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 張耀東
摘要:我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思想底蘊。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沒有丟失,而是不斷地傳承發揚,創新于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本論文將重點分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探討如何開展正確的融合方式,讓優秀傳統文化和語文教學相輔相成,做到有機結合,最終作用回學生的日常語文學習生活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文化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語文教學;有機結合
引言:
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發展過程中值得翻閱的歷史書,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精神生活,幫助學生培養思想的深度,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價值觀、行為習慣和精神氣節直到今天都影響著人們的處事方式。如何在當今全球化和西方文化浪潮的影響下堅守傳統文化陣線,教育學生主動學習傳統文化,在日常學習中幫助傳統文化創新傳承是給語文教師的嚴峻挑戰,筆者將在下文中對此展開討論。
一、傳統文化的國學教育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深厚的國學教育內涵。國學教育里有我國優秀的百家思想代表儒、釋、道,也有規范人的行為習慣和國家發展準則的人倫常理、四維八道。將傳統文化中的國學教育融入到小學語文課堂中,能夠幫助學生深化語文內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文《將相和》為案例。這篇課文通過講述廉頗和藺相如的為人為國的故事,旨在告訴學生與人相處以和為貴,個人利益要放在國家利益之后的道理。對于小學生來講,這樣的文章在理解起來時還是存在著一些難度,教師在進行充分的備課之后,可以先給學生引入《史記》和其作者司馬遷的介紹,幫助學生了解司馬遷這位偉人在牢中完成《史記》的事跡,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將司馬遷及《史記》、《將相和》三者有機結合到一起,講述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中“禮儀廉恥,孝悌忠信”的觀念。國學觀念可以和課文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為什么廉頗和藺相如會做出利于國家、利于他人的舉動,明白藺相如為什么能夠做出為了國家甚至可以付出自己生命的舉動,學生在這樣的領悟中,對兩位將領表現出來的忠義思想能有更深的理解。在課堂結束的最后,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提出思考問題:“如果是你,你會做出和廉頗或者藺相如一樣的選擇嗎?”“你對兩位將領的行為有怎樣的感觸,結合中國國學教育思想,談談你的認識。”通過課后思考題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將古人的優良品質和自身的學習生活結合在一起,更好的領悟傳統國學教育,提高語文學習素養。
二、傳統文化的詩詞教育
詩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文化的古詩詞具有豐富的內涵,因此加強古詩詞內涵的講解,可以使學生從中學習到更多的拼搏、不屈精神,[1] 提高詩詞審美鑒賞能力的同時,也能提高學生整體的語文學習能力。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古詩《泊船瓜洲》為案例。這篇古詩的納入,是為了讓學生能感受祖國的長江兩岸文化風景,讓學生體會詩人在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思鄉之情,感受詩人對祖國和家鄉深深的熱愛之情。教師在幫助學生理解古詩的過程里,除了重點要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重點字詞句子的意思和深刻內涵,而且要幫助學生舉一反三,通過一首古詩了解我國燦爛的詩詞文化。教師在開始講解古詩之前,同樣可以先給學生引入作者王安石的生活時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答:“有哪位同學還知道和王安石同時代的詩人?還能說出王安石其他的作品嗎?”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回答對問題進行總結拓展,幫助學生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了解詩詞的寫作風格,在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詩詞朗誦,在朗誦中讓學生沉浸在詩歌的意境里。學生對一篇詩歌的理解能力的提高,對一篇詩歌學習興趣的產生,是教師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詩詞文化的基礎。在課文教學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經常開展類似的詩詞朗誦活動,讓學生朗誦自己喜歡的詩人的詩詞作品,并和同學分享自己的感悟理解。通過課文的學習和多樣詩詞活動的展開,引導學生提高詩詞鑒賞水平,了解古詩文化,得到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傳統文化的民俗教育
民俗文化是一個民族發展歷程中不可或缺的色彩,雖然許多民俗文化已經難以趕上現代社會發展的節奏,但是民俗文化中蘊含著濃厚的家庭價值和傳統和諧團圓思想依然能夠幫助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課文《北京的春天》為案例。這篇文章的設置是為了幫助學生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帶領學生感受團圓熱鬧的春節氛圍。教師在講述課文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過春節的經歷:“你在家過春節的時候會做哪些事情?”“你喜歡過春節嗎?為什么?”“你知道春節的來歷嗎?”教師的提問能夠讓學生的個人經歷與課文內容、傳統民俗文化結合到一起,引發學生熱烈的參與討論,在這樣的條件下,教師就可以給學生介紹春節的歷史,并且在課后可以給學生留作業,讓學生自主查找其他傳統節日的資料,幫助學生了解傳統民俗文化,展示中國傳統節日的魅力,讓學生從民俗節日中體會到中國人民推崇闔家團圓的美好愿望。
結束語:
簡而言之,在小學教育中,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語文教育必不可少的知識,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不斷重視起來。[2]在語文教學中傳承好傳統文化,幫助學生全面培養文化素質。
參考文獻:
[1]史鴻銘.淺析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策略[J].課外語文,2021(04):23-24.
[2]謝冬梅,陳慧,崔敏敏,周芳華,孟建萍. 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研究[C].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1課程教學與管理論壇論文集.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1:686-689.
榆樹市土橋鎮十四戶中心小學校 13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