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月
摘要:目的:探討顱腦外傷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易發因素及護理預防對策,并制定有效的臨床護理方案。方法回顧性分析52例下肢深靜脈血栓(DVT)的臨床資料,結果 患者高齡及多種疾病、吸煙史、臥床時間、止血藥物使用情況、血栓栓塞癥( VTE) 病史是DVT 發生的相關因素。結論 建立針對深靜脈血栓的綜合性護理方案,預防DVT 發生。
關鍵詞:顱腦損傷;深靜脈血栓形成;綜合護理干預
深靜脈血栓形成( 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靜脈內非正常凝結引起的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多發生于下肢,可導致肺栓塞( PTE)、血栓后綜合征,甚至死亡。其主要原因是靜脈壁損傷、血流緩慢和血液高凝狀態,DVT多見于長期臥床、肢體制動、大手術及創傷后,因此,提早預防及早期診斷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對我院收治的顱腦外傷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為相關疾病的價值研究提供臨床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8 月- 2018年3 月收治的52例確診DVT 的顱腦創傷患者,入選標準:1 ) 車禍傷或者墜落傷,以簡明損傷定級標準( AIS) 評價,頭部損傷AIS≥3,而胸部、腹部、以及四肢等部位損傷AIS≤2; 2) 在ICU 病房中接受重癥監護超過48 h 的患者;其中年齡> 60 歲者23例,有長期吸煙史者30例,臥床時間> 1 周者45例,合并糖尿病者3例,合并高血壓者5例,靜脈應用止血藥物者40例,既往血栓栓塞癥( VTE) 病史1 例。發生PTE 2 例,死亡1 例。
1.2 DVT 相關因素分析 目前學界公認DVT 基本的形成因素為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和血液高凝狀態,臨床工作中多種因素可繼發上述三種狀態,成為DVT 危險因素。本研究結合顱腦外傷的臨床特點進行分析
2 結果
本臨床資料中發生DVT 的因素有:
2. 1長期臥床:本次研究中臥床時間> 1 周者45例,占總例數86.5%,且2 例發生PTE,并有1 例死亡,顱腦外傷患恢復時間較長,需長時間臥床,靜脈血流速度緩慢,血栓形成風險增加,這也是腦外傷患者的普遍特點,應在臨床上對DVT 引起足夠重視,并采取充分預防措施。
2. 2年齡: 本次研究中老年患者23例,占總例數44. 2%,這可能與老年人靜脈內膜變厚,靜脈瓣膜萎縮和靜脈彈性減低,肌肉松軟,使血流減慢。或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腦血管疾病比例較高,纖維蛋白單體增多、凝血因子活性增強、纖溶性下降,促成體內的高凝狀態有關。
2. 3并發癥: 本研究中合并糖尿病者3例,合并高血壓者5例,有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抗凝血酶Ⅲ( AT Ⅲ) 含量下降,造成抗凝血功能降低,增加血栓形成風險。且糖尿病相關血管病變也會造成靜脈血管壁損傷,從而加劇DVT 風險。
2. 4應用止血藥物: 臨床應用靜脈止血藥物也成為不可忽視的DVT 危險因素,其作用機制可分為抑制纖溶系統類和促進凝血機制類,均可導致體內的高凝狀態,增加DVT 風險,本研究中76.9%患者靜脈應用止血藥物。有研究表明,既往VTE 病史可作為風險評估的重要危險因素。
3 預防措施與護理對策
3. 1下肢管理:觀察患者雙下肢皮膚、溫度,觸摸雙側足背動脈搏動情況,需常規測量患者雙下肢圍度,觀察有無腫脹,觀察末梢血運及末梢動脈波動情況。仰臥位時抬高患肢20-30cm,利于靜脈血液的回流。
3. 2康復訓練:康復訓練前局部熱敷、按摩患肢,使肌肉放松。 先做健肢訓練,再做患肢。 (1)腳趾運動:做腳趾屈伸動作,以患者能達到的最大角 度,重復 20~30 次。 (2)踝泵運動:做踝關節屈伸和 環繞動作,并于背伸極限位置保持數秒,重復 10~20 次。 (3)小腿肌靜力收縮:下肢伸直,小腿有節律運 動性或靜力性收縮和放松,收縮和放松時間為 1∶2 左右,每次持續 10 min,重復 10~30 次。(5)膝關節運 動:托住骨折部位,膝關節下放一軟枕,使其屈曲 30° ~40°,以膝關節為支點,使患者小腿抬高床面,做伸膝訓練,保持 5~10 s 后再緩慢放下,重復 10~30 次。 (6)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護士將手放于患者的膝下方,患者膝關節伸直并主動下壓膝部,保持 5~10 s,然后逐漸放松,重復 10~30 次, 隨著患者病情好轉和疼痛減輕,逐漸增加下壓的力 量及次數。(7)髖關 節運動:抬高下肢,做髖關節向上、外、下、內的繞環 運動,重復 5 次。
3.3生活干預:生活干預: 培養患者定時排便的習慣, 保持大便通暢, 防止便秘用力排便時增加腹壓, 影響下肢血液循環; 患者宜穿寬松衣服, 忌穿緊身服, 以免造成腹內壓和靜脈壓升高, 影響下肢靜脈回流。
3.4飲食護理:患者禁煙酒, 避免高脂、高糖飲食,多食水果、富含纖維素的蔬菜, 多飲水, 降低血液黏滯度。對不能進食者, 予鼻飼流質, 確保水分和能量的攝入。
3.5心理指導:患肢自入院起即對其進行心情溫度計的評估,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觀察患者心理變化,對有焦慮、抑郁心情的患者應當注重心理疏導,正確認識與理解疾病,恢復患者自信心宣教DVT的預防知識,告知患者及其家屬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危害,加強管理。
4 總結討論
由于DVT 尚無有效的治療手段,且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臨床上應實行以預防為主的防治策略,加強規范化護理,制定PTE 應急預案,最大限度地減少DVT 風險。總之, 臨床上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非常有必要, 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對于減少患者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具有一定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組.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指南(第2板)[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2013.5(3):53-57
[2]張容,劉蔓莉,劉欣欣,等.不同年齡2 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凝血因子的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16,29( 5) : 495 - 498.
[3]王武.開腹手術患者術前后凝血功能的變化及止血藥對深靜脈血栓的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2016( 1) : 96 - 98.
[4]王豐容,劉雙.青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癥患者遠期預后隨訪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 1) : 40 -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