把控與理解。所以說,聲樂表演藝術并不單純要求表演者借助自身的歌唱能力完成作品演唱,而是需要借助綜合性的表演能力完成表演。在創作與表演中,要求表演者最大限度地展作品中的美感,全面掌握作品所具備的藝術美,在融合自身演唱技巧與方法的基礎上提升聲樂表演的審美度。[1]
(二)個性美感
通過聆聽、體驗、感悟等方式能夠讓觀眾從精神層面產生良好的體驗,提升自身對聲樂作品的審美能力。所以說,借助聲樂作品不僅可以提升對音樂藝術的理解,也可以在實踐活動中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因此,對聲樂表演者來講,應當從實際演唱活動出發,針對聲樂特點進行分析,掌握聲樂作品中的內涵與思想,做好二次創作,實現創新與發展目標,提升聲樂藝術的整體效果,打造出獨特的音樂風格。在這一背景下,就要求演唱者應當從聲樂作品內容出發,在表演、演唱等環節賦予聲樂作品不同的風格,或是可以將自身的情感、經歷等與聲樂作品融合在一起,以此來打造出獨特的個性美感。
(三)協調統一
對于聲樂作品中的協調統一美感來講,主要是從以下兩個層面來說的:第一,聲音與身體之間的協調統一。從音色體現層面來講,應當從合理控制呼吸出發,保證聲音氣息控制的合理性,確保聲音能夠滿足演唱要求,并針對表演中的要求做好調整工作。從音量體現層面來講,應當確保聲音收放的合理性,保持氣息的通暢,產生頭腔的共鳴,提高開聲音音量、音色等方面控制的合理性。從音域體現上講,應當從真假聲混合出發,保證其運用的合理性,提升演唱者的音域。在演唱過程中,應當及時針對緊張情緒采取有效的控制,避免在演唱中出現事故等。在這一環節中,演唱者不僅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同時也要在表演中增加與作品內涵相應的肢體動作,提升表演的生動性與感染力,真正將聲、身融合在一起。第二,聲音與音樂之間的協調統一。一般來說,聲樂作品表演與樂器伴奏有著密切的聯系,演唱者在演唱中應當針對聲樂伴奏、節奏等進行分析,從而理解伴奏中的內容。對伴奏者來講,也要針對聲樂作品中的具體內容進行領悟,掌握聲樂作品中的思想與內涵,在及時與表演者溝通的基礎上將作品中的意境完美地展現出來。
二、聲樂表演中的美學思維問題
(一)情感思維問題
聲樂表演有其特殊性,應從美學思維層面來理解聲樂表演中的特點與內涵。音樂作為情感藝術中的一種,所有的情感體驗都可以轉變成為音樂表達的對象,是能夠借助音樂展現其歸宿的。聲樂屬于音樂藝術中比較重要的形式之一,不僅要展現其情感,同時也要做好形象塑造,展現作品中的內涵與思想。如在《唱論》中針對歌唱表演中所提出的“聲者發乎情、情動而辭發”等進行了闡述。而這也證明了以情帶聲等對歌唱藝術的促進與發展。因此,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聲樂表演者,應當針對作品中的內涵、思想等進行深入分析,從而掌握作品中的思想感情,運用聲音來表達真實的情感。聲樂表演藝術要想確保歌聲能夠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就需要借助情感來滿足歌聲化人,令人神往,實現聲入而應、情交而感的目標。從這一層面來講,應當提升對聲樂演唱的重視度,明確情感思維所產生的積極影響,確保演唱者能夠更好地表現出歌曲中的藝術性。情感思維屬于聲樂表演中比較重要的內容,需要歌唱者切身體驗與感受,針對聲樂作品中情感進行深入分析,從而產生獨特的感受,加深對歌曲內容的理解。由于體驗屬于演唱者自身獨特的、不能被他人所替代的情感思維,就需要從具體感受出發,針對客觀事物做出相應的反應。從這一層面來講,發聲、形象、情感思維三者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情感思維其實就是基礎性發聲思維的轉化,將其轉變為音樂的橋梁;同時,也是形象思維中再造與創造想象發展的基礎所在。如果沒有情感思維的參與,就勢必會影響聲樂表演的效果,甚至可以說聲樂表演沒有靈魂,其表現藝術價值隨之降低。演唱者要想成為優秀的歌唱家,就要具備豐富的情感。在情感思維發展中,往往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感受,而對這種比較獨特的感受來講,能夠保證情感思維的深刻性,也可以提升情感的豐富度與細膩度,讓演唱更加真實,提高演唱的感染力。因此,演唱者應當從不斷豐富自身情感出發,保證情感思維的深化性,打造良好的音樂形象,實現對聲樂作品的展現。在新時期發展下,有學者指出,聲樂表演中所包含的情感體驗主要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體現的:第一,對生活進行觀察,提升分析與理解能力。第二,加深認識與感受,掌握音樂語言特點,提升對音樂展現的能力。第三,從不同層面出發,運用歌唱技巧,及時將所理解的內容借助歌唱展現出來。只有掌握音樂表演中的情感思維特點,才能更好地演繹聲樂作品。[2]
