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東羽 謝瓊
摘 要:針對學齡前兒童的年齡特點,以具有幼兒園特色的傳統文化活動為突破口,利用廣州市現下最興盛的場景化開展適合學前兒童的紅色教育教學工作,將白云紅色場景搬進幼兒園,以促進紅色教育資源和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有機結合。主要論述紅色教育資源,特別是本土的白云紅色教育資源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意義和實踐,促使幼兒在本土紅色文化滋養下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場景化;紅色教育;德育
一、紅色教育及場景化的概念
1.“紅色資源”是一種優質的教育資源,是中國人民精神在革命年代的傳承與發展,它向人們傳遞了不畏艱苦、熱愛家園、堅定步伐的正能量。幼兒紅色教育,指的是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遵守寓教于樂的原則,為幼兒開展積極向上的“紅色教育”。
2.幼兒園場景化,特指廣州市“文溪雅荷”課程背景下的場景,是指在一定場地、設備、材料等支持下的綜合性學習環境。按不同空間可以分為幼兒園場景、家庭場景、社區場景、場館場景、虛擬場景等。廣州市“文溪雅荷”場景化課程基于廣州幼兒的本土生活圈,研究廣州幼兒身邊的學習場景及其核心學習經驗,研究場景中課程的設計和建構,研究幼兒個體與同伴之間的學習、互動和體驗,關注教師對場景和場景中幼兒的觀察、支持、評價。
二、開展紅色幼兒教育的重要性與現實意義
1.開展紅色幼兒教育是努力傳承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要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幼兒學習教育,幼兒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開展多樣化的教育工作,引領社會教育思潮,凝聚社會教育共識。
幼兒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梁,學習、繼承并發揚紅色文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先進時代精神,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精神及民族情懷,讓紅色教育進幼兒園教材,進幼兒園課堂,進幼兒頭腦。伴隨幼兒的成長,影響社會和周圍人,可以有效彌補當前家庭以及學校教育的缺失。
2.發揚紅色教育文化是加強美德、樹人的需要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一輩革命先烈的紅色奮斗歷史逐漸讓人們淡忘,部分學生會對傳統革命教育不理解、不接受,甚至還有一定的抵觸反應。加上富足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在他們身心上存在急需我們關注和解決的問題:一是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團結互助和尊敬師長的意識;二是心理脆弱,缺乏解決挫折、失敗的能力;三是貪圖玩樂,缺乏勤儉樸素的意識;四是缺乏學習的自主性;五是缺乏勤奮的觀念。“紅色教育”正好能解決這種行為情況,可以培養小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不怕困難、敢于創新的學習品質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三、幼兒園利用場景開展紅色教育的研究
1.根據寓教于樂的原則,利用幼兒好奇心強、善于模仿的特點,開展紅色精神班級教育活動
紅色環境創設主要利用場館還原、班級文化、墻面設計、幼兒手抄報等形式,如在墻面掛上革命英雄的肖像,對紅色革命故事、紅色經典人物、重要戰爭武器等進行展示,介紹英雄的生平,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留下深刻的英雄印象,進行紅色先進文化教育。
2.開展紅色文化教育的家園合作研究
對于幼兒來說,歷史英雄人物在他們心目中占據崇高的地位,如將英雄人物作為幼兒的模仿對象,尋訪當年紅色足跡等活動,對幼兒的思想情感及道德品質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激發幼兒家長的參與熱情,起到激勵和鼓舞的作用。組織白云區農民工到博物館共同接受紅色教育,感受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拓展紅色教學范圍效果。
3.開展特色教育活動
要開展特色教育活動,特別是一些紅色親子運動會活動,以“重溫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把紅色文化教育融入幼兒運動會中,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在進行生動形象的愛國運動會的同時,極大地豐富了幼兒的想象力,滿足了幼兒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從小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懷,以“愛我祖國,愛我中華”為背景,將紅色傳統文化巧妙融入各項運動比賽項目當中,涵養幼兒的人格,讓幼兒積極參與,自編、自導、自演文藝節目,讓紅色特色教育開啟幼兒的心智,唱響紅色文化經典,奏起愛國之歌,拓展紅色教育渠道。
四、結語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選擇恰當的時機與合理的方法,利用自身的規律與特點,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是一個長期鋪墊的過程,先將紅色文化基礎打牢,構建紅色知識體系,“依托現實,回到生活,實踐第一”。幼兒在早期教育中深受成人的影響,紅色文化教育要從幼兒階段抓起,從本土紅色教育資源用起。我們幼兒教師根據幼兒身心發展需求,在日常幼兒教學中,培養幼兒的良好思想品德與行為習慣,讓紅色文化對幼兒教育產生深遠影響,才能讓幼兒感受紅色教育的作用。對此,如何讓幼兒得到更好的教育和身心發展,讓幼兒教師在實踐與教學中真正有所得、有所悟,是我們教學研究的重要目的。
參考文獻:
[1]虞永平.幼兒教育觀新論[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6.
[2]朱家雄.幼兒園課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