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
摘要:腐敗是黨的建設的毒瘤,必須從根本上將其鏟除。反腐斗爭作為一項至關重要的政治任務貫穿于黨的建設的各個面,對于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穩固黨的執政地位,強化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筑牢黨在人民心中的光輝形象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反腐斗爭 黨的建設 重要意義
黨內出現的腐敗現象給中國共產黨帶來了極其惡劣的影響。中國共產黨憑借敏銳的洞察力,及時發現黨內存在的問題,采取一系列強硬的措施對腐敗現象加以制止。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習近平指出:“堅決反對腐敗,防止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腐化變質,是我們必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反腐斗爭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在黨的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反腐斗爭與黨建的關系
中國共產黨由無產階級政治上最活躍、最積極和最具有政治能力的人構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脊梁,是國家事業的領路人。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在走向國富民強和民族振興、走進共產主義社會的道路上起著引領作用。為了能夠承擔起這一重任,中國共產黨必把自己的隊伍打造得更加堅強。習近平指出,實現黨的十八大確立的各項任務,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把我們黨建設地更加堅強有力。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提出了新時期黨的建設的新要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黨的十九大把反腐敗斗爭同黨的各方面建設置于同一高度,這充分說明了反腐斗爭在黨的建設中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事實也證明,反腐斗爭是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黨任憑腐敗蔓延,黨的建設就無法順利進行,黨的生存就可能受到威脅。
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反腐斗爭及取得的成效
(一)毛澤東時期的反腐斗爭及取得的成效
關于腐敗問題,毛澤東曾在會議中指出:“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新中國成立以后,面對黨內存在的腐敗問題,黨中央即刻采取一系列措施,下達各種指令,力求消除腐敗。1952年中央在整風運動的基礎上又開展了震驚全國的“三反”運動。在“三反”運動中,毛主席親自帶頭處理涉及腐敗問題的重要案件,懲處重犯絕不留情。對一切案件無論涉及到誰,不管功績大小,只要違反紀律就要得到查處,一旦觸犯法律就堅決處置。在這次運動中,我們黨對黨和政府內的權錢交易、以權謀私、貪污受賄等各種腐敗行為進行了嚴肅的查處,有力地打擊了腐敗分子和作風不正之人,對全黨起到了教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打壓了黨內的不正之風,降低了腐敗現象發生的機率。
(二)改革開放后的反腐斗爭及取得的成效
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在經濟領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然而,經濟的發展卻帶來了嚴重的腐敗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幾代領導人作出了堅決懲處腐敗分子的指示,下定決心要把腐敗這顆毒瘤徹底鏟除。鄧小平作為第二代領導集體的主體成員,深刻意識到腐敗可能會給經濟發展帶來嚴重的沖擊。他提出反腐斗爭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廉政建設,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20世紀90年代,在復雜的國際形勢和空前的壓力和挑戰面前,江澤民進一步加大反腐力度,在其執政期間,原江西省副省長胡長清因收取不正當的巨額資金被處決,成為1949年以來中國被執行死刑的官員。黨的十六大以后,胡錦濤成為國家主席,他帶領黨中央其他成員,迎難而上,與腐敗分子作斗爭,并提出反腐斗爭要堅持的方針,即: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
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國進入發展的關鍵階段,中國共產黨承擔著比以往更加艱巨的任務。為此,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把反腐斗爭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并提出了一系列反腐理論,例如,采取一切措施和手段堅決打擊黨內存在的各種主義,如宗派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等等;堅持以零容忍的懲治腐敗。同時,黨中央出臺一系列規章制度,通過制度遏制黨內的不正之風,預防腐敗問題的出現。在國內開展反腐敗斗爭的同時,我國還在國際上提出搭建追逃追贓合作平臺2015年,黨中央正式啟動“天網”行動,在世界上發布紅色通緝令,抓捕偷渡到國外的貪污犯,直至2019年,“百名紅通人員”多數被遣返回國,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三、反腐斗爭在黨建中的重要意義
(一)反腐斗爭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
