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欣甫

摘 要:在此,主要調查嘉峪關市農村寄宿制初中生的學習倦怠現狀及出現學習倦怠的主要表現,為學校進一步做好預防和緩解學生學習倦怠工作提供理論和數據依據。
關鍵詞:農村寄宿制學校;初中生;學習倦怠
中學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增長知識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而中學階段又是中學生身心發展的迅速時期,此時學生的心理狀態是波動、捉摸不定的,面對來自家庭、學校和自身等多方面影響,學生極易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學習倦怠就是其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學習倦怠是指學生在學校環境中,由于長期處于壓力狀態下,在學習中可能出現退縮或不愿投入精力,導致身體、情緒、態度等方面的耗竭,進而逐漸喪失了學習動力,對學習產生無意義感。學習倦怠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活動,導致學業成績下降,還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預防。
一、農村寄宿制初中學生學習倦怠的現狀調查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甘肅省嘉峪關農村寄宿制學校初中生發放問卷270份,共回收有效問卷256份。這256份問卷中,男生有135份,女生有121份,男女比例約1:1,平均年齡為13.7歲。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朱艷編制的《中學生學習倦怠問卷》。該問卷共16個項目,采用5點計分,“1”表明非常不符合,“5”表明非常符合。調查者在該問卷上的得分越高,說明其學習倦怠程度越高。該問卷包括三個維度(“情緒低落”“行為不當”“低成就感”)。對該量表進行內部一致性分析,其內部一致性系數a為0.816,信度良好。
3.施測和數據處理
本研究采用不記名團體施測方法,遵循被調查者知情同意原則,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施測。填寫問卷前由施測教師統一閱讀指導語,學生按照指導語填寫問卷,回收施測問卷后,剔除無效問卷,得到有效問卷。我們通過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主要進行了T檢驗、F檢驗。
4.研究結果
(1)農村寄宿制初中學生的學習倦怠的總體情況和性別差異
對不同性別的初中生在學習倦怠及其三個維度的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被調查初中生的學習倦怠總分,男生平均值為2.525,略高于中間值2.5;女生平均值為2.341,略低于中間值,這表明農村寄宿制初中生的學習倦怠感比較普遍,且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出現學習倦怠現象。
由表1可知,男、女生在學習倦怠總分上存在顯著差異,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在學習倦怠的三個維度中,男生和女生在情緒低落、行為不當上均存在顯著差異,這兩個維度上的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
二、農村寄宿制初中學生學習倦怠的主要表現
1.情緒低落,易產生生理和心理疲勞感
由于學習壓力大,有的學生對學習產生畏難情緒,在生理方面會產生一些不適現象。比如,每天一想到要去學校就感到緊張、難受,課堂上精力不足、昏昏欲睡等。
2.行為不當,易產生行為偏差
有學習倦怠感的學生會出現行為偏差問題。這類學生在學校主要表現為:上課頂撞老師、不遵守課堂紀律、課堂上搗亂、課后不寫作業、經常違反校紀班規、在校園里臟話不斷、打架、欺侮其他同學等。
3.自我成就感低
有學習倦怠感的學生在學習方面體會不到成就感,對自己沒有信心,對升學感到無望。許多學生在初中學習階段就常常有一種疲倦感,對自己的學業不夠有信心和希望,甚至有一種得過且過的心態,在這種狀態下,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成績很容易受到影響。
參考文獻:
韋耀陽.中學生學習倦怠的心理原因及應對策略[J].教書育人,2013(4):12-14.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農村寄宿制初中學生學習倦怠的現狀調查及教育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183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