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翠嬌 許志晉


[關鍵詞]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文獻計量;研究熱點;趨勢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圍繞這一重要思想,近年來國內學者進行了大量而富有成效的研究,且還在不斷豐富和發展,越來越成為學術研究的熱點之一。在研究方法上,文獻計量分析已成為研究知識領域動態發展規律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在社會科學研究中具有獨特的價值。本文借助VOSviewer和智分析軟件對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主題的相關研究文獻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文獻進行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
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研究熱點探究
(一)分析工具
在文獻計量分析軟件的選擇上,本文根據軟件特性、應用領域、繪制知識圖譜功能的不同,選取了VOSviewer和智分析軟件。VOSviewer適用于分析科學發展動態、科學研究概況和學科發展趨勢等,可對文獻的標題、關鍵詞、詞頻、共現、引文信息等進行分析,構造和繪制各個領域的知識圖譜,智分析自然語言文本挖掘軟件具有數據采集、數據清洗、數據挖掘及繪制知識圖譜等功能。
(二)數據采集
為了增加文獻計量可視化分析的準確性,本文選取了期刊影響因子高的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作為數據來源。在中國知網(CNKI)中以“‘核心期刊一Y’或者‘CSSCI期刊一Y’,且‘主題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或者‘題名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或者‘v subject一中英文擴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或者‘title一中英文擴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模糊匹配)”為檢索條件,共檢索出351篇相關文獻(檢索日期為2020年9月10日)。剔除無用文獻后,篩選出341篇符合條件的文獻。將341篇文獻以EndNote格式導出,建立數據庫。在EndNote軟件中將數據庫轉化為VOSviewer可識別的RIS格式,并把341篇文獻的題名、作者、單位、發表時問、摘要、關鍵詞以智分析所需要的Excel格式導出。
(三)研究熱點分析
在VOSviewer中導人數據庫,選擇“關鍵詞共現分析”(Co—occurence),將閾值(Minimum number of occurrences of a keyword)定為“3”,在714個關鍵詞中,70個符合閾值。剔除了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主題詞同義的關鍵詞后,仍有66個符合條件的關鍵詞,繪制出研究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關鍵詞共現圖(如圖1)。其中,顏色的異同、節點的遠近表示詞與詞之間的相關性,節點的大小表示關鍵詞頻次的大小。
由圖1的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可看出,目前國內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研究呈現出主題集中、內容多樣的特點。中間只有一個大圓圈表明研究主題集中;而“美麗中國”和“綠色發展”與其他詞共現的頻率很高,表明學者們對于“美麗中國建設”和“綠色發展”的關注度較高;小圓圈分布比較分散則表明學者們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研究注重從某些方面切人。從總體上歸納這些關鍵詞并對文獻進行整理分析可以發現,國內研究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熱點主要包含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背景、理論淵源、內涵、邏輯、價值、路徑六個方面。這六個方面主要是從整體上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行研究,對具體思想內容的深入研究較少。未來的研究趨勢是要進一步細化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研究,如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貫徹新發展理念、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等具體內容的深入研究。
通過對文獻進行整理分析可以發現,學者們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研究主題可以分為六大類。在智分析軟件中導入從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導出的341篇文獻,運用智分析軟件中的關鍵詞提取功能對背景(條件)、淵源(來源)、內涵(內容)、邏輯、價值(意義)、路徑六大研究熱點的關鍵詞進行提取,并以此對應文獻數量,繪制出關鍵詞——文獻數量柱狀圖(如圖2)。由圖2可發現,關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價值和意義方面的研究,相關文獻數量最多,有238篇文章,表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價值在此主題研究中最熱且相對成熟;關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內涵方面的研究有216篇,位居第二,是學者研究的重點;關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產生背景方面的研究有108篇,位居第三;而關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邏輯、實踐路徑和淵源方面的研究則依次排在第四、第五和第六位。
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熱點綜述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價值、內涵、背景、邏輯、實踐路徑、淵源六大研究熱點,從各個角度比較完整地解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本文按照文獻數量的多少,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研究熱點進行梳理分析。
(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時代價值
目前,學者們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時代價值方面的研究數量最多,位居第一,研究相對成熟。圍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價值,學者從理論與實踐、國內和國際等不同角度進行了闡述。其中,趙志強著重剖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意義,提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在新時期守正和創新了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吸收并升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生態智慧,拓展和創新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陳建明從實踐意義論述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價值,提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導,為推動構建人類生態命運共同體提供了行動指南,是解決我國生態環境難題的重要保證。