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霞
摘 要:微信公眾平臺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下的時代產物,在幼兒園家園共育中運用微信公眾平臺能夠極大地提高家園共育質量。簡單分析在幼兒園家園共育中運用微信公眾平臺存在的問題,提出微信公眾平臺在幼兒園家園共育中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幼兒教育;家園共育
一、在幼兒園家園共育中運用微信公眾平臺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缺乏微信公眾平臺運營經驗
教師是家園共育活動的組織者,同時也是微信公眾平臺運營的主要責任人,教師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影響著微信公眾平臺在家園共育中的實際效果。許多幼兒園出于人力成本的考慮,通常只是將微信公眾平臺交給教師負責運營和管理,但是許多教師在微信公眾平臺管理方面缺乏經驗,在公眾平臺的運營、維護、管理以及互動等多個方面的投入明顯不足,這就導致微信公眾平臺本身的教育效果十分有限。在整合和發布平臺信息的過程中,教師只是對基本的圖片和文字內容進行排版組合,在信息篩選方面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這就導致微信公眾平臺逐漸流于形式,許多幼兒園雖然開設了微信公眾平臺,卻沒有真正發揮其價值。
(二)微信公眾平臺內容和欄目較為單一
微信公眾平臺是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新生事物。在幼兒園教育管理工作中,微信公眾平臺逐漸成為家園共育的重要助力,但是在現有的公眾平臺運營模式下,其內容與欄目較為單一。從公眾平臺內容篩選和甄別的角度來看,現有的微信公眾平臺主要展示幼兒園的內部動態以及幼兒的實際成長狀況,將這部分內容全盤對外展示,沒有對信息進行深入的加工,這就導致公眾平臺展示的內容過于繁雜,家長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難度增大。從微信公眾號平臺欄目設置的角度來看,現有的欄目設置主要以宣傳、投票和廣告推銷為主,這些欄目的針對性較差,家長在瀏覽公眾平臺的過程中收獲較少。
二、微信公眾平臺在幼兒園家園共育中的運用策略分析
(一)培養微信公眾平臺運營管理人才
想要有效發揮微信公眾平臺在幼兒園家園共育中的作用,提高教師微信公眾平臺運營管理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幼兒園必須在人才培養方面加大投入,充分重視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和管理。幼兒園應當建立明確的責任機制,由專人負責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和管理,在選拔人才的過程中,既要以優厚的待遇激發教師的參與熱情,也要對競聘者進行專門考核,確保其具備一定的運營管理能力。在人才培養方面,幼兒園可以邀請微信公眾平臺運營方面的專家指導工作,也可以委派教師赴外學習先進的微信公眾平臺運營管理經驗。在教師具備較強運營管理能力的基礎上,微信公眾平臺的教育價值才能得以凸顯。
(二)基于微信公眾平臺建立溝通渠道
在推動家園共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起到主導作用,不僅要通過教育和引導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同時也要基于微信公眾平臺建立溝通渠道,及時收集家長的信息反饋。因此,微信公眾平臺應當增加家園共育的模塊,借助線上的互動和交流,了解家長存在的疑問以及家長所關心的問題,確保幼兒園與家長能夠處于平等的位置,充分借鑒家長的意見。在信息反饋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將育兒問題方面的困惑作出反饋,在幼兒園尋求幫助既可以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同時也能夠為其他家長開展教育活動提供經驗。此外,為了直觀地收集家長的意見,幼兒園還可以借助微信公眾平臺發起投票活動,在園所建設以及幼兒管理政策方面收集家長的意見,為幼兒園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保障。
(三)借助微信公眾平臺組織家園共育活動
開展多樣化的家園共育活動能夠將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緊密融合在一起,在借助微信公眾平臺開展家園共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基于幼兒成長狀況,選擇適合的家園共育活動形式,讓家長能夠真正參與到幼兒園建設以及幼兒教育中,應當具備較強的活動組織和協調能力,一方面要設法借助趣味性的活動形式,激發家長的參與熱情,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家園共育活動對幼兒成長的積極作用。舉個例子,在開展“變廢為寶”的教育活動時,教師可以要求家長利用閑暇之余與幼兒共同制作一件手工藝品。手工藝品的原料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廢棄物品,如紙筒奶粉罐等。在完成作品后,家長可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上傳作品的相關圖片和簡介,并通過組織投票的形式評選出優勝獎。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家園共育活動實效性更強,家長能夠在微信公眾平臺中展示親子互動的成果,進而發揮家庭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家園共育中運用微信公眾平臺,是提高家園共育效率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增強幼兒園信息化教學建設的重要要求,幼兒園必須重視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和管理,并且基于微信公眾平臺對家園共育形式進行創新,確保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保持通暢,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參考文獻:
[1]姚萌,畢圣男.微信公眾平臺在幼兒園家園共育中的應用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0(4):156-157.
[2]楊瑞.基于微信的家園共育平臺開發與實踐課程教學探究[J].軟件導刊,2020,19(12):261-265.
[3]蔡慧琴,涂家敏.微信公眾平臺在家園共育中應用現狀研究:以南昌市X幼兒園為例[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9,40(4):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