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臻雯
摘 要:教師要善于將幼兒數學認知的目標自然融入游戲中,讓幼兒在游戲的情境中自然地學習數學。基于游戲化的數學活動可以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尋求游戲般的樂趣,使枯燥的說教變成生動有趣的活動,從而感知數學在生活中有用、有趣。在運用數學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并逐步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詞:幼兒園;數學活動;游戲化;策略
如何開展游戲化的數學活動呢?我借鑒高瞻課程提出的“鷹架”理念搭建支架開展數學活動。所謂“鷹架”,即支持幼兒的發展好比蓋一座大樓,為了使幼兒的思維進一步發展,教師必須為其提供“腳手架”(即鷹架),該腳手架既要根植于幼兒的現有高度,又要鼓勵幼兒將其思維和理解延伸到下一水平。我將圍繞以下幾點談談搭建支架開展幼兒園數學活動游戲化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民間游戲為支架巧妙重組
民間有不少與數學有關的游戲,教師可挖掘和利用幼兒熟悉的傳統游戲,巧妙將數知識的學習融合其中。如“老狼老狼幾點鐘”是孩子們熟悉又喜歡的游戲,我把“圈”作為游戲的道具,改變傳統游戲中的“逃走”,變成“躲進羊圈得到保護而不被抓走”,這一游戲玩法的改變,讓幼兒產生了新鮮感,又容易接受,會積極參與到游戲中。大小不同的圈是引發幼兒解決問題的關鍵,一個小圈躲一只羊,一個中圈躲兩只羊,一個大圈躲三只羊,不同數量的羊可以選擇幾個羊圈呢?要解決問題,學習探究變成了幼兒的需要。從大小兩種圈到大、中、小三種圈,體現了活動由易到難。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運用不同的數經驗,用數數、數量相加等不同的辦法檢驗操作的結果,并在游戲中得到驗證,幫助幼兒學會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積極思考,推進專注力、信息轉換力、分享互動力等學習品質的形成。
以民間游戲為支架需要注意:一是游戲的選擇要挖掘和利用幼兒所熟悉的素材;二是環節設計要以該游戲為主線,貫穿始終,具有一致性和發展性,兒童在游戲過程中不斷鞏固原有知識,積極探索和建構新知識,從而提高數學思維能力;三是活動目標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貼近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也要關注幼兒潛在的發展水平,激發幼兒在問題解決中提高自我建構能力。
二、創設生活情境為支架獲取經驗
孩子年齡越小,越需要創設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習情境,幼兒在帶有生活情境的氛圍中,更能將自己融入其中,隨情節的發展積極參與其中,解決問題。因此,在數學活動設計中,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與兒童數學認知發展水平和數學教學內容相結合,為幼兒創設一個富有挑戰性的生活情境,讓幼兒在適合的情境中探索和體驗,建構數學知識。如小班數學活動“大家來拍照”,教師抓住小班幼兒點數人數“易漏數自己或多數”的特點,以“拍照”為活動主線,將整個活動以情境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循序漸進地掌握點人數的方法。愛拍照是每個孩子的特點,只要看到成人手中的相機,就會擺出造型拍照。照片不僅可以留下美好的記憶,還有很好的教育價值。《指南》科學領域中指出:利用生活和游戲中的實際情境,引導幼兒理解數的概念。該活動以拍照片的情境游戲貫穿,幼兒按身上貼好的圖形標記與背景板上的圖形標記配對,并數數共有幾個人。幼兒既要不受圖形的顏色、形狀干擾,找到背景板,還要點人數,通過這樣的活動,既幫助幼兒梳理原有經驗,又能有效地將數數活動回歸到幼兒的生活中。幼兒從按標記找背景與同伴合影,再到根據點子圖找朋友來照相,幼兒需要思考加上自己還要請幾個人,既幫助幼兒鞏固5以內點數,又幫助幼兒正確點人數的辦法。
三、投放適宜材料為支架支持學習
幼兒學習數學,更多還是來自對物體的操作開始。在操作和主動探索的過程中,兒童從直接感知轉變為表征,促進思維的發展,從而形成初步的數學概念。如何將有挑戰性的抽象概念問題通過材料直觀地呈現給幼兒,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多加以思考,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實際投放適宜的操作材料。如中班數學活動“比較粗細”,教師一開始請小朋友用竹簽和筷子來穿珠,并提問:“你在穿珠子的過程中發現什么了?為什么?”教師所提供的材料鷹架直觀形象、易操作,且隱性暗示作用明顯,幼兒通過親身體驗,發現了竹簽與筷子在粗細上不同,并使用正確的詞匯描述自己的發現。難易不同的材料滿足了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一次又一次的操作,引發幼兒不斷與各種材料互動,獲得粗細的相關經驗,學習按粗細正逆排序。因此,教師在數學活動中的材料投放一定要遵循目的性、多樣性、科學性和生活性的原則,關注每個孩子的差異,注重低結構材料,提供層次不同的操作材料,引導每個孩子一邊玩,一邊在游戲過程中以一種快樂自主的狀態學習。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數學教學的基礎階段,主要是培養兒童初步的數學概念和數學興趣。在數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利用支架式教學開展幼兒園的游戲化數學活動,在不失去邏輯的基礎上增添了趣味性、可操作性、生活性,突出幼兒的實際感受并積極建構相關數學知識。同時,教師在幼兒數學活動過程中不斷激發幼兒的認知沖突,為幼兒搭建學習平臺,讓教與學找到最合適的雙方連接點,優化幼兒園的數學活動,讓數學活動不再枯燥無味。
參考文獻:
吳曉瑩.數學教育要盡量生活化[J].山西教育(幼教),2015(7).
注:本文系新羅區“十三五”教育科研重點課題“《指南》背景下數學活動游戲化開展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