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惠嬋
摘 要: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通過體驗式教學,能抓住小學生的探究心理,引導他們在既定的情境下展開思考和討論,有效地活躍課堂學習氛圍,提高學習效率。從體驗式教學的功能作用以及操作原則入手,重點分析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體驗式教學的實施路徑,以期改善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氛圍,突破傳統課堂僵化教學模式的束縛。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情境教學
新課標下小學道德與法治需要培養小學生的高尚情操,讓其學會換位思考、尊重他人,并擁有積極的探究心理,能夠對生活充滿希望。然而小學生因為還處在感性階段,缺乏理性思考能力,導致他們不能有效理解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總是似懂非懂,這對于知識內化具有不良影響。因此,利用體驗式教學,讓小學生通過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比一比、做一做等充分刺激其心理感受,對于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率大有助益。
一、體驗式教學的功能作用以及操作原則
1.功能作用
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體驗式教學越來越多地在小學課堂得到應用。其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通過換位思考,在學生的認知基礎上采用特殊情境使得特定情境再現,引導學生在其中調動自身的理解能力來構建知識體系,促進能力提升,改善其情感體驗的一種教學方法,其對學生成長具有積極意義。例如,生活場景重現,便可以讓小學生回憶自己曾經的經歷,進而調動其思維能力,使其對目前課堂的知識形成深度理解。體驗式教學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可以和其他教學法有效對接,如比賽教學法、分組教學法、翻轉課堂等。正是因為如此,體驗式教學越來越受到各科教師的重視。想要體驗式教學真正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需要教師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可以通過強大的計算機、互聯網技術來輔助形成一個更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激發,愿意自發地融入課堂,積極配合教師展開學習。
2.操作原則
第一,真實性。即教師創設的體驗環節必須符合小學生對生活的認知規律,要具有真實性。只有如此才能保證小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如對接小學生生活日常,可以很好地融入小學生的感受,培養其對應的情感,讓其在情境當中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進而產生積極改正的思想[1]。
第二,易操作性。即教師創設情境并不復雜,通過簡單的教學工具就可以實現。之所以如此要求是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不贊成在課堂中耗費過多精力創設復雜的情境。為了保證易操作性,建議教師形成校本教材,讓該教材和統一教材呼應起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內容。
第三,易理解性。教師給出的體驗環節不能超出學生的理解范疇,如此才能保證學生理解情境并深入思考和分析。即教師在設計體驗環節時,需要考慮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要用學生能理解的語言對情境展開介紹。其中故事型情節對于小學生理解有很好的幫助,還能提升其興趣,確保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很好地融入小學生思想當中。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體驗式教學的實施路徑
1.聽一聽
即通過傾聽童謠等促進小學生體驗生活情境,讓其能夠正確理解一些行為。如《可愛的動物》這一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聽《小燕子》《小青蛙》這一類兒歌,在充滿童趣的兒歌聲音中學生可以對小動物產生愛心。另外也可以融入有聲繪本,其抓住了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喜歡聽故事的心理,使得善惡觀等植入學生頭腦中。誠然,這需要教師有能力制作有聲的校本教材,使得其和統一教材形成呼應,這考驗了教師對素材的掌控力,需要其具有靈活的計算機操作能力[2]。
2.看一看
即看視頻、看表演。視頻是和課程內容有關的視頻,利用鮮活畫面刺激學生感官;通過他人的精彩表演來引發學生反思。例如,在《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幾個小學生表演自己中秋節的活動安排,這樣可以促進其他同學思考,對自己中秋節形成有效的規劃。《我們小聲點》則是引導幾位小學生通過夸張表演,讓其他同學了解圖書館、醫院等特殊場合需要控制自己的說話聲音,讓學生在笑聲中得到教育。
3.說一說
主要引導學生對一些社會現象發表意見,如何配合小區做好衛生防護?如何配合爸爸媽媽做好家務?如何應對陌生人、避免自己處在危險當中?這些都可以利用討論形式來完成教學,讓學生成為真正的課堂主體,暢談自己的體會和感悟。這個過程中允許學生辯論,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思維,還能使他們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
4.比一比
到底比什么?具體來說是比兩個主體不同行為所導致的結果;比兩個事物之間的不同之處;比同學間誰有好習慣;比誰更懂禮貌……比一比體現了事物存在的兩面性,讓學生可以懂得這一根本哲理,使學生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明白美丑、善惡的區別,提高其觀察力和甄別力。
5.做一做
即通過課堂手工、課堂游戲等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得他們體會到勞動的快樂以及同學間純真的情誼。例如《試種一粒籽》一課,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在家庭中試種植物并觀察其生長情況,總結其生長所需的東西,如陽光、水分、土壤、肥料等。可以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感受生命[3]。
總之,體驗式教學需要抓住學生的視覺、聽覺、知覺,利用一些有趣的情境喚醒學生的生活感受,能夠讓他們對事物、事件、事務等形成全新的認知。這其中也包括實現家校對接,讓學生和家長形成配合,在真實生活中感受自然,感受人和人之間的感情,去體會生活細節,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謝少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情境體驗式教學的實施策略分析[J].山海經(教育前沿),2020(8):1.
[2]葉燕平.淺談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運用[J]. 師道(教研),2020(4):191-192.
[3]季麗梅.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情景教學的有效運用[J].文理導航,2020(1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