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剛毅
摘 要:當前新課改對化學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當下初中化學課程教學中需要采用探究性實驗的方式,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思考中逐漸培養創造性思維。針對當下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進行分析。
關鍵詞:化學教學;實驗教學;學習氛圍
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化學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其中教學實驗可以很好地提升化學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就需要在實際的教學中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發揮較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初中化學的探究性實驗設計
1.化學原理設計
在初中階段,化學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應讓學生完全掌握化學知識點背后的原理以及方法。但是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實際的接受能力有著較大的差異性,如果教師教學中僅僅是講解化學知識,并沒有對知識背后的原理以及方法進行深入的講解,就會導致學生無法深刻理解知識,在日后的練習過程中也無法準確地解題。因此,教師就可以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結合化學知識的相關原理,讓學生可以在實驗過程中逐漸掌握化學知識原理。
2.結合生活實際設計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基本的化學現象,學生會對此產生較大的好奇心,并有想一探究竟的心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基于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有效將其作為實驗設計的對象,這樣既可以很好地滿足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又可以讓學生在未來的生活和學習中始終保持積極的探究性,可以自主進行實驗探究,從而培養自身的學習能力。
例如,實際生活中燃燒的現象非常容易勾起學生的好奇心,想要明白到底如何是燃燒起來的,教師在進行實驗設計的過程中,就可以圍繞燃燒現象,進行相應的實驗設計。首先,讓學生用鑷子夾取蘸有酒精的小棉花和蘸有水的小棉花,同時放在酒精燈火焰上。其次,點燃兩根蠟燭,其中一個使用玻璃罩完全罩住,并進行觀察。最后,使用鑷子夾住一根小木條和一塊煤,都在酒精燈上點燃并進行觀察。在實驗之后,可以分析不同物質在不同條件下的燃燒,以此讓學生得出相應的結論:燃燒與物質本身有關;可燃物在燃燒的過程中需要與空氣接觸;只有達到可燃點之后,物體才會燃燒。
3.實驗現象下的探究設計
在很多實驗開展的過程中,會有著十分奇妙的現象,而學生對這些現象往往很感興趣,因此教師在設計實驗時,可以選取一些易操作的、有趣的實驗組織學生進行,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想象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化學探究性實驗的教學策略
1.學生為主體
在當下的化學實驗開展中,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僅僅進行一些實驗的演示,這樣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學生無法更加直觀全面地了解實驗原理。因此,教師就需要在當下的教學工作中設置各種實驗情境,讓學生參與進來,這樣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真正參與到實驗當中,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這樣的實驗中,可以提出實驗問題,并親自進行分析,還可以對問題進行大膽的猜想以及假設,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學生可以對化學學科有著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其學習能力也可以進一步得到加強。
2.提升教師的能力素質
在當下的化學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也很重要。教師是整個課程開展的引導者,也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因此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關乎著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實時觀察和引導,在學生遇到學習難點的時候適當給予幫助,讓學生始終保持一個正確的學習方向。并且,在學生完成了實驗之后,還要給予積極的評價和鼓勵,這樣就可以很好地讓學生樹立起堅定的自信心,為學生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3.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就需要為學生打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在良好的學習氛圍當中,學生自身的探究積極性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并對學科知識點保持較高的興趣,這樣才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興趣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進一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避免學生在學習中由于知識點枯燥而出現學習困難,這樣不利于教師開展實驗探究性的活動。另外,還要格外關注班級當中一些后進生的學習狀態,并給予一定的學習幫助。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的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實驗探究的教學方式,有效提升教學的合理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使其牢固掌握知識點。
參考文獻:
[1]石運興.探究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2):123-124.
[2]吳玟瑜.基于核心素養理念提高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效果的策略研究[J].學苑教育,2020(28):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