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梅


【摘要】教師針對新教授內容的巧妙設計,是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的訓練,以及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自主性及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數形結合;課堂教學;解決問題
二次函數是初中數學重要的內容之一,對此,教師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比較、歸納等環節探尋建構個體知識的“證據”,幫助學生逐步認識二次函數的本質,內涵與特征。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發現,有的教師對函數內容的教學,雖然知道“數形結合”思想的重要性,但存在教師只注重了“數”而忽略“形”或是只注重了“形”而忽略“數”,未能“數”與“形”有機統一。本文概述人教版《22.3實際問題與二次函數》的教學實例,再談“數形結合”。
一、探尋從特殊到一般變化,發現規律——尋規
在講授二次函數時,教師一定要把握一個原則,由特殊到一般的的思想方法。
在掌握y=ax2+k(a≠0)的圖像和性質后,再引導學生去探究y=a(x-h)2的圖像及性質,類比y=ax2+k(a≠0)的圖像及性質,進行觀察,比較,歸納,總結出拋物線的開口方向,頂點坐標,對稱軸,增減性,極值等。在注意到頂點坐標(0,k)和(h,0)時一定注意兩者的區別和聯系,這樣的探究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生識圖能力和畫圖的能力,并建立起圖與式的對應關系,更好的凸顯了“數”“形”結合的思想。以此類推,我們系統的學習函數y=a(x-h)2+k的圖像與性質時就注意到,實際是將函數y=ax2(a≠0)的圖像通過平移得到的,頂點坐標(h,k)和前三個頂點坐標作比較,歸納它們的區別和聯系,再一次體會到“數”和“形”的結合。
二、引導建構知識遷移圖,識別問題證據——導據
例如在進行《二次函數與實際問題》時就可以這樣引入課題,首先板書課題“22.3實際問題與二次函數”先來回顧二次函數有哪幾種特殊的結構式及其草圖,然后引導學生寫出y=ax2+bx+c(a≠0),這里只強調了a≠0條件,對于b,c沒有特殊強調,
學生結合解析式去對應的解決二次函數的問題,學生會條理清晰的將問題就會化繁為簡。
三、建立函數模型,經歷問題解決過程——立本
例:如圖的拋物線形拱橋,當水面在l時,拱橋頂離水面2 m,水面寬4 m,水面下降1 m,此時水面寬度為多少?水面寬度增加多少?
提出問題:
(1)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小組合作,找出方法)。
(2)如何建立適當的平面直角坐標系(小組合作,并展示成果,學生上黑板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
(3)如何結合圖像設出適合的解析式(學生思考完成)
(4)如何結合圖像確定點的坐標,再確定解析式?(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并上黑板展示)
(5)怎樣結合解析式解決實際問題?(師生共同完成)
學生通過建立的五種平面直角坐標系再次展開討論,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目的,是要確定拋物線的圖像,而確定圖像一定要有點的坐標,那如何確定點的坐標呢?每個象限內點的坐標都有特點,坐標軸上的點也有特點,這時再讓學生進行思考,并且小組交流討論,然后讓學生在黑板上進行標注,讓學生感受到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解決問題的強大魅力。緊接著要根據建立的坐標系設出合適的解析式,這就是前面復習二次函數網絡圖的真正目的,為學生在解決此類問題提供最好的方法。此時教師和學生一起分析圖像,圖(1)圖(4)可設解析式為y=ax2+k,圖(2)可設解析式y=ax2,圖(3)可設解析式為y=ax2+bx,還可設解析式為y=a(x-h)2+k,還可設解析式為y=a(x-x1)(x-x2),都能輕松的解決拋物線的解析式,圖(5)可設解析式y=a(x-h)2+k。結合所設解析式,讓學生選擇最恰當的圖像及確定的解析式解決問題,此時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解題,并講解。
學生在解決這一問題時,首先建立了如上圖中,圖2的平面直角坐標系,設出解析式為y=ax2,帶入對應的點的坐標確定解析式為y=-1/25x2,求出點的坐標(5,-1)時,學生疑惑了,有的學生回答打1米的柱子。有的學生回答打15的柱子。教師實時引導點撥,結合圖像先確定(5,-1)這個點的坐標,結合圖像后,學生就不難理解了,要打16-1=15米的柱子。如果選擇圖(1)則設解析式為y=ax2+k,學生很快確定出函數解析式y=-1/25x2+16,并能確定點的坐標是(5,15),此時,問題能很快得出結論。要打15的柱子。這道練習題再一次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的重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一題多解的能力。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深刻感受到二次函數的解析式及其圖像的魅力。“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能讓許多復雜的,難以理解的問題簡單化,形象化,直觀化,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了質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