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爾洪·麥麥提明
【摘要】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高校少數民族學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能夠激勵少數民族學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積極進取,從歷史中汲取力量,并在新征程中實現新作為。文章首先分析高校少數民族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分析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學習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存在的問題,最后指出高校少數民族學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路徑。
【關鍵詞】高校;少數民族學生;黨史學習教育
黨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對高校的少數民族學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一方面可以幫助少數民族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認知,另一方面能夠提升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開展黨史教育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受到高校課程體系、黨史學科歸屬問題以及黨史教育定位等因素的影響,高校少數民族學生開展“黨史”教育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對此,文章從高校少數民族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性、存在的問題以及黨史學習教育的路徑三個層面入手進行分析。
1針對高校少數民族學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性
1.1堅定少數民族學生的理想信念與愛國愛黨情感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扭曲,比如:利益至上、拜金主義等,少數民族學生也不例外。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黨史教育,對黨史的傳承與弘揚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人民面對列強入侵與人民飽受欺凌時英勇斗爭,有無數的愛國人士為了中國的解放奉獻了自己的一生。通過黨史學習,有助于幫助少數民族學生了解我國歷史上英雄人物的愛國之情,感受他們的報國之心,有利于促進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與人格。
1.2利于推動馬克思主義在少數民族學生中的傳播
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尚未完全形成,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同時,面對較為嚴峻的就業形勢,導致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觀念與價值觀念受到非常不利的影響。在高校少數民族學生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可以引導學生追求更高的人生價值,能夠肩負起黨和國家賦予的重任。除此之外,對高校少數民族學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中國共產黨接受并選擇馬克思主義的必然性與重要性的理解,實現中國馬克思主義在少數民族學生中的傳播與發揚。
1.3增強少數民族學生應對挫折時的心理適應能力
少數民族學生同樣面臨著嚴峻的社會競爭與就業壓力,在步入社會以后,學生往往會面臨著較大的挫折感。除了就業帶來的挫折感,還包括生活、情感以及人際交往多個方面。很多學生都難以積極應對并正確處理,進而出現一系列的負面情緒,甚至是做出極端的事情。學習黨史,一方面能夠充分發揮共產黨發展史這一教科書的精神價值,另一方面可以讓少數民族學生能夠堅定自身的理想與信念,能夠在工作與生活當中努力奮斗。
2高校少數民族學習黨史學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2.1少數民族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主體地位相對較低
在高校少數民族學生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教師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且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因素,處于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的主體地位。與此同時,受到我國“師道尊嚴”傳統思想的影響,少數民族學生在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只能夠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內容,針對教師講解的內容,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會提出自己的想法,多數學生不會質疑教師所講授的內容是否科學。這種情況下,教師處于一種較高的地位,弱化了少數民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形成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地位不平等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這種教育方式限制了少數民族學生的發展。在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學習黨史的積極性比較低,而且主動性較弱。
2.2少數民族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方式較為單一
現階段,很多高校對少數民族學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時,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把黨史的理論灌輸當成是思政教育的方式。它所具有的主導性與單向性特征,能夠對少數民族學習黨史學習教育產生一定的影響。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元化,促使學生的思政水平表現出多層次特征,這意味著少數民族學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呈現出認知能力多層次性與接受水平多樣性的特征。所以,高校少數民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切忌只是依賴于理論灌輸的方式。從教學實踐來看,部分高校少數民族學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未能夠發揮各類學習載體的價值。比如:中共黨史教育網站資源等,雖然很多高校開展了少數民族學生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但是并未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3少數民族學生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未實現常態化
第一,從學科屬性來講,黨史并未有明確的歸屬。結合當前的理論研究成果,學者更加傾向于將黨史歸屬于歷史學一級學科或者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等。由此可見,黨史的歸屬在政治學與歷史學等學科當中游離,非常容易產生黨史歸屬邊緣化現象。這種情況下,高校難以針對黨史學科清晰地設置教學課程,促使黨史教育活動難以實現常態化。第二,高校設置的黨史專業課程比較少,進而造成黨史學科基礎薄弱的問題。少數民族學生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高校通常會見黨史課程內容融合到其他課程當中,導致教學內容得不到有效的落實。由于黨史教學活動未實現常態化,所以少數民族學生的黨史學習教育呈現出一定的片面性。第三,高校少數民族學生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未達到預期的效果。課堂是高校少數民族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主陣地,對黨史教育和黨的理論宣傳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除了課堂黨史教育之外,還需要開展各種類型的黨史教育實踐活動。例如:組織學生參觀革命遺址,革命紀念館等。雖然部分高校已經組織了相關的黨史教育實踐活動,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很多學生與教師都將這種實踐活動當成是一種簡單的形成,并未能夠鞏固與拓展課堂中的黨史學習教育知識,實踐活動教育效果不明顯。由于黨史教育實踐活動常態化落實不足,導致黨史實踐教學活動效果未達到預期的效果。
3高校少數民族學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路徑
3.1黨史教育進隊伍,利用主線推動宣傳
