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王廣琦
摘 要:英語教育的大力改革中,英語的教學任務更加艱巨,為有效幫助學生提升其英語學科的關鍵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效率,激發學生對該門學科的學習驅動力,應當幫助學生及時理解與掌握英語學科對其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且教師的引導作用是至關重要的,結合農村學校英語教學體系中的課堂教學現狀進行分析,首先,應當給予教師自身英語的教學水平充分重視,還要側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次,在教師進行英語基礎知識的教學方式創新時,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英語學習觀念和意識。接著,增強農村學校英語學科日常教學中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進而轉化現階段學生對英語學科的態度。
關鍵詞:農村學校;英語教學;起步階段
在農村的英語教學中,讓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和能力,有助于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并且要結合農村學校中的教學方式,積極地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進而提升英語知識的深入講解,讓學生對學習英語基礎知識形成積極主動性,幫助學生奠定英語初級階段學習的牢固基礎。
一、農村學校學生英語起步階段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習心理
在農村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難以進行深刻的分析和掌握,進而會形成厭煩學習英語基礎知識的情況。英語主要的學習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學習意識,在學生不斷地進行英語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時,促進其形成基礎的英語交流表達能力,使學生感受英語學習的重要作用。在農村學校的英語教學初級階段,學生的學習心理存在片面的認知,由于農村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1],學生缺乏足夠的自信心,進而導致學生學習心理變得消極。
(二)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單一
在農村學校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英語,無法進行自由觀點的表達,導致英語課堂的教學氛圍枯燥。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忽視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學生只能依據課本的內容進行簡單的模仿,學生無法形成深刻的理解能力與運用能力,并且農村學校的信息化教學設備不充足,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得較少,對于學生在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無法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和能力[2]。
二、農村學校學生英語起步階段教學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一)確立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
在學生學習英語的初級階段,教師要重視學生英語發音的標準化,讓學生依據教學內容進行英語口語的練習,并且指導學生,改變英語發音的不足情況。教師要明確在英語教學中,要逐漸地強化英語發音的訓練,促進學生在面對困難時,形成積極解決困難的意志力,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1]。
例如,教師在對英語單詞的發音進行教學時,可以采用綜合性的訓練方式,讓學生進行小組練習,提升學生認知自身發音不標準的現象,并且在教師的帶領下,積極主動地進行改正。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進行英語發音的練習,讓學生形成敢于說英語、樂于講英語的自信心,促進學生具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
(二)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
教師在英語課堂的教學中一定要充分地掌握與重視學生的學習樂趣[2],并且在教師結合學生自身的性格特點以及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英語學科的課堂教學方法以及模式的優化與創新,提升課堂教學氛圍趣味性的體現,提升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其中,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的手段,讓學生形成集中注意力學習,形成深刻的理解與認知能力。對于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內容,教師要進行細心的設計,以保障英語課堂教學的內容趣味性呈現。
例如,教師在講解復雜的英語知識內容時,學生無法形成直觀的畫面,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1],讓英語課本中的內容直觀地呈現出來,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并且教師在進行設計英語知識內容時,要體現趣味性,讓學生在有趣的內容中進行深入的理解分析,進而有效幫助學生養成英語基礎知識學習的學習樂趣,久而久之形成學習習慣。
(三)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學生在初次接觸英語學科時,面對比較陌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內容,學習與運用常常比較困難,這時教師就成為幫助和培養學生開展英語學科的關鍵人物。因此,在農村教師的英語教學水平不足的情況下,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的初始時期,難以掌握正確的英語學習方法和技巧,導致學生學習意識和能力不足,所以教師應提升教學水平,增強對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
由此可見,在農村學校的英語教學初級階段,教師應當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水平,讓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和能力,并且指導學生加強其理解能力,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心理,滿足學生英語知識學習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羅小艷.農村學校學生英語起步階段教學應注意的幾個方面[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3):111.
[2]車建琴.起步階段的英語教學要關注四個方面[J].上海教育,2013(9):73.
注:本文系甘肅省臨夏州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農村小學英語起步教學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立項號:LX[2020]GH236)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