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妮
摘 要:傾聽是幼兒開始學習語言以及語言發展的啟蒙階段。探討目前小班幼兒培養傾聽故事能力的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通過選擇靈活的方式,講述活潑有趣的故事內容,營造輕松的氛圍,采用生動直觀的形象來培養小班幼兒傾聽故事的能力,旨在為幼兒教學提供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幼兒教學;傾聽能力;探討
幼兒開始學習語言的前提是必須學習傾聽,傾聽能力是小班幼兒認知語言與理解語言的一種行為表現力,是小班幼兒在語言啟蒙階段不可或缺的一種表現能力,能夠幫助小班幼兒理解表達的語言內容,以及語言運用的形式,熟練掌握與其他人的語言交流技巧。因此,小班幼兒具備傾聽故事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傾聽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長時期、多種方式的培養和訓練培養形成的。
一、選擇活潑有趣的故事
幼兒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中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從興趣入手,將興趣作為傾聽的切入點,并選擇能夠激發幼兒興趣的故事[1]。選擇的故事要在內容、情節方面能夠吸引幼兒,同時幼兒教師要在講述過程中搭配動作、表情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例如,幼兒教師在講述《小紅帽》這個故事時,可以準備一個洋娃娃來充當小紅帽,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提問幼兒:小紅帽去看誰?半路遇到了什么動物?小紅帽的奶奶是被誰救出來的?從而引出故事的內容。接著幼兒教師可以講述故事,同時讓幼兒來扮演童話故事中的角色,幼兒都非常踴躍。通過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幼兒能夠很快熟悉故事的內容,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幼兒教師還可以進行故事閱讀活動,要選擇小班幼兒感興趣的形式來開展故事閱讀,在小班幼兒之間還可以開展傳話游戲。教師在組織小班幼兒開展傳話游戲時,可以選擇兒歌、童話故事等,在游戲過程中要讓幼兒集中注意力傾聽其他小朋友傳話的內容,然后將傾聽的語言傳遞給下一位小朋友,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提升小班幼兒的傾聽能力。幼兒在傳話的過程中,能夠鍛煉語言表達能力,不僅如此,在進行游戲的過程中,還能夠提升幼兒的膽量,提高小班幼兒的主動交流能力,讓幼兒在游戲中發展個性。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用語言鼓勵幼兒,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二、教師要用自身行為來影響幼兒的傾聽能力
幼兒通常都喜歡模仿身邊大人的語言動作。幼兒教師是除了家長以外,陪伴在幼兒身邊時間最久的大人,因此,培養小班幼兒傾聽故事的能力時,幼兒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遇到幼兒發言,教師要認真傾聽,無論幼兒的發言是否正確、是否語言順暢都要專注傾聽。對于平時話比較多的小朋友,在小班幼兒面前不能表現出厭煩的情緒,而要有耐心地傾聽小班幼兒的發言,對于詞不達意的幼兒,要對他稍加點撥,用簡單的語句來幫助他們概括所要傳達的內容,然后可以向他確認表述的內容。
幼兒還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矛盾總是喜歡尋找教師來訴說委屈,遇到這種情況,教師要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耐心傾聽幼兒的委屈,幫助幼兒解決遇到的問題,及時安撫幼兒的情緒。通過每日的相處,教師的言行舉止,就會在小班幼兒的心中留下痕跡,教師傾聽他們說話時的神態、表情,都會牢牢刻印在他們的腦中,并且影響著幼兒的言行舉止。幼兒有很強的可塑性,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樹立榜樣,引導幼兒培養傾聽能力。對于有良好傾聽能力的幼兒,教師用語言給予鼓勵,為班中的其他小朋友樹立學習的榜樣。比如,在教學中,可以抓住時機采用鼓勵性的語言來對幼兒進行引導,“大家看,小紅今天的課程聽得多認真”這樣鼓勵性的語言既可以表揚幼兒,又能夠給其他幼兒樹立學習的榜樣。
三、親子閱讀促進幼兒傾聽能力的發展
親子閱讀是加深家長和幼兒感情的重要方式,在閑暇時間和幼兒依靠在一起,共同閱讀一個故事,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對于幼兒來說,和家長一起完成一件事情,并且堅持下去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這樣親子閱讀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和默契[2]。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很多家長都忽略了這一點,玩具、電腦代替了這一切。教師可以給家長布置親子閱讀作業,家長和幼兒同時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喚起家長和幼兒的情感共鳴。教師可以開展繪本借閱活動,讓家長和幼兒每周共同閱讀兩本繪本,并寫下感悟。當其他家長借閱到繪本時,對上面的留言可以互相溝通,彼此借鑒,通過親子閱讀活動,提高家長的耐心,提高幼兒傾聽故事的能力,讓家長和幼兒體會到親子閱讀的意義。
四、結語
幼兒啟蒙階段是一個幼兒成長的重要時期,是幼兒和家長都要共同關注的階段。這一時期,能夠幫助幼兒養成非常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能力,有助于培養幼兒傾聽故事的能力,提高幼兒語言學習能力,提高幼兒的注意力,對于幼兒未來的學習和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薛靜宜.如何利用繪本培養小班幼兒的傾聽能力[J].智力,2020(29):197-198.
[2]陳潔.運用有效方法培養小班幼兒的傾聽能力[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8(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