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維娟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將目光集中到了數學教學中。而小學數學北師大版教材涵蓋了十分豐富的數學實踐活動課,不但為學生提供了實踐能力提升的機會,也有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對此,教師應全面利用這一教育優勢,深入挖掘教材資源,并將其與生活實際所聯系,從而打造出高質量的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堂,為數學知識的學習注入趣味。基于此,主要探討了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教學方法,希望可以讓學生獲得一些啟示。
關鍵詞: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
對于小學數學學科而言,實踐活動課的開展能夠突破教材文本的限制,讓學生從課堂走向實踐操作,獲得更為豐富的生活體驗與學習體驗,以此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讓其在解決問題能力與應用能力上獲得良好發展。而數學實踐活動課也應貫穿到整體教材始末,教師需要設計出優質的實踐內容,讓整體的教學效率顯著提升。此外,教師在開展實踐活動課時,也應根據北師大教材的實際內容,選擇一些合適的實踐活動形式,幫助學生在實踐當中理解各類數學概念與解決方法,最終顯著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
一、解讀教材內容,合理設計實踐活動
教材屬于知識學習的關鍵參考依據,教師在平日的教學中應注重對教材內容的深入挖掘,找出最佳的教學時機,讓課堂實踐活動高質量展開。教師不能隨意選擇實踐活動內容,而是要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出合理的實踐活動課程,通過實踐使學生理解一些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1]。尤其是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他們馬上要進入初中,在思維能力上的發展十分關鍵,也決定著學生在初中階段的數學基礎。對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發展水平,設計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踐活動,以此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得學生主動加入到實踐活動當中。如在小學數學北師大版“長方體”這一知識點教學中,教師便可以應用小組學習法,將班級里的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知識的學習。首先,在小組桌子上放入一些積木、包裝盒等圖形卡片,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完成物品的分類,根據物品的形狀說出其屬于什么物體[2]。而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為認知長方體,教師便可以帶領學生重點觀察長方體的特征,并以小組為單位將長方體的特征表述出來。通過此種方式,不僅深化了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在知識學習與記憶上更加扎實。
二、注重興趣激勵,組織校園實踐活動
教師不僅要牢牢抓住課堂教學這一寶貴機會,同時也要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走出教室的機會,使得學生可以在校園中、自然中體驗數學知識的學習,在學習視野上更加開闊。校園場地相對于教室而言,在空間上更為廣闊,學習材料也比較豐富,教師便可以搭建出一些趣味性較強的校園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提升動手能力,以此體會到知識學習的根本樂趣[3]。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確定位置”這一內容時,待基礎知識教授完畢,教師便可以帶領學生完成方位的辨析,使學生能夠精準地找出東、南、西、北各個方位,讓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獲得良好發展。之后,教師便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并為學生布置相關的學習任務,如校園東、南、西、北方位上都有哪些建筑,繪制出一幅簡單的校園平面圖,并將方向標明。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會讓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動力,同時也可以讓他們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快速完成知識掌握。
三、落實生本理念,創新生活實踐活動
伴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生本理念變得更加重要,教師開展教學時應注重生本理念的落實,以此彰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散,最終自主學習數學知識。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數據處理”這一知識點時,教師便可以為學生布置生活實踐作業,讓學生在家中記錄父母一周的開銷,并將其繪制成扇形統計圖,標記出每一處花銷占據的總百分比。通過此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還可以使學生感受生活,達到一舉兩得的教育效果[4]。
總而言之,數學實踐活動課可謂是數學科學的主要構成部分,不僅可以讓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顯著提升,同時也會搭建出良好的實踐平臺,突破原有數學教學中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能力發展空間,讓學生多方面能力與意識顯著提升。此外,教師不僅可以開展數學課堂實踐活動,也可以開展校園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多類型的活動,使學生形成探索知識、解決問題的良好意識,讓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所提升,以此推動我國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銀鎖.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教學的深入思考[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9(11):66-67.
[2]鐘冬梅.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的有效性探討[J].考試周刊,2019(53):116.
[3]李娟.立足實際,提升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教學效率[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2):75.
[4]林雪蓮.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教學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44):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