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珠
摘 要:小學語文是素質教育的基礎,良好的師生互動可以促進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對其未來有深遠的意義。教育交互概念已深入師生的內心,師生之間的互動可以促進受教育者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在此,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師生;有效互動
教學不只是“老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雙方互動,在一定的條件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者,進行有效的課堂互動。在整個互動過程中,小學語文老師要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讓受教育者在他所講授的內容中,把控節奏完成高效率課堂。師生之間的互動是拉近師生關系的一大助力,是讓學生獲得較強學習興趣的前提。
一、創設互動情境
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師生互動的核心目的。教師利用情境教學法,即師生互動,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抒發內心的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營造簡單的學習氛圍,用大量的視頻、動態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多感官學習。在生活中,可以就學生喜歡的事物開展教學,引導他們在情境里學會知識,提高思想品質,成為祖國未來的棟梁。師生互動是相互學習交流的好方法,它能讓師生關系拉近、降低教學難度,是可持續化教學根本。教育者摒棄單一、枯燥的課堂,營造有人情味的課堂,讓受教育者能盡快地接受和理解課堂,能從心里認同教育者,讓其感受到課堂的趣味[1]。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難度很大,教師在講授課本知識時為了能讓學生理解知識內容,往往加入了更多的新知識,更加難以理解。師生互動能有效地發揮教師的啟發作用,使教學思路更順暢,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小學生正處于愛玩的時期,師生之間友好的互動,可以讓他們愛上語文,并且構建終身學習語文的觀念,對以后有很大的助力,促進其熱愛思考、相互交流能力的形成。
二、運用合理的互動方式
積極創新的教育方式加上師生之間合理有效的互動,可以讓受教育者更快地融入課堂。老師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不可以直接、生硬地批評訓斥,應以帶有鼓勵性的方式與受教育者互動,加入眼神交流、表情交流、肢體動作交流,能得到更好的互動效果。課前預習可以更好地讓學生投入課堂學習,加上課上的互動交流,能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2]。預習的內容不宜過多也不可太少,多做預習讓學生學習負擔加重,而少做預習又不能得到更好的參與感。在課堂中,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老師應作為輔助者,讓學生之間互動探討,以同桌或前后桌為單位組成小組,展開交流討論,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解決問題的時間也大大減少。一個人處于競爭狀態下會比其他狀態更加適合學習,學習的效果會翻倍。在競爭中想要勝利的人,往往更加努力。因此,老師應利用這一點,以競賽的形式間接激發學生的競爭心理,讓其投入競爭中,培養正確的競爭觀念以及應有的競爭性格,有效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師生互動的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學雙贏。小學語文的課堂互動生動有趣,讓語文教學變得流暢順利,促進受教育者的個性發展,激發其創新思維,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三、激發學生主動交流
師生關系中老師作為一個傾聽者,應與受教育者主動地交流。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應離開講臺進入學生中,聆聽他們發自內心的聲音,學會傾聽受教育者是如何朗讀、如何討論、如何回答問題的,放下自身的權威,以真誠的心去聆聽,要有耐心、有愛心、有平常心,要在互動的過程中全面仔細地觀察每一個學生,這樣才能提升教學成果。小學生做錯事是經常的,回答問題會有違事實,老師應寬容對待,給予學生更多的包容,正確引導學生,達到理想的互動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提升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習趣味,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放松課堂氛圍,是發揮師生互動的重要作用。教師應耐心地對待學生,在其遇到困難時,給予充分的呵護,避免傷害小學生的幼小心靈,增加其學習興趣,為小學語文教學打下基礎。素質教育,需要教師明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讓學生處于主導地位,建立一個平等、自由的學習環境,鼓勵其積極發言、主動發言,培養學生敢于表達自我意見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建立他們的自信,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課堂上師生互動是必不可少的,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互動教學之中,可以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將師生關系緊密結合,促進學生高效學習。
參考文獻:
[1]賈宏平.重視師生互動,讓小學語文教學“活”起來[J].華夏教師,2020(11):55-56.
[2]馮海麗.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