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資源是指在教育工作的進程中產生,并附有教育價值意義的教育部分,能夠轉化為學校課程與服務學生課程的各種條件部分的總和。在進行動態課程資源的開發和使用的同時,教師要生成“用動態的眼光看待學生發展和教學工作開展”的教學觀念,從而把握到教學資源中沒有及時利用的部分,補充課堂內容,讓學生在獲得文化知識的同時,獲得情感體驗。
關鍵詞: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動態資源;開發和使用
動態資源知識是教師與課堂內容、學生與課堂內容、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活動和相互作用中產生的課程資源。只有在與被教育者進行互動的過程中,才能產生動態課堂資源,并彰顯出其應有的教育價值和開發使用的意義。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開發和使用動態課程資源,有利于學生在學習政治知識的同時,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產生學習興趣和欲望,促進教學資源的使用和發展。
一、情境創設,開發動態課程資源
情境創設是指通過場景構建、案例導入、問題創設等方式,將文化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內容相結合,保持文化知識的有效性和實際性。同時,在場景和問題的作用下全面體悟、思考和理解,對所學內容深刻認識,對課堂內容做有效的延伸和擴展,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學習體驗,在體悟和感悟中接受文化知識。通過創設情境,讓政治教學的理論知識傳授,轉變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保持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中“走進文化生活”為例,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時,可以采用導學案或多媒體技術,在課程開始時,以“中國古典文化”的內容為導入,幫助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理解。在進行“諸子百家”思想滲透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對“中國現代文化構成”等主題進行探討,并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比對,說明中華文化的變遷,并結合自身的文化生活內容進行闡述,讓學生充分理解中華文化的構成。
二、在活動中,開發動態課程資源
在布置教學內容時,教師首先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他們的性格特點、思維方式、思想觀念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和轉變,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情感世界的形成和發展。文化活動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式,在文化活動中,學生之間交流密切,教師也可以主動參與到他們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自身的引領和引導作用,保持教育的有效性。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對客觀事物產生思考,促進思考能力和獨立人格的產生和發展,并促進表達能力、總結能力、判斷能力的提高,提升學生政治素養的同時,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文化活動主要啟發學生對客觀事物進行思考,因此,在文化活動中,鮮明的主體是活動開展的基礎。同樣以“走進文化生活”為例,教師要把握事物發展和進步中的“矛盾”,幫助學生對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和趨向進行闡述,才能讓他們深刻認識到文化知識的重要性。教師可以組織“你生活中的文化知識的組成部分”等文化活動,要求學生對自己生活中出現的各種“文化生活”進行分析,從表現內容、傳遞方式、開展等方面進行深度解剖,必須闡明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及其本身的載體和發展的成因,讓學生在文化知識的表達過程中,對生活中的文化進行更加深刻的思考。
三、在學習中,使用動態課程資源
動態課程資源是根據人類教育活動所產生的教育資源,包括課堂學習的部分、文化交流的部分,同時也包括學生對文化進行學習、理解和傳承的部分。學習活動是學生的主要課堂活動,在進行文化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主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文化基礎,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自身的情感表達、和諧的師生關系,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同時,在課堂中采取提問、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形成多樣化的學習模式,有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效率。在動態課程資源的使用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只有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保證他們學習素質的提升,保持課堂討論學習、交流合作和問題創設等環節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高中政治教學已經從“傳統的文化知識傳遞”向“素質教育”轉變,越來越多的教學方法和教育觀念應用在政治課堂中。高中政治中動態課程的開發和使用,是一種對教學資源的整合,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開發和使用動態資源,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形成優秀的獨立學習的能力,提升政治素養,全面促進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郭世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鄉土資源的應用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7(12):114-115.
[2]徐凌,貢和法.基于自我導向學習策略的高中政治翻轉課堂模式初探[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4):129-131.
[3]葛躍.高中政治課堂中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J].名師在線,2017(24):20-21.
作者簡介:張曉軍(1980—),女,一級教師,本科,就職于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