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麥蓋提縣刀郎舞是新疆維吾爾族的一種獨特的舞蹈類型,以展現古代麥蓋提刀郎人在森林中狩獵生活為主要內容場景,是葉爾羌河流域的一種古老民間舞蹈。而在當今世界文化大融合發展的情況下,新疆維吾爾族麥蓋提刀郎舞蹈在內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也隨之受到沖擊。對此,本文對麥蓋提刀郎舞的功能與價值,及就如何實現對當代維吾爾族麥蓋提刀郎舞的有效保護與傳承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麥蓋提縣刀郎舞;功能與價值;傳承
【中圖分類號】J72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03-094-02
麥蓋提縣刀郎舞蹈,隸屬于刀郎文化的一種,整個舞蹈內容充分再現了古代刀郎人的狩獵生活,蘊含著濃郁的塞外氣息,舞姿粗獷矯健,給人以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麥蓋提人民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用自己的智慧創造出了刀郎舞,現如今,如何實現對刀郎舞的有效保護與傳承,并讓刀郎舞蹈走出麥蓋提、走出新疆,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麥蓋提地區刀郎人舞蹈文化,亟待解決。
一、麥蓋提刀郎舞的功能與價值
(一)功能
第一,傳承功能。文化的傳承是在歷經歲月洗禮后經過去粗取精、逐漸積累傳承的過程進行的,人作為文化傳承的橋梁,是促使文化得以傳承、創新、發展的關鍵所在。刀郎舞經過漫長的發展,成為了刀郎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同時刀郎人的歷史與文化也借助刀郎舞實現了傳承與發展。
第二,娛樂功能。在以往信息閉塞的時代,對于生活在沙漠綠洲中的刀郎人來說,娛樂項目少之又少,刀郎舞的存在,便成為了部落族人消除疲勞、提供娛樂的重要渠道,也成為了刀郎人精神的寄托,在交流的過程中實現情感與信息的傳遞。
第三,凝聚功能。作為一種集體性的民間舞蹈,刀郎舞體現出沙漠綠洲刀郎人所獨有的生活方式,他們能夠以歡快的節奏帶動群體參與到其中,通過參與舞蹈來釋放身心壓力,讓人們在載歌載舞的歡快氛圍中結交朋友,加強人際關系往來,增強凝聚力。
(二)價值
首先,刀郎舞表現出較強的健心價值。刀郎舞是刀郎人自娛自樂的一種方式,沒有任何參與條件限制,人們能自由地參與到舞蹈中,并借助各種游戲形式來傳遞出積極向上的力量,精神的放松與情感體驗上的收獲,促使參與者從中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其次,較強的健身價值。刀郎舞是以刀郎木卡姆為伴奏,在優美且獨特的旋律中翩翩起舞,舞蹈步伐豪邁且動作充滿力量,展現出了刀郎人狩獵時的姿態,從節奏到力量再到動作,都能夠促使參與者實現身體的鍛煉,健身價值凸顯。最后,旅游價值。在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引導下,新疆地區與外界的溝通聯系隨之增強,沙漠公路的修建使得其交通越加便利,進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麥蓋提刀郎人及麥蓋提刀郎舞隨之走進大眾視野。麥蓋提刀郎舞所具備的地域性、民族性、互動性,使麥蓋提刀郎舞的旅游開發價值凸顯,游客在欣賞或者參與的過程中,通過體驗可以拉近與刀郎文化的距離,這對當地旅游業的發展以及麥蓋提刀郎舞的傳承而言價值非凡。
二、麥蓋提刀郎舞保護與傳承對策
麥蓋提刀郎舞作為葉爾羌河流域的古老民間舞蹈文化,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保存得較為完好,這是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而如何實現對刀郎舞的有效保護與傳承,則需要從以下幾點來落實:
(一)保護對策
實現對刀郎舞的有效保護,關系到了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繼承與發展,在實際踐行中,需要以保護刀郎舞的原生態性為基礎,進而實現刀郎舞的傳承與發展。具體而言:第一,要提高對傳承人的保護,加大對傳承人的培養力度。針對民間老藝術人要加大保護力度,當地政府可從經濟到政策都給予一定的扶持,同時要注重對刀郎舞傳承人的培養,構建出老年、青少年、兒童這一階梯式的傳承人培養模式。這一點在麥蓋提地區現狀還是比較樂觀,定期在國家和自治區政府的扶持下為德藝雙馨的老藝人頒發“省級非遺傳承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證書,并補貼一定的經濟收入,這樣使得刀郎舞蹈有了更好的繼承和發揚。第二,落實原生態保護措施。在2018年12月10日發布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明確提到加強文化遺產區域性整體保護和培育文化生態,其就為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刀郎舞蹈作為一種原生態的民間傳統舞蹈藝術形式,刀郎舞在當地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這也是刀郎舞賴以生存并得以傳承與發展的根基。因此,這就需要注重對這一原生態場的保護,把生態文化建設得到法律的保護,更能確保原生態文化得以傳承發展,進而才能夠為刀郎舞的傳承發展提供沃土。第三,兼顧適度開發。在加大對原生態保護的同時,還需要意識到借助適度的開發是對刀郎舞實現有效保護的最合理的方式,將原本獨特的民族文化資源進行合理的轉化,形成旅游資源、經濟資源,進而借助宏觀環境讓麥蓋提刀郎舞這一民間藝術形式,走出新疆、走向世界,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刀郎舞、關注刀郎舞,實現刀郎舞的綜合價值,這樣才能夠促使刀郎舞得到更好的保護與傳承。