純潔性和先進性貫穿于黨的宗旨、性質和工作之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是維系政黨生存和發展的力量之源,是政黨獲得人民大眾信任的條件之一。然而,腐敗如蛀蟲一般,一直侵蝕著部分黨員干部的思想,破壞整個黨組織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威脅全黨的前途和命運。反腐斗爭已經成為保障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大戰略任務。
習近平指出,“凡是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病癥都要徹底醫治”。黨的十八代以來,我們黨持續推進反腐斗爭,對經濟領域的官商勾結現象進行嚴厲的打擊,打破了市場被少數人控制的局面,給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創造一個規則化、透明化的市場環境,使中國共產黨始終成為中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者。其次,反腐敗斗爭也加快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步伐,使黨能夠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最后,反腐斗爭能夠提醒黨員干部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原則,始終遵守黨的紀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能夠讓黨員干部不忘自己的初心,始終牢記老一輩革命家留下來的光榮使命;能夠保持黨的思想純潔、政治純潔、立場純潔、作風純潔、行動純潔,保持政黨永不變色。
(二)反腐斗爭是增強黨的執政能力和穩固黨的執政地位的保證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黨內的腐敗現象越來越嚴重。黨內存在的腐敗雖不會毀滅整個國家,但是也在某種程度上動搖了黨的執政基礎。黨與腐敗是水火不相容的。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腐敗問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執政期間多次就腐敗問題發表重要講話。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他指出:“腐敗是社會毒瘤。如果任憑腐敗問題愈演愈烈,最終必然亡黨亡國。”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習近平再次指出,腐敗問題對我們黨的傷害最大,嚴懲腐敗分子是黨心民心所向,黨內決不允許有腐敗分子的藏身,這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勢下,在中國轉型的關鍵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各個領域狠抓腐敗問題,時刻預防黨內可能出現的腐敗現象,時刻警惕黨內存在的不正之風,經常對黨員干部進行思想教育,一旦發現腐敗分子就堅決懲治,絕不手軟。中國共產黨的反腐斗爭有利于推動經濟又快又好發展,有利于維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于正黨風、明黨紀,為黨的執政能力的提高、執政地位的鞏固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反腐斗爭是強化黨與人民關系和筑牢黨的光輝形象的途徑之一
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力量。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領導人十分重視加強黨與人民的聯系。習近平重點強調黨員干部要與人民時常保持密切聯系,他作為國家主席,親自帶頭,時常走進社區,走到農民家中,與群眾親熱交談,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與此同時,為了加強與人民群眾的聯系,黨中央還出臺了一系列增加人民福利的政策。但是,部分地區的腐敗官員為了一己私利,嚴重扭曲黨的方針政策,使其無法正常貫徹和執行,這種做法嚴重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腐敗使黨與人民相背離,造成黨和人民政府失去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從某種程度上削弱了黨與人民大眾的關密切系,破壞了黨在革命時代經歷生死搏斗樹立起來的光輝形象。事實證明,唯有堅持不懈地進行反腐敗斗爭,才能使黨員干部真正走出辦公室,走進群眾當中,及時察覺到人民在各方面的需求,制定出符合人民切身利益的政策;才能使官員在工作中真正把為人民創造利益、謀取幸福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才能維系黨與人民的密切關系,筑牢黨在人民心中的光輝形象。
總之,反腐敗斗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領導集體不遺余力地進行下去。唯有如此,中國共產黨才能不斷革新和凈化黨組織,保持黨的肌體健康,從而抵御種種風險,經受住眾多考驗;才能把自身建設成勇于開拓創新、勇于大膽實踐,無所畏懼、一往無前,自信擔當、銳意進取,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才能在疾風驟雨中砥礪前行,把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事業不停地推向前進;才能使“人們共同享有全社會的財富和福利,民眾全體融合,每個人都得到全面自由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M].北京:中文文獻出版社,2015:7、3-4、9、5、7.
[2]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編寫組.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0.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4.
[5]張振鵬.恩格斯社會批判思想研究[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