為了幫助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更好的學習黨史,學校方面要注重對教師的能力培養,打造出一個專業的團隊,讓教師能講黨史,會講黨史,善講黨史,開拓出高校少數民族學生黨史教育教學的新局面。借助于各種主題班會活動,比如:傳承錫流精神,做時代新人。學校可以組織微黨課教育活動,讓學校的黨員教師主導“講黨史,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活動。活動結束以后,教師可以相互溝通,分享教育心得。通過教育講解,幫助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學習黨史,通過學習活動,增強學生的感悟。學校可以組織黨員教師開展思政公開課,通過賽課活動深入挖掘其中的黨史知識,提升黨史的教育效果,幫助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更好的學習黨史。
3.2將黨史教育和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在一起
通過實踐活動,提升黨史教育的時效性。對此,學校方面可以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形式,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興趣愛好,把黨史教育內容融合到各類實踐活動中,營造出良好的黨史教育氛圍和環境,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黨史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增強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心,進一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學校方面可以開展獻禮建黨一百周年的主題教育活動,讓高校少數民族學生能夠同心向黨。除此之外,還可以組織桃之韻創意競賽,培養高校少數民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與文化培育充分整合在一起。在建黨百年之際,要把握這一重要節點,把黨史教育融合到各種紀念日中,比如:參觀革命烈士的陵園等,借助于當地的各類紅色資源,讓歷史場景重現,提升黨史教育的影響力,讓黨史教育更加有效。帶領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參加紀念五四運動教育活動,讓黨史的學習教育形式內涵更加的豐富。
3.3借助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教育模式
通過“黨史”教育,可以幫助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與抱負,讓紅色基因引領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成長與發展。在“黨史”中,蘊含了非常豐富的精神財富,可以激勵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成長。為了提升“黨史”教育有效性,需要采取適合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方式,激發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學習黨史的興趣與熱情,讓高校少數民族學生了解黨的發展史,做好接力棒,講好過去的故事。對此,可以借助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比如:借助于微信公眾號,推出“網上重走長征路”暨促進黨史教育的競答活動,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讓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接受“黨史”教育,激發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的熱情,可以主動參加黨史教育線上競答活動。借助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育模式,讓紅色基因能夠浸潤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心田,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并培養他們對民族的自豪感,幫助廣大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使其成長為社會主義發展的可靠的接班人。
3.4采取多元化形式開展黨史教育工作
利用多元化的形式,開展黨史教育工作,可以實現紅色基因有效滲透。為了提升黨史教育有效性,需要讓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一定的感悟,根據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心理特征,借助于他們喜歡的方式,讓黨史教育具有趣味性格吸引力,實現紅色基因傳承和發展。對此,可以借助于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喜歡的話語體系進行表達,然后采取他們容易接受的形式傳播黨史,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提升黨史教育的影響力,讓黨史教育具象化,增強黨史教育的影響力。與此同時,還可以讓相對靜態的歷史呈現出一種可親近的青春樣貌。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話劇或者rap等教育形式,組織“聽黨話,跟黨走”的教育活動,比如:組織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參觀革命紀念地,感受紅色基因。利用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各種革命圣地的方式,增強黨史教育的趣味性,將紅色基因更加有效的滲透到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思想中。
3.5進一步強化少數民族學生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的主體地位
第一,加大對黨史課程的學習力度。課堂是少數民族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主陣地,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課堂教學活動具備極強的系統性,能夠更加系統的傳授黨史的有關理論。此外,課堂教學活動具有一定的權威性,通過課堂教育,可以將黨史有關理論知識傳遞給學生,達到一種正本清源的境界。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黨史學習教育,用黨的奮斗歷程與偉大成就鼓舞少數民族學生的斗志,能夠讓少數民族學生形成砥礪的品質。高校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應該積極學習黨史課程,此外還包括毛澤東思想等公共課程。根據歷史的縱向進程,進一步把握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發展所帶來的影響。高校少數民族學生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要科學的把握共產黨擔負歷史使命的必然性,能夠從馬克思主義立場出發,利用其觀點與方法等處理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堅定少數民族學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并促使少數民族學生主動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工作中。
第二,全面分析領導人的著作與黨的重要文獻資料。高校少數民族學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要以領導人的相關講話作為指導。學習教材理論知識,能夠進一步加深對黨的歷史的理解,學習黨的領導人的著作,能夠更好地把握核心思想。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可以結合教材學習領導人的著作,可以更好地了解黨的領導人思想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并準確把握完整的框架體系。黨的重要文獻中記錄了黨的發展史,充分體現出黨在各個階段的方針與政策,可以幫助少數民族大學生進一步了解黨史,同時,黨的重要文化也是深化黨史學習的重要參考依據。因此,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應該充分考慮到自身的實際情況,全面分析與了解領導人的相關著作等,把握黨的發展史,深化自身對黨史的認知,感受黨史的教育價值。把黨史與自身的學習實踐充分融合在一起,有效的深化少數民族學生在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大學生肩負著民族發展的重任,同時也是祖國的未來,少數民族學生也不例外。在建黨百年之際,站在第二個百年奮斗征程的新起點,引導少數民族學生學習黨史,可以幫助廣大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與抱負,可以實現“黨史”中所蘊含的寶貴精神財富,實現黨史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郎永杰.高校要圍繞立德樹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N].山西日報,2021-06-08(010).
[2]嚴倩,夏從亞.高校思政教育應緊扣黨史學習教育[N].云南日報,2021-06-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