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園
摘 要:在小班的幼兒教育階段,教師采用各種趣味性的教學方式組織創意美術活動,可以充分激發幼兒的參與意識與學習興趣,激發幼兒對美術的認識和體驗,從而提升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基于此,從幼兒藝術素養發展出發,結合創意美術活動探究實踐策略,并從設計趣味化的活動主題、投放多元化的活動材料、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組織幼兒自主展開創意活動等方面給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小班幼兒;創意美術活動;趣味設計;實踐策略
根據現階段幼兒學習與發展的要求,幼兒教育階段也要重視藝術方面的培養,教師應當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利用幼兒園中各種教育資源,啟發幼兒對美術的認知以及對美的感受和體驗,激發起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審美情趣。幼兒創意美術教育活動是幼兒園小班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在實踐中應設計游戲化的活動形式,利用多元化資源展現點、線、面的構圖造型,讓幼兒通過感官體會線、形、色中的美感,以培養幼兒的藝術素養。
一、幼兒園創意美術活動概述
幼兒園創意美術活動是指在美術教學中教師開展的一系列創造性教學活動,創意美術課程教學以提高幼兒創造性思維為主要教學目標,強化幼兒的各種美術能力,充分發掘幼兒的潛能,為幼兒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幼兒教育階段的創意美術教育以課堂作為載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幼兒為課堂教學主體,為學生創建開放和具有創造性的學習課堂。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幼兒創意美術教育不能局限于課堂形式和材料,要為學生提供舒適的學習氛圍,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尊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創意美術活動在幼兒教育階段的實施和開展是當前幼兒美術教育的客觀需要,也是落實創造性教育的重要途徑。
二、幼兒園開展創意美術活動的意義
創意美術活動能夠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幼兒在教學活動中潛力被充分發掘,創意美術活動在幼兒美術素質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創意美術活動可以增強幼兒的美術興趣,傳統美術教育過于注重培養幼兒的繪畫技巧,而忽略了對學生興趣的引導和潛能的開發。創意美術活動教育模式豐富,教學活動形式多樣,使學生在活動中能夠自由地表達,大膽地想象,充分地發揮自身的美術潛能。
三、幼兒園開展創意美術活動的策略
(一)設計趣味化的活動主題
活動主題是引導幼兒展開實踐的最主要的線索。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明確美術教育目標,并選擇充滿創意的活動主題,為幼兒搭建活動的框架,吸引幼兒參與其中。例如引導幼兒參與繪畫活動,讓幼兒感受到繪畫活動中的樂趣,通過參與和體驗,讓幼兒掌握基礎的涂刷和印章的技能,教師選擇了“小小粉刷匠”的主題,并設計了一系列的趣味活動,這樣的活動主題充滿趣味性,能夠滿足幼兒的情感需要,激發幼兒的創意思考。
(二)投放多元化的活動材料
創意美術活動對幼兒參與實踐的過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材料是活動的載體,而只有充滿創意的材料才能夠活躍幼兒的思維,讓幼兒發現更多創意設計的可能性,進而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基于此,教師應結合創意美術活動的要求,合理投放材料,讓幼兒獲得更多創意探索的機會。例如在“七彩魚”的創意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投放了廢舊紙杯、各色彩紙、毛線等材料,鼓勵幼兒自主繪畫、設計一條七彩魚。這樣幼兒可以在活動中自由發揮,并通過折、撕、貼、印等不同方法呈現作品,完成創意任務。
(三)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
在創意性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為幼兒創設豐富有趣的教學情境,這樣幼兒在參加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才會具備有趣的學習體驗,從而提高幼兒對活動的參與積極性。在活動指導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資源,構建創意情境,并引導幼兒自主參與,讓幼兒成為情境創設中的一員,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創意活動。例如為了讓幼兒鞏固認識紅、黃、藍、綠四種顏色,鼓勵幼兒選用自己喜歡的顏色作畫,教師設計了“走迷宮”的創意美術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利用游戲設計情境,引導幼兒一塊兒走迷宮,并結合迷宮的情境展示不同顏色;接下來進行動態演示,在造迷宮環節啟發幼兒利用不同顏色進行設計,在走迷宮環節用手指畫出路線等。這樣幼兒可以盡情參與情境,在活動中體會快樂。
(四)組織幼兒自主展開創意活動
創意美術活動是提高幼兒藝術素養和幼兒進行自我展示的重要途徑。在小班幼兒教學指導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將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幼兒,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體會進行設計表達,展現個性化的美術體驗,為幼兒的自主發展奠定基礎。
四、結語
總之,對小班幼兒來講,創意美術活動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促進其思維發散,培養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奠定幼兒的審美。基于此,在小班教學指導中,教師應以繪畫游戲為載體,設計多元化的活動形式,以開闊幼兒思維,讓幼兒在藝術的熏陶下充實內心世界,并實現自我表達。
參考文獻:
[1]劉虹.創意美術活動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11):170-171.
[2]王梓憶.淺談幼兒園創意美術活動的有效開展策略[J].才智,2020(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