(二)形象思維問題
從心理學層面來講,想象有著新穎性、獨特性、創造性等特點,通過對形象進行劃分,可以分為再造想象與創造想象。再造想象其實就是在借助某種情況下的表述、條件描述等形成比較獨特的事物形象。而對創造想象來講,則是脫離于現成描述,針對新產生的形象所進行的獨立創造。所以對再造想象與創造想象來講,如果單純從表面進行分析,那么,其所代表的性質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從聲樂表演層面來分析可以發現,其中存在著演唱形象思維。聲樂表演者通過對聲樂作品中的信息進行分析,在形象思維的影響下實現對音樂形象的建構。在再造想象中創造想象一直存在,但是不同的人對相同事務的理解卻是各不相同的,應當做好二者的區分。如在舒伯特的《魔王》中,就是從塑造魔王、父親與兒子、旁白者形象來進行的,需要具備特殊的品格。而對于歌唱者來講,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的形象思維,以此來完成二次創作。[3]
(三)理性思維問題
在聲樂表演中形象思維的基礎其實就是情感表達,但是這種表現卻存在著理性控制不足等問題,不論是從技巧學習上來講還是從情感表現上來講,其體現都是比較明確的。演唱者在聲樂表演中需要具備多種思維,這樣才能在演唱中產生反觀意識,從而進入到作品中,從客觀的層面針對歌唱行為進行分析,掌握發聲技巧與音樂表現,規范音樂行為。理性思維屬于思維能力的一種,在實踐中應當不斷反思自身的行為。通過參與實踐活動,以產生理想的效果。聲樂表演者在演唱中要保持理性思維,在不斷調整與糾正中養成良好的用腦習慣,提升觀察能力,從理性層面做好問題分析,在解決問題中提升演唱效果。[4]
(四)發聲思維問題
在聲樂演唱中發聲屬于最為基礎的環節,從本質來講發聲思維其實就是針對聲樂表演進行全面的分析,借助發聲肌肉的有效協調,以提高表演的效果。因此,演唱者在表演中應當利用發聲思維掌握自身的實際發聲情況,做好選擇與分析工作,以促使發聲活動能夠服務情感表演。人的嗓音有著一定的獨特性,所以,在進行演唱時,應當從掌握原理、運用方法出發,掌握歌唱特點,保證歌唱方式的科學性,在明確嗓音條件的基礎上選擇適合的歌唱技術,參與到合理化的訓練活動中。通過對自身的發聲進行反思,能夠不斷提升嗓音質量,同時,也可以對相關培訓與訓練活動進行有效調整。在具體分析中應當從呼吸、讀字、共鳴等技術性活動出發,要結合演唱者自身的具體情況,做好細分工作,如在歌唱呼吸中需要從呼氣、吸氣層面進行分析,而在讀字中則可以從咬字與吐字層面進行分析等。在歌唱過程中發聲思維是比較重要的,不僅涉及技術思維的使用,同時也關系到審美層面等。所以,演唱者在演唱中要對比不同的發聲音色與音質等,運用審美標準針對不同的嗓音進行評價,找出發聲中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措施。一般來說,人在歌唱中的體會是相對較高的,所以聲音與自身審美標準也是契合的,但對于第三方來講,則會產生否定性的評價。在聲樂演唱中應當從發聲思維層面出發,當演唱者針對演唱中的主觀性、客觀性難以進行準確區分時,勢必會影響到發聲思維的核心作用體現。因此,演唱者要借助發聲思維進行反思,及時端正態度,提高演唱效果。[5]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聲樂表演中應當從美學思維層面出發,在掌握音樂藝術本質特點的基礎上保證分析的深入性。音樂中所具備的美學思維能夠讓人產生激動、興奮等感受,所以,在聲樂表演中應當及時針對美學思維問題進行分析,做好整理與研究工作,提升對美學思維的重視度,以此來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與藝術修養。
參考文獻:
[1]張愛東.聲樂表演中的美學思維問題分析[J].科學與財富,2015(08):128.
[2]李佳佳.探析聲樂表演中的美學問題[J].音樂創作,2015(02):134-136.
[3]姚澤琪.淺談聲樂表演中的美學思維[J].北方音樂,2019,39(10):242-243.
[4]張愛東.關于聲樂表演中美學思維的探討[J].科學與財富,2015(09):116.
[5]王硌.論聲樂表演中的美學思維問題[J].音樂研究,2006(03):112-115.
(作者簡介:王文婕,女,本科,甘肅省歌劇院,國家二級演員,研究方向:聲樂<民族歌劇>表演)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