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葉
【摘要】“三教”改革與“書、證、賽”融通之間有著宏觀與微觀的銜接性,能夠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下,為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有效的路徑。以“三教”改革為背景,對“書、證、賽”融通的現狀與開展路徑進行具體的探討,旨在為新時代背景下育人工作的優化提供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三教”改革;“書、證、賽”;融通;路徑
引言
“三教”改革是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同時也是高質量教育體系探索的有效支撐。“三教”改革的具體內容符合了進入新時代以后教育領域的最新變動,為教育育人、教師育人以及環境育人等的優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能夠以教師為核心、教學為依托,打通育人領域中各個要素、主體的關聯,進一步落實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以及全要素育人的理念。“三教”改革打通了教師、教材和教法之間的界限,“書、證、賽”融通則是從微觀層面出發,依托專業賽事、專業證書等,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以此來促進教學育人效果的優化。
一、“三教”改革下“書、證、賽”融通實施現狀
(一)“書、證、賽”融通方式與模式單一
從高校“書、證、賽”融通的整體來看,培養方式與模式發揮著關鍵作用,直接影響到“書、證、賽”融通內容傳授的有效性、“書、證、賽”融通目標的實現度等情況。調查中發現,多數高校在“書、證、賽”融通方式與模式上,雖然也進行積極的探索,但是由于實際的探索力度不足,導致“書、證、賽”融通方式與模式的多元化體系尚未搭建出,導致了“書、證、賽”融通過程的單調性,難以與學生的需求偏好、市場主體對人才能力需求相適應。如,部分高校在“書、證、賽”融通上依舊依托傳統的理論教學方式,側重“填鴨式”的知識傳授方法,導致在實際教學開展過程中學生的互動性不足,難以綜合調動學生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甚至存在學生翹課等的問題,這也是各個高校在“書、證、賽”融通過程中應當著力解決的問題。
(二)“書、證、賽”融通路徑與平臺不足
“書、證、賽”融通的路徑與平臺直接影響到“書、證、賽”融通的空間方位與時間效應,“書、證、賽”融通的路徑主要體現在在校內培訓、校外培訓、自我培訓等幾種“書、證、賽”融通方式的選取上;融通的平臺主要是指依托理論教學開展的實踐教學平臺,包括學校專業實驗室、合作企業以及各種專業大賽。從調查內容來看,部分高校在“書、證、賽”融通的過程中,明顯存在路徑選擇缺乏融合性、實踐教學平臺缺乏矩陣化的問題。一方面,部分高校在“書、證、賽”融通路徑上相對較為單一,采用線上教學和線下理論教學培養的方式,有關實踐教學的融入度不足,進一步導致了“書、證、賽”融通的主體相對較為單一,難以做到“書、證、賽”融通路徑中校內、校外、學生主體的相互關聯與互動,并且學生主體的自我培訓作用發揮不足;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在實踐教學平臺的搭建上,也缺乏多元化和矩陣化的思維,體現在校內實踐平臺與校外實踐平臺數量不足、校內外實踐平臺關聯度不足等問題上。
二、“三教”下“書、證、賽”融通改革開展路徑
(一)優化課程體系搭建
“1+X”證書培養模式下,高校“書、證、賽”融通工作以專業技能大賽為核心,發揮專業理論課程與崗位實踐課程的輔助作用,形成各種資源要素向專業技能大賽課程集聚的效果,推動學生專業技能大賽參賽能力、創新能力和參賽積極性的共向發展。
首先,從專業理論課程設置來看,主要包括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專業創新創業課程和思政教育課程三大板塊,為學生水平的培養做好思想價值引導、專業課程基礎保障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要素資源設置。
其次,從崗位實踐課程設置上,主要包括校內的模擬實訓和校外崗位實踐兩個課程內容。在校內崗位模擬實訓要能夠與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和創新創業課程相互依托,打通校內“書、證、賽”融通工作中的理實一體;在校外的企業崗位實踐中,專業教師與企業崗位實踐負責人進行協作,在培養內容和培養方向一致的情況下,對學生崗位適應能力、崗位創新探索能力進行培養,以此來確保學生的發展與實際崗位需求相呼應,并進一步提升學生理論與實踐轉化的能力,帶動自身水平的提升。
