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開莉
摘要:近些年,“核心素養”是一個熱詞,幾乎所有國家都制定了自己的核心素養或者關鍵能力框架,這必然會推動一場巨大的教育教學變革。“單元整體教學”近兩年也特別火,一方面深度學習提倡“單元整體教學”,另一方面,核心素養也可以通過單元教學落地,因此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嘗試并運用。
關鍵詞:單元整體教學;核心素養;引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按照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大領域組織內容。以單元主題為核心進行教學設計,打破課時知識點林立的做法,關注的是學科內的知識整合,注重學科大概念的理解和運用,而非單純事實性知識的掌握。
語文教學目標既然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那就必須由學生自己來進行語文活動,學生在閱讀材料和積累知識的過程中,也積累了語言經驗。帶著這樣的認知來看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材。本單元圍繞“多彩童年”這一主題,編排了四篇課文。
《童年的水墨畫》以詩歌的形式,呈現了鄉村兒童生活的多姿多彩、自由自在。課文所配的插圖就是淡淡的水墨畫,與兒童詩的意境非常吻合,有助于學生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詩歌意境。
《剃頭大師》節選自當代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小說《開心男孩》。按照故事情節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述了老剃頭師傅給小沙剃頭的經歷;第二部分主要寫“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課文語言風趣幽默,略帶調侃的意味。折射出童年生活的純真與有趣。
《肥皂泡》是一篇散文。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介紹了肥皂泡的吹法、描寫了肥皂泡的顏色、形狀及變化,也寫了吹肥皂泡時的心情和美妙的想象。整篇文章語言飄逸,具有生動鮮明的畫面感,充分體現了冰心散文清新雋永的語言特色。
《我不能失信》講述了宋慶齡小時候誠實守信的故事。四篇課文從不同角度,呈現了多姿多彩的兒童生活,展現了童年生活的純真和美好。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學生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學習過“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這為“理解難懂的句子”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本單元難懂的句子,有的是句子本身的意思難以理解,有的是句子字面意思不難,但只有理解了它內在的含義,才算是真正讀懂了這個句子。本單元的精讀課文引導學生學習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等方法來理解難懂的句子,略讀課文引導學生自覺運用這些方法,“交流平臺”對理解難懂的句子的方法進行了梳理、總結,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認識。
習作要求是“寫一個身邊的人,嘗試寫出他的特點”。通過本次習作,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人,發現身邊人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基于對本單元教材的整體分析,我以學生活動為主線,整合語文學習的各種要素,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活動,引領和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其學習過程就是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過程。教學活動突出語文課程的特點,突出學生的語文實踐——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突出生動活潑、探究性與交互性。這樣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在單元整體教學的設計中, 我將《童年的水墨畫》重在指導朗讀和背誦,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積累語言。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朗讀,并指導背誦。信息的歸納概括,引導學生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可以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想象畫面,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聯系上下文是第一位的方法,教學中要展開過程,引導學生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詩句,體會童年生活的樂趣。
《剃頭大師》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重點關注老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過程的不同之處,從而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知人物形象。利用課文中的信息和生活積累,對文中的形象、重點句子作出符合文意的解釋。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體會“我”給小沙剃頭的糟糕結果,以及小沙無所謂的反應與態度。對文本語言表達的形式作出符合文意的解釋。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在闡述理由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對人物形象的感受。
《肥皂泡》重點抓住“作者是怎樣吹肥皂泡”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圈畫出描寫作者吹肥皂泡的動作以及肥皂泡形狀的相關語句。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作者吹肥皂泡時動作的輕柔和肥皂泡樣子的嬌軟。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獨特的表達,結合課文內容以及生活 引導學生反復品讀第四、五自然段的相關語句,了解多姿多彩的肥皂泡,體會作者由肥皂泡產生的豐富想象,感悟作者內心的歡愉,以及對美好生活充滿希望的情感。經驗加以理解、感悟。文中還有一些這樣的句子,可以找一找,運用這樣的方法來理解。 引導學生反復品讀第四、五自然段的相關語句,了解多姿多彩的肥皂泡,體會作者由肥皂泡產生的豐富想象,感悟作者內心的歡愉,以及對美好生活充滿希望的情感。
《我不能失信》明確了本課將繼續這一單元語文要素的學習鞏固,即“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為學生獨立學習課文提供了閱讀指導。以孔子的名言導入,揭示了主要內容,再給出本篇課文學習的基本方法:結合課文內容,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難懂的句子,為教學提供了基本架構。
綜上所述,在設計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中,每個單元的“首篇課文”與“末篇課文”是兩大難點,也是重點,解決好這兩篇課文所體現出來的教學方法很關鍵。單元“首篇課文”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初步建立起對本單元知識的整體把握,重視學習方法的引導,滲透基本的研究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對整個單元的學習建立起新的單元學習目標和與前序學習之間的聯系。“末篇課文”一般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過程也不是簡單的知識整理、方法羅列,而是一種學習的指引和對單元整體再認識以及對后續學習的儲備。
審視單元整體教學的眼光是核心素養,進行教學設計的著眼點是核心素養,實施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核心素養。愿更多的老師推開單元整體教學那扇虛掩的門,拓展單元整體教學的視野,發現單元整體教學的奧妙,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坤.小學語文單元式整體教學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20.
[2]溫儒敏 陳先云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安徽省蚌埠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