邵鵬在論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價值時選取了理論創新和實踐意義兩個角度,認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創新在于其積淀與融合了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實踐意義在于回應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落實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和理念,促進了國際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發展。盛輝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美麗中國、生態情懷、催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角度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價值進行了探析。金瑤梅也從對國內理論創新角度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價值進行了分析,認為習近平重新設定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治國理政的高度,打造具有生態向度的“兩個共同體”,構建綠色社會治理和綠色發展的社會整體創新模式。周光迅、楊夢蕓著重探究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世界價值,認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發展中國家在解決生態環境發展問題上提供了科學思路,為建立新的世界經濟發展和生態格局提供了中國方案,為全球生態環境治理樹立了中國榜樣。
(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內涵
目前,在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研究文獻中,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內涵研究數量位居第二。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內涵進行了深入研究。徐水華、陳璇從生態法治觀、生態安全觀、生態民生觀、生態生產力觀、生態文明觀五個方面論述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內涵。秦書生、呂錦芳認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由七個方面構成,分別為總體思路、目標方向、思想觀念、關鍵問題、制度保障、抓住重點、國際合作。常紀文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認識論、范疇觀、發展觀、領導觀、系統觀、方法論、矛盾觀、治理論、歷史觀、法治觀十個角度論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內涵。段蕾、康沛竹從“生態環境也是生產力”的生態生產力角度、“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最終目的角度和“生態興則文明興”的人類文明角度,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內涵進行了深刻的闡釋。
(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產生背景
任何思想都不是憑空產生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產生也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目前,在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的文獻中,關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背景研究數量位居第三,主要是從國內背景和國際背景這兩個方面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產生進行闡述。李宏偉提出當前我國生態環境治理的任務任重道遠,以及人民對良好環境的迫切需要的國內背景,需要新的生態文明理論來指導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實際,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應運而生。劉希剛、孫芬認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經驗總結和跨越緊要關口的現實訴求,也是協調經濟與生態關系、凝聚世界人民力量共建美麗世界的需求。秦書生、楊碩認為環境惡化、氣候變化、資源危機,以及解決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國需要面臨的共同問題。黑曉卉、宋振航探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形成背景,提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在應對全球生態危機的國際環境下的戰略選擇、解決國內生態實踐困境的現實需求、應對我們黨執政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的實踐考驗,以及傳承勤儉節約和堅韌樸素的家風中形成的。
(四)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邏輯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成有其嚴密的邏輯。陳艷重點探究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成邏輯,提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邏輯是繼承和發展馬克思、恩格斯生態文明觀,文化邏輯是超越和升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態智慧,歷史邏輯是承接和開拓歷代中國共產黨人生態思想,實踐邏輯是不斷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個人成長歷程,社會邏輯是深刻總結以往的生態治理經驗。林宏彬研究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邏輯進路,提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從個人層面的民生觀到社會層面的綠色發展觀,再到國家層面的現代化強國觀,再到國際層面的生態合作觀的邏輯進路。王雨辰、汪希賢研究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內在邏輯,指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的生態本體論、生態方法論、生態價值論、生態治理觀是其邏輯演進過程。周楊研究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邏輯框架,提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由一條主線(即“發展”)、兩對矛盾(即“人與自然、人與人關系這兩對矛盾的和解”)、三大內容(即生態文明認識論、生態文明方法論和生態文明價值觀)和四對關系(即思想性與行動性的有機統一、歷史性與現實性的有機統一、個體性與社會性的有機統一、民族性與世界性的有機統一)所構成的理論體系。
(五)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路徑
