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
【摘要】在高校教學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措施,激發學生的潛能。因此,在高等數據教學中,可以通過分層教學的方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可以不斷提升。本文主要結合分層教學的意義和原則,分析了在高等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高等數學;分層次教學;運用方法
1分層次教學的意義與原則
1.1分層教學的意義。分層教學指的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進行分別、分層次指導,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對于學生而言,這種教學方法從結構和教學內容方面更加合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結合自身最近區,提升自身能力,可以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也有助于學生自信心的提升。在高等數學教學中,教師利用封層教學需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層次,結合學生的需求,將學生分為不同的教學組。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分為一個教學主,為學生提供更充足的學習機會。學習能力和興趣不高的學生在一個教學組,主要接受基礎知識,掌握基礎的運用能力即可,對這些學生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分層教學的主體是學生,這種教學方法可以防止出現“一刀切”式的教學模式,通過劃分不同的學習目標,對學生個性化的輔導,可以促進全體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1.2高等數學分層教學原則。第一,真實性原則。在分層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真實的情況和差距,合理的進行分層,否則分層的意義將無法達到。在設計分層試題過程中,應結合大綱要求,不能脫離教學核心。第二,實用性原則。分層的目的是為了提升教學效果,結合不同專業的學生的需求,在分層過程中應考慮到對高等數學的需求,從而進行合理的分層。
2高等數學教學中分層次教學的策略
2.1分層次制定教學目標。制定分層教學目標過程中,應先將學生分為基礎層和高層,對基礎層學生教學過程中,主要幫助他們理解基礎知識,掌握基礎技能,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基礎解題能力。對于高層學生而言要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專業知識,使學生可以將高等數學和學科專業有效的聯系起來,解決專業問題,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在制定教學目標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任務,合理利用網絡平臺傳送學習資料,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高等數學,達到教學目標。
2.2分層次組織教學活動。結合不同的教學目標,在展開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提前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要問題,結合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合理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有針對性的實施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合理評價。結合學生的問題進行強化和補救,提升學生對高等數學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可以掌握基礎知識。在對高層實施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培養好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和獨立學習的習慣,加強對學生的啟發教育、討論式教學和探究教學的培養,教師引導學生對高等數學問題進行探究,學會總結和歸納,并加強與專業知識的結合。對不同層次學生教學過程中,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而在高校中不同專業,不同班級學生非常多,對實施分層教育造成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實際分層教學開展過程中,應側重基礎層的學生,教師通過“學習前置”,對基礎層和高層的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可以在課前進行預習。對于基礎層的學生而言,在完成預習之后,可以進行基礎知識的測試,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對于提高層學生而言,要結合教學目標,完成自主預習、討論、探究等過程。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主要以基礎知識講解為主,讓學生掌握方法,逐漸提升題目的難度,由淺入深,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將學生的專業和基礎能力培養結合,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比如,降到定積分的應用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實際的物理力學案例:“一個質點沿直線運動,加速度為a=?Aω2cos(ωt+π)。其中t=0時,x=?A、v=0,求質點的運動學方程,其中A、ω為常量”。在這道題目中,可以將高等數學問題和物理問題有效的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拉近師生的距離,使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數學問題。
2.3分層次布置課外作業。高等數學比較抽象,很多內容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來說都比較難,在課堂中無法吸收這些知識,但是對于基礎和思維比較好的學生而言,上課講解的知識可能很快掌握,并且出現“吃不飽”的情況。因此,教師在課后作業布置過程中,也要結合學生的不同層次,進行分層作業布置。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為學生布置課外作業,在課外作業中可以設計基礎和提高兩個方面的作業,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基礎作業主要涉及到課本中的知識,而提高作業則涉及到專業知識和高等數學的聯系,涉及到歷年高等數學競賽試題。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必須完成基礎體,而提高層的學生可以嘗試完成提高題,在完成題目過程中可以通過探究、合作等方式,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2.4分層次實施單元考核
新課改下,高校教師在教學中,不能一味按照學生的成績對學生進行評價。高等數學教學中還應該不斷改革考試方式,可以通過每月進行單元考試,將學生的綜合成績進行整合,對學生數學能力進行評價。考核內容可以涉及到課本例題、課后題,主要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考核。在考核過程中,針對基礎層和提高層的學生,考試的試卷要保持一致,而提高層的學生可以設置一些附加題。考核完成后教師結合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評價,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使學生不斷提升,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肯定學生的進步,正確指導學生,結合學生的成績幫助學生分析和總結不足,鼓勵和鞭策學生,發揮分層教學的優勢,總結分層教學中的不足,不斷提升高等數學教學效果。
結束語:總之,高等數學是高校理工科學生的必修課程,內容較為抽象,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采用分層目標、分層內容、分層作業、分層考核等方式,讓學生在自身最近發展區,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茍敏磷.分層次教學模式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方法思考[J].學園,2016(06):54-55.
[2]劉曉妍,王雪梅.分層次教學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嘗試[J].科技創新導報,2010(36):201.
[3]段西超,柴春紅.淺析最近發展區理論在高等數學分層次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4):48.
(朔州陶瓷職業技術學院 ?03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