最后,從專業技能大賽課程設置上,主要包括校內專業比賽活動、行業性專業比賽活動和國家級專業比賽三個內容。在校內專業比賽上由專業教師進行帶隊與指導;行業性專業比賽活動的參加由企業崗位育人負責人帶隊;國家級專業比賽活動由企業與校內專業教師進行共同帶隊。一方面,在各種比賽參與的過程中,要能夠做好賽前的指導、賽中的分析和賽后的總結三個方面內容,優化比賽參與對學生水平提升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能夠將學生獲得的比賽證書,納入到學生檔案中,并將其作為學生就業推薦的重要構成,同時對比賽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宣傳與獎勵,并允許企業提前與學生簽訂就業協議,以此來調動學生參賽積極性。
(二)教師資源協同設置
“三教”改革下的“書、證、賽”融通方式實施,也要打通教師資源之間的協同性,發揮出企業與學習優秀人才共享的機制,為“書、證、賽”融通工作的開展提供最優化的教師團隊保障。
首先,各個高校要能夠圍繞“三教”改革、“書、證、賽”融通模式實施的需求,將學校教師資源進行優化與協同設置,允許跨院系、跨專業的教師隊伍重組,并在專業比賽參與的過程中,以專業名師為核心,進行團隊的搭建,以此來優化對學生參賽的指導能力。
其次,要做好企業技術性人才與專業教師資源的協同設置,鼓勵和支持相關企業突出技術人才到學校進行兼職,同時允許專業教師參與到各個企業發展的探索中,實現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資源互補作用。此外,在有關專業比賽活動的準備中,也要能夠組建具有企業技術人才、專業教師為主體的負責人體系,積極支持企業技術性人才與專業教師帶隊進行合作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拓寬“書、證、賽”融通的空間體系。
(三)“書、證、賽”融通方案細分與分層設置
“三教”改革下“書、證、賽”融通模式的實施,也要能夠根據各個年級學生的特點和不同學生主體之間的差異性,進行“書、證、賽”融通方案的細分與分層設置。
要能夠以“三教”改革為統籌、“書、證、賽”融通為核心,結合整個“書、證、賽”融通工作的需求,對各個年級學生的培養進行細化調整,以此來形成細分目標培養下的共鳴效應。針對大一年級的學生教育,主要以專業理論教育為核心,為學生專業技術與技能水平的培養提供專業理論基礎,同時通過校內的模擬實踐,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進行轉化;針對大二年級的學生,主要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校內專業比賽、地域性專業比賽的方式,根據參賽的結果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培養,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能力進行培養,并在大二下學期組織學生進行崗位工作的體驗;針對大三學生的培養,通過學校與企業的共同育人工作開展,為學生提供崗位實踐工作,并依托崗位實踐工作進行學生的強化,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到更多的校外專業大賽活動中,為學生的工作就業做好光榮墻。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三教”改革下“書、證、賽”融通模式的實施,可達到教育教學間的宏觀與微觀的銜接,能夠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下,為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有效的路徑,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學生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郭穩濤.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院校“三教”共融培育路徑[J].河北職業教育,2021,5(02):45-47.
[2]羅群.“三教”改革背景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機制研究[J].職業,2021(07):37-38.
[3]龐體慧.“1+X”證書下職業教育改革路徑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14):96-97.
[4]曹穎,戴樺根,曹宗滿.“書、課、崗、證、賽”融通下紡織品檢測人才培養的研究[J].遼寧絲綢,2020(02):47-49.
[5]曹穎,戴樺根,曹宗滿.基于“書課崗證賽”融通下紡織行業人才需求的研究[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0,49(03):77-79.
項目名稱:基于“三教”改革下“書、證、賽”通融問題的探析,項目編號:2020GZ119,邵陽市科技計劃項目。
(邵陽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邵陽 ?42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