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雙鳳
摘 要:幼兒園教研工作是以保教人員為主體,以保教實踐為基礎,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教育規律與基本原則,采用科學的方法,解決保教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提高保教質量的研究活動。教研活動的意義在于集思廣益,發揮教師群體的智慧,經共同思考、探討,并通過個人的實踐和努力,使教師的教學品質和教育素養漸漸成熟,因此,它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而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當前幼兒園建設、管理和發展的關鍵性問題。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教研活動;策略
農村幼兒園師資緊缺,代課或臨聘教師常常占教師總數的一半以上,如何深入有效地開展教研活動,提高保教質量、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往往成為農村幼兒園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農村幼兒園教研活動現狀
(一)教研動力缺乏
教師對教研活動缺乏正確的認識,對自身的專業成長沒有規劃。農村幼兒園教師對教研活動的認識不全面,缺乏參與的興趣與愿望。例如,有的教師認為寫了一篇論文就是進行了教研活動,有的教師認為參與了備課和討論就是進行了教研活動,還有的教師認為聽了、評了別人的課就是進行了教研活動。這些都只是片面地理解教研活動,導致教研活動開展得不全面、不深入。另外,參與教研的興趣與能力不足,存在“一言堂”現象。教研活動應該是一個凝結教師集體智慧、促進經驗交流、激發思想碰撞的平臺。但是有的農村幼兒園教研活動依舊存在一言堂或少數人參與的現象,逐漸形成教研活動中一些人永遠說和一些人總是聽的局面。
(二)教研形式單一
教研活動內容流于形式,缺乏吸引力。許多幼兒園教研活動內容并非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因此不能引起教師的學習興趣,直接導致教師對教研活動的被動應付。教研活動形式單一,缺乏創新。農村幼兒園教研活動的開展形式大多是組織教師學習文件、讀讀理論書籍,很少落到教師工作的實處,并且在教研方式上通常都是集中學習。當然還存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應用較少的問題。如今的社會已進入了信息化和網絡化的時代。全國有許多優秀的幼兒教育網站,網站上有大量的最新、最前沿的幼教動態和幼教知識,還有許多優秀的視頻和課例,這些資源都沒有成為幼兒園教研活動的豐富資源。
(三)教研引領欠缺
一是時間問題,農村幼兒園師資緊缺,常常是一個教師“包班”:既要帶班,又要備課寫活動計劃,還要布置教室、走廊環境……所以,農村幼兒園教研活動常常存在沒人管理、沒時間開展的現象。教師專業素質普遍偏低,許多教師是代課教師或臨聘教師,許多教師非本專業畢業,甚至沒有教師資格證。二是專家引領問題,教研活動缺乏專業能力較強的教師引領,更別說專家的引領。農村幼兒園教師參與教研活動之后,你說我說大家說,最后難以統一意見與教學建議,顯然對提升教學思想、統一教學行為,提升保教質量沒有實質性改變。
(四)教研目標模糊
這主要表現在不能有的放矢地解決實際問題。有的教研活動研討范圍開放性過大,例如,在教育活動觀摩后,請大家談談自己的想法、建議和感受。活動時既沒有在觀摩前提出要求,也沒有在觀摩后提出要討論和聚焦的問題,因而到了討論時,每個人大都是例行公事地發言,研討話題廣、交叉性差,幾乎沒有思想的碰撞,因而也就不能解決教師的實際問題。
二、農村幼兒園教研有效性策略與建議
(一)加強專業學習,激發教研的情趣
幼兒園教研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成長。隨著課改的深入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頒發,在越來越關注教師專業成長的今天,許多農村幼兒園也意識到教研的作用,也開始學著搞教研活動。但是存在要么不搞、要么急功近利的現象。把教師開課成績進行分數量化,把聽課、評課的數量進行量化,把主題墻的布置進行分數量化,然后將所有成績與年終考核掛鉤……弄得教師說到教研就反感,提到教研就如履薄冰。適當地采取激勵性措施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從教師的現有水平出發,切忌急功近利的傾向,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充分重視教師在教研活動中的點滴收獲和進步,從縱向的角度評價教師的成長,使每一位教師都有所感悟和收獲就達到了教研的目的。努力使每一位教師都有滿足感和成功感,才能保證教研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就當前的農村幼兒園教研活動現狀來說,專業學習有助于激發教師教研的興趣。專業學習是研究的基礎,學習和研究之間是互相依賴、共同發展的。只有在扮演好學習者角色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扮演好研究者的角色。因此,在教研活動中,教師首先要做好學習者的角色,對研討的內容和學前教育領域的一些基本規律有系統的把握,避免僅僅停留在經驗層面的討論,而要通過理論學習加深對教育現象的理解和認識,挖掘教育現象背后的問題,進而在根源上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于各種培訓、專家、教育理念要保持一定“戒心”,切不可今天聽了這個專家的講座便覺得這個理念好,明天聽了那個專家的講座,又覺得那個理念好。教育要有所堅守,根據本園的實際情況,汲取別人的精華因時因地地為我所用,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不盲從跟風。
(二)豐富活動內容,創新教研的形式
探索多種教研活動的形式,可以激發教師對教研活動的熱情和興趣。(1)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名師講堂、好課賞析;(2)組織年輕教師到有經驗的骨干教師班上進行跟班學習,然后針對性地進行研討;(3)舉行“最美設計師”的比賽,組織教師分階段對活動的導入、游戲、提問、活動延伸等環節進行專門的研討;(4)就某一教學觀點組織辯論賽;(5)同課異構,組織教師對同一活動內容的不同設計進行教學觀摩,然后有針對性地比較分析每一環節不同設計的利弊;(6)開展“照鏡子”活動,將教師的教學活動過程錄制下來,讓教師自己看一看,讓同伴評一評,通過看視頻,教師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看到自己說話、行為、提問上的許多不足。不管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經驗,它都能從不同的角度展示出不同的教和學的問題。這些正是我們要研究、思考和解決的問題。這種“照鏡子”的方式既啟發了自己,也啟發了同伴;既成長了自己,也成長了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