指導實踐是思想的最終日的,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最終目的。國內學者對如何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行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探討,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實踐路徑。錢春萍、代山慶認為應通過樹立理念、建構長效機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搞好頂層設計等方法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到實踐中。黑曉卉、宋振航探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路徑,提出在經濟建設層面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政治建設層面要建立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在社會建設層面要養成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在文化建設層面要樹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念。陳俊研究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踐行路徑,提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應從培育生態文化、科學劃分生態責任、積極完善生態體制機制等三個方面貫徹執行等。
(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淵源
通過對文獻的梳理,發現多數學者從馬克思的生態思想、中國歷代領導人的生態思想和中國古代的生態思想這三個方面論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淵源。穆艷杰、魏恒通過細致探究馬克思生態文明思想,發現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關于人與自然和諧統一觀、人類文明興衰論、全面生產理論、自由人的聯合體中蘊藏的生態思想。陳俊認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吸取了毛澤東的經驗教訓,提出要將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協調起來;繼承了鄧小平運用法律手段保護環境的思想,提出要用最嚴格法律制度來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延續了江澤民加強國際化合作的思想,提出要加強同世界各國交流合作;升華了胡錦濤的戰略思想,將美麗中國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之一。郇慶治詳細論述了習近平在多次講話中提到并運用中國傳統生態思想的觀點,如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態文明自然觀,“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的生態文明經濟觀,“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的生態文明社會觀。
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研究趨勢分析
通過以上研究熱點分析可以發現,目前關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研究多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其他學科研究較少;學者單獨進行研究的較多,學者合作開展研究的較少;從整體上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行研究較多,深入研究具體思想內容較少;從理論層面研究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較多,從實踐層面研究的較少;用定性方法研究的較多,定量研究方法運用的較少。因此,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還有較大的研究空間,未來可沿強化多學科研究、加強學術合作、研究內容細致化、加強與地方實踐結合等方向繼續深入,并嘗試借助大數據分析方法開展相關研究。
(一)強化多學科交叉研究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單從經濟、政治、環境等學科開展研究容易導致研究視角狹窄,無法全面闡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難以挖掘其蘊含的更多價值。未來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研究應拓展研究視角,加強從哲學、技術、文化、黨建等相關學科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研究,如從哲學角度解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蘊含的哲學原理,運用生態技術手段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蘊含的生態技術思想落實等。
(二)深化學者交流合作
學者合作能集各學者之長,發揮1+1>2的作用,因此學者合作非常重要。目前研究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作者之間的合作較多,但頻次較少,多為一次合作,長久合作的少;同學科合作的多,跨學科合作的較少。未來學者之間可加強交流合作,尤其注重與不同學科的學者進行交流合作,從不同學科多角度、深層次地研究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三)細化研究主題
目前,學者在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價值、內涵、背景、邏輯、路徑、理論淵源等方面的研究較多,從整體上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行了研究,但對具體思想內容的深入研究較少。未來需要細化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研究,如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貫徹新發展理念、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等具體內容的深入研究。
(四)加強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地方具體實踐結合的研究
目前,學者大多是從理論層面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行研究,而關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地方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地方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方面的研究很少。理論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檢驗和發展,才能變為物質力量。因此,未來需要注重實踐研究,在充分理解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摸清和掌握地方各方面條件的基礎上,加強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地方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結合,推動地方生態文明建設。
(五)重視大數據分析方法
隨著云計算、智能化工具的產生,大數據分析方法在學術思想和研究工作中的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得到重視。通過高效的算法、模式,采取檢驗、聚類、分類、時間序列等方法對全部數據進行分析,繼而進行可視化表達,生成圖表,使數據能夠清晰、完整地呈現出來。這可以幫助研究者挖掘學術文獻中研究對象的量化關系,為研究者的理論研究及創新提供新思路。目前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研究方法多為文獻研究法和定性研究方法。未來可以更多運用大數據分析方法進行研究。如對習近平關于生態文明思想的文章、報告、談話、講話、賀信、指示、批示等論述文本數據建立數據庫,運用大數據分析方法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相關文本數據進行數據化研讀,按時間對抽取的關鍵詞進行數據運算,并繪制相應的知識圖譜,為定性研究提供量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