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煥鋒

摘 要:運算是數學六大學科素養之一,是進行數學學習的基礎。由于計算具有枯燥性、單調性,極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感。為促使課堂產生生機和活力,教師應轉變教學思維,站在新起點,把握新教材,研究心理新特點,豐富教學新手段,提高學習興趣。
關鍵詞:計算教學;思維品質;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課程標準的重要任務,計算又是比較枯燥的教學內容。小學低學段的學生,動手模仿能力強,自控力、注意力較差,傳統的教學思想限制了學生“動”,捆住了手腳,束縛了思維,最終導致學生出現厭學情緒,能力何談之有?
一、寓教于游戲之中,營造輕松自如的學習氛圍
玩,是孩子的天性。課堂上教師借助游戲,活躍課堂,營造歡快的學習氛圍。這既發展了學生智力,又提高了其學習興趣,挖掘了其學習原動力。
例如,在教學“相鄰數”時,教師課前讓學生進行接龍比賽的熱身游戲,方法是:4人為1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每組一副撲克牌,每人發13張(從1到K)打亂的、同樣花的撲克牌,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進行排列,最先完成的小組為優勝組。學生很快投入到學習中。學生直觀地觀察出誰與誰相鄰,相鄰的兩個數相差幾?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很輕松地完成了本節內容。
在鞏固提升階段,不妨設置猜謎語的題目,比如,根據1、2、5、6、7打一成語(丟3拉4),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二、在童話故事里,遨游數學樂園
低學段的孩子向往童話世界。在教學設計時,我們不妨把課本上的數學知識編成一個個童話故事,吸引學生注意力,營造學習向心力,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學習10以內加減法“時,教師給孩子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光頭強”的生日到了,沒有人給他慶祝生日,他的心情壞極了。“蹦蹦”知道后告訴了“熊大、熊二和吉吉”。一會兒,熊大滑著滑板,帶著2桶蜂蜜,給“光頭強”慶祝生日。“熊二”也來了,但“他”什么禮物也沒送,還偷吃了2個蘋果。“吉吉”和“毛毛”來了,“光頭強”看到“毛毛”竹籃里的6個蘋果,得意地笑了。又過了一會兒,“蹦蹦”也趕來了。他從果樹上摘了3個桃子送給“光頭強”。小朋友們算算看,“光頭強”共收到多少水果?孩子們聽完這個有趣的故事,很快就列出了算式:6+3=9。
然后,我讓孩子們根據自己喜歡的動漫人物,改編成故事進行計算,孩子們忙得不亦樂乎!
三、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學生思維品質
動手操作不僅能直觀地讓學生理解知識,還能發散學生的思維。我們要充分利用低學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在學習新知識時,多設計一些動手操作的環節,通過一人或多人的合作,在“擺一擺”“試一試”等探究、操作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
在教學“比一個數少幾的問題”時,我們可以借用教具,讓學生通過“擺一擺”的方式進行學習。在擺的過程中,一定讓學生清楚先擺出幾個○,再擺出幾個△。在這一前提下,學生在第一行擺8個○,再在第二行對應的位置擺出5個△,學生能很直觀地觀察出△比○少3個。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老師板書如下的圖形:
學生在思考、動手操作、觀察等程序操作下,由感性認知到具體知識升華,從圖數關系生成數量關系,明了觀察出8個○,是由與△同數量的5個○和比△多3個的○組成,最終得出5比8少3。
學生完成操作后,我們先讓學生嘗試根據自己擺的過程對照教具自己說,再講給周圍的同伴聽,然后優生展示,最后老師點評,規范表述語,使學生清晰思路,明白數理。
在此基礎上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最終獲得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以競賽為抓手,激發學生內在潛能
競賽是有效激發學生內在潛能的重要手段,低齡段的學生喜歡表現,喜歡得到老師的贊賞、同學的信任。在教學中,老師要充分利用“競賽”這個抓手,根據教學內容開展“打擂臺”“小試牛刀”“顯身手”“計算小天才”等活動,使學生在競賽中提高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而提升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我們應在核心素養的指引下,乘新課改東風,潛心研究,精心設計,運用先進的教學技術,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搭建豐富的舞臺,使學生形成學習數學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