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云

摘要:目的:分析對于肺癌伴癌性疼痛患者采用中醫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對照組為常規護理,觀察組聯合應用中醫護理。結果:2組的VAS癌性疼痛評分較高P>0.05,護理1周、2周觀察組的VAS癌性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于肺癌患者采用中醫護理可有效緩解其癌性疼痛度。
關鍵詞:癌性疼痛;肺癌;中醫護理;效果
肺癌近年來的發病率較高,該疾病也是危害性極高的惡性腫瘤疾病,隨著病情進展特別是進入肺癌晚期患者存在癌性疼痛情況,持續性的疼痛癥狀對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影響,容易使患者產生睡眠障礙以及食欲減退等情況。隨著負性情緒的加重使得患者出現疼痛敏感度上升,進一步對患者的病情控制和生存質量造成影響,所以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緩解癌性疼痛意義重大[1]。以下將分析對于肺癌患者采用中醫護理在緩解其癌性疼痛中的臨床效果。
1資料以及方法
1.1臨床資料
抽取2019年2月~2021年4月本院70例肺癌伴癌性疼痛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齡52~86歲,均值為(69.8±1.5)歲。對照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齡53~85歲,均值為(69.7±1.6)歲。2組各項基礎資料具備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為常規護理,如藥物鎮痛護理,飲食護理,病情監測以及健康宣教等;觀察組聯合應用中醫護理,方法為:(1)中醫情志護理:在對患者進行各項護理時了解其心理狀態,并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給予情志護理。例如通過護患溝通以及認知干預等調整其心理狀態,積極協助患者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并向其講解負性情緒對于病情控制和癌性疼痛改善的不良影響,利用清心靜養法以及五志相勝法等促使其心態恢復平衡;(2)經絡腧穴按摩護理:選擇合谷、云門以及足三里和內關等穴實施按摩,并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向其講解穴位按摩的正確方法,從而幫助緩解局部酸脹腫痛,改善患者的舒適度;(3)移情易性護理:在護理中充分轉移患者對于疼痛的注意力,促使其放松身心,充分結合其興趣愛好為患者播放音樂,從而幫助移情易性并緩解疼痛感;(4)安寧神志護理:鼓勵患者逐步建立寧靜的心理狀態,例如通過保持靜坐使身心放松,引導患者閉目養神,并想象雪山、海邊或者草原等美麗場景,達到愉悅身心的目的,進一步緩解其心理焦慮等負性情緒狀態,提升其睡眠質量;(5)起居飲食護理:為患者營造優良的休養環境,做到溫濕度適宜以及空氣流動和新鮮,避免強光刺激。嚴格控制探視人員的數量以及時間,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同時結合患者的喜好等指導科學膳食避免發生便秘,確?;颊叩臋C體營養狀況;(6)中藥鎮痛護理:在中醫的指導下應用中醫藥,如千里光、甲珠、冰片以及透骨草等,研磨為粉,并混合白酒將藥物調治為藥糊狀,敷于阿是、云門以及足三里等穴,從而發揮中藥鎮痛的作用。
1.3評價標準
應用VAS評分法對于患者的癌性疼痛程度評估,0分~10分,其中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烈疼痛。
1.4統計學方法
文中數據行SPSS22.0分析,計量資料數據標準差為(),組間數據行t檢驗,計數資料為[n(%)],組間數據行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組的VAS癌性疼痛評分較高P>0.05,護理1周、2周觀察組的VAS癌性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近年來肺癌的發病率有所上升,該疾病的發生隱匿性較強,部分患者在早期的癥狀不明顯,隨著病情進展進入晚期患者的癥狀加重,特別是癌性疼痛情況較為顯著,對患者的心理狀態生存質量均造成嚴重影響[2]。祖國中醫學則認為,肺癌患者的癌性疼痛往往與經絡痹阻、毒邪內陷以及瘀血阻滯等有關,通過運用中醫護理能夠充分發揮中醫特色手段,幫助改善患者的舒適度并提升其生存質量,緩解癌性疼痛。例如進行經絡腧穴按摩,對于局部穴位產生良性刺激,可充分發揮解痙止痛以及疏通經絡等功效[3]。對患者進行中醫情志護理,有利于解除患者的思想負擔,緩解心理應激反應。配合中藥鎮痛護理,能夠充分發揮中藥的鎮痛作用,改善疼痛閾值并緩解疼痛感受。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后疼痛評分低于同期對照組。表明中醫護理的運用,能夠有效提高肺癌癌性疼痛患者的臨床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對于肺癌患者采用中醫護理可有效緩解其癌性疼痛度。
參考文獻:
[1]亢菊萍,王金萍. 中醫護理在Ⅲ~Ⅳ期肺癌中的應用效果[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24):196-198.
[2]張黎丹,劉昌梅,高瑞,等. 五行音樂療法聯合穴位貼敷在改善肺癌患者化療后癌因性疲乏癥狀的運用研究[J]. 中醫臨床研究,2021,13(3):87-90.
[3]金駱娟. 中醫綜合護理在改善肺癌患者生活質量中的有效性分析[J]. 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2):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