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云潔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落實與發展,我國的教育體制由應試教育逐漸向素質教育轉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建設性人才,成為了我國教育的主旋律。為此,各學科教師在開展教學課堂的時候,需要明確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一切教學活動從學生的生活出發,以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為目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切實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實現自身的進步和發展,以此來構建以生為本的高效課堂。本文就小老師模式在生本課堂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初步的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小老師模式;生本課堂;應用策略
引言
新課程教學標準中強調學生才是教學的根本,這一理念徹底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思想。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采取“小老師”的教學模式,讓學習成績好、進步快、綜合素質高的學生當老師,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然后在此基礎上高效的構建生本課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合作探究能力,全面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一、小老師模式的概述
“小老師”又稱“小先生制”,是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在20世紀初,為了普及鄉村教育而提出的一種教育形式,踐行的是“即知即傳人”的原則,在這一制度中,陶先生認為“小孩子隊伍里最進步的小孩”也可以做老師,誰先體驗了這種生活誰就有資格做這方面的老師,而這個老師無關乎年齡和職業。
在新時期的教學發展過程中,關于小老師模式,雖然依舊保留著學生擔任小老師的形式,但在吸收了先進教學理念之后,衍生出了更具科學性和時代性的定義:小老師模式指的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擔任老師,在遵循教師準則、借助教學工具的情況下,根據真實情境開展教學活動的一種教育方式,旨在實現“人傳人”目的,促進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
二、小老師模式在生本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一)課前準備:先學后教
所謂的先學后教,指的就是在以生為本教學理念下,小老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即課前預習,對所教課文中的生字詞、文章結構、主要內容、課后習題等有一個初步的把握,在此基礎上開始進行教學。
首先是關于課文中生字詞的預習,主要可以分為三步:第一步,在朗讀的過程中,將遇到的生字詞圈出來,并將其抄寫到一張紙上。第二步,借助字典等工具,對課文中不會寫、不會讀的生字詞進行查詢,并對其讀音、含義等做好標注。第三步,想辦法對難記的、容易混淆的生字詞進行理解與掌握。
其次是關于文章內容的預習,同樣分為三步:第一步,在初次閱讀文章之后,自主搜集與之相關的背景資料。第二步,進行二次閱讀時,用筆勾畫出文章中的關鍵詞句及精彩之處,并對自己存在疑問的地方作出標記。第三步,結合課后習題進行思考,通過精讀課文嘗試自行尋找問題的答案。
如此,在自身全面掌握的基礎上,就做好了教授他人的準備工作。
(二)課上教學:即知即傳
在“小老師”進行準備工作的時候,教師需要對其進行指導、檢驗和評價,鼓勵學生自主設計預習成果的展示方案,爭當“小老師”。
首先,在課堂教學剛開始的時候,隨機抽選一味學生充當“小老師”,對其他同學關于生字詞等基礎知識的掌握進行聽寫和檢查,根據檢查的結果及時發現學生們在生字詞等基礎知識的學習中存在的普遍問題,然后以此為依據制定教學的內容和方案,實現“以學定教”。
其次,課文中的字詞的讀音是學生經常混淆的知識點,“小老師”可以從學生的思維角度出發,尋找更適合學生理解與記憶的方法,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讀音。例如,關于“酵”字的讀音,很多學生會因為生活習慣將其當做多音字,讀作“xiào”,而實際上這個字只有一個讀音就是“jiào”,小老師可以分享自己想到的區分方法,如牢記“教堂里離不開教父,而家里離不開酵母”,以此來加深對“酵”字正確讀音的記憶,達到即知即傳人的目的。
(三)課后鞏固:學以致用
新課改的教學要求轉變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主次關系,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展示欲望,為此,學校應該號召家長為學生創設更多施展才華的情境與機會,讓學生真正能夠做到學以致用。
例如,《弟子規》作為經典誦讀的典范,是小學生的必讀刊物之一。為了加深學生對《弟子規》內涵真諦的掌握,教師可以聯合家長舉辦全員參與的誦讀活動,由學生充當“小老師”,結合自己在學校學到的《弟子規》內容為家長進行講解,并定期檢查家長的誦讀情況,確保家長的誦讀水平達到合格標準。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僅體會到了誦讀的樂趣,以及當老師的成就感,同時還真正領略了先賢圣人的智慧。
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提倡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需要積極構建生本課堂,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小老師”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和平臺,在教師的指導和調節下,踐行“即知即傳人”的教學原則,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全面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范煜. 核心素養背景下“小老師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行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9.
[2]何麗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小老師”作用淺談[J].中國校外教育,2016(S2):17.
陜西省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