(二)傳承對策
1.從生活走向舞臺再返回生活
為了實現麥蓋提刀郎舞的有效傳承,可將刀郎舞從刀郎族人的生活推向舞臺,借助舞臺來展現出刀郎舞的魅力,并實現刀郎舞的傳承與發揚光大。“藝術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自1993年開始,刀郎舞就開始被當地人帶出沙漠綠洲,2010年4月麥蓋提縣老、中、新三代藝術家參加了第十四屆CCTV青歌賽,以艾山亞亞、玉山亞亞、帕提古麗等民間藝術家,邊唱邊跳表現麥蓋提地區原生態的刀郎音樂舞蹈,無不動容所有觀看表演者。以及蓋提縣歌舞團2015年排演的一部大型民族歌舞劇《永行的刀郎》,以現代文化為引領,繼承和發展傳統麥蓋提刀郎舞文化的作品,這些作品向我們展示了麥蓋提刀郎原生態舞蹈文化,借助舞臺使原生態舞蹈再一次震撼著我們,然而讓麥蓋提刀郎原生態舞蹈文化走向國內乃至世界的舞臺,仍然是任重而道遠。為了進一步推進刀郎舞的傳承與發展步伐,除將刀郎舞搬上大舞臺外,還可積極借助現代媒體平臺,通過互聯網這一渠道,實現對刀郎舞的進一步宣傳,讓全世界人民都能夠感受到刀郎舞的魅力。“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舞蹈亦是如此,院校不是唯一繼承和發展刀郎舞蹈的地方,如果學生不回歸于鄉土和民間,沒有民間的實踐基礎,學院派的民間舞永遠是沒有厚重感,“肢體和內在將永遠不會統一”,在刀郎舞蹈走向大眾視野的同時,更要刀郎舞蹈扎扎實實返回群眾中去,特別是學院派一定要“到實踐中去檢驗真理”走進人們生活中來,這樣才不失于麥蓋提地區刀郎舞蹈走到今天的初衷,也是刀郎舞背后的文化底蘊所在。
2.借助教學實現傳承
通過對民族文化傳承路徑相關資源的研究,學者們對以教育促進民族文化傳承達成共識。目前,新疆各大高校先后將刀郎舞融入到課程體系建設中,設置相應的教學課程,通過教學實現對刀郎舞傳承的進一步規范,雖然已初步取得成效,但仍存在不足。為充分發揮教育在刀郎舞這一特色民族文化傳承中的作用,在實際踐行中,或許還可借助如下方式來實現進一步的優化與完善:一是圍繞刀郎舞傳承開發相應的校本課程,集合專家學者、高校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刀郎人等,溝通打造出完善的課程體系。二是可針對教師與學生定期開展民族文化主題活動,通過對民族文化深入了解,培養其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以此為基礎構建民族文化傳承機制,同時借助教師與學生民族文化自豪感提升帶來的輻射作用,將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傳遞至家庭、社區,拓展影響圈,促使大眾對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達成共識,為切實實現刀郎舞的有效傳承奠定基礎。三是可將刀郎舞作為特色納入中小學學校的課間操活動中,充分發揮環境推動引導機制,在保留地域特色的同時,增強學生們的民族認同感,傳承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3.基于“原生態”實現創作傳承
對于刀郎舞的傳承與發展,需要在保護刀郎舞原生態的基礎上,借助二度創作來實現刀郎舞的創新。保護、傳承與創新是促使優秀傳統民族文化得以源遠流傳的關鍵所在,但創新不是“中西結合”、強調宣傳和創作或過于繁瑣、華麗,而是對麥蓋提刀郎舞蹈有一個“度”的創作;在尊重文化、尊重刀郎藝術、在群眾基礎上賦予刀郎舞生命活力;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適度開發,在傳承的過程中進行適度創新,創作出與當地群眾生活相聯系、更接地氣的刀郎舞蹈,守住麥蓋提刀郎舞的根。
三、總結
麥蓋提縣刀郎舞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刀郎人智慧的結晶,透過麥蓋提刀郎舞呈現出沙漠綠洲中少數民族獨特的文化,展現了刀郎人的高貴品質以及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力量。本文在闡述刀郎舞形成、風格特點、功能、價值的基礎上,從刀郎舞的保護與傳承角度提出了具體建議,以期為實現麥蓋提刀郎舞有效傳承注入微薄力量。
參考文獻:
[1]路明,李季蓮.維吾爾族刀郎舞的地域文化特性[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2(03):84-86.
[2]王梓霏.刀郎舞在傳統民俗禮儀中的功能——以“久萬托依”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7,4(06):66-69.
[3]李靜.維吾爾族刀郎舞音樂的藝術分析[J].北方音樂,2016,36(12):20.
[4]張帆.新疆維吾爾族刀郎舞蹈的形成與特點[J].黃河之聲,2013,(06):72-73.
[5]周吉.刀郎木卡姆的生態與形態研究[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6]資華筠編.舞蹈生態學[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2.
[7]費宗惠,張榮華編著.費孝通論文化自覺[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8]尚昌平.刀郎[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馮寶江,男,山西運城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舞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