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倩



摘要:目的:分析對PCI術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數字化健康教育延伸護理的實際價值。方法:本次研究任務比較復雜,首先需將于我院接受PCI術治療的7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治療前均被確認為急性心肌梗死,風險性極高,同時在術后需對其實施針對性護理服務,為達成本次研究目的,按照35例的標準將患者分為兩個小組,一組使用常規護理措施,為對照組,另一組使用數字化健康教育延伸護理模式,比較其應用效果。結果:在采取護理措施后,兩組患者對病癥健康知識的認知有明顯提升,其中實施延伸護理的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評分更高,(P<0.05),且隨著延伸護理措施的實施,其焦慮、抑郁情況有顯著改善,(P<0.05)。其次,延伸護理模式下,患者的護理依從性較高,僅有2例不依從,優良率高達94.28%;反觀常規護理模式下,7例患者依從性不佳,優良率80%,明顯低于延伸護理,(P<0.05)。結論:通過在術后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更加科學、合理的數字化健康教育延伸護理模式可顯著提高其預后生活質量。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PCI手術;數字化健康教育;延伸護理模式;應用價值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actical value of digital health education extended car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PCI. Methods: The research task was complicated. First, 70 patients receiving PCI treatment were taken as the subjects, which were identified a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high risk after the operation.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using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the other group using digi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ompared the nursing effect. Results: After the adoption of nursing measures, the cognition of disease and health knowledge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cluding the score of extended care was higher, (P <0.05) and improve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tended care measures, (P <0.05). Secondly, under the extended nursing mode, patient nursing compliance is high, only 2 cases without compliance, excellent rate of 94.28%, and under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 7 patients have poor compliance, excellent rate of 80%,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extended nursing, (P <0.05). Conclus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MI.
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CI surgery; digital health education; extended care model; application value
前言:當前時代背景下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較高,已經給多數患者帶來了嚴重威脅,有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臨床上對于該病癥可采用PCI手術治療,且該療法有良好療效,能夠改善患者心肌供氧、供血。但是據實際調查來看,許多患者在出院后未能夠長期遵循醫囑,以至于可能會出現未按時服藥、飲食習慣不佳的問題,因此其依然會有比較嚴重的風險性,容易引發不良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復發、嚴重心律失常等,是的致死率會進一步提高。對此,當下可采用延伸護理模式,而且應在其中加強對數字化技術的應用,重點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以此來改善其對疾病的健康認知,以下將會圍繞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數字化健康教育延伸護理模式的實際價值進行深入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共70例患者入組參與本次研究,入組時間為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接受PCI手術治療,符合實驗參與條件。同時將患者隨機分配為兩組,即對照組、觀察組,使用不同護理措施。對照組中包括19例男性和16例女性,年齡49~72歲,平均年齡(62.01±5.63)歲;觀察組男女患者比例為21∶14,最小年齡46歲,最大年齡77歲,平均年齡(65.36±5.48)歲。相比之下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影像學方法診斷后確認患者為急性心肌梗死;精神意識正常,可無障礙交流;自愿參與研究,家屬知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若患者伴隨有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情況不可入組參與研究。
1.2方法
常規護理模式下護理人員要從實際出發,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如勞動休息、飲食等,制定科學、合理的出院指導規劃,同時要每周、每月均進行1次電話隨訪、上門訪視,及時對其日常生活習慣提出相應的意見或建議。
延伸護理模式不同于常規護理,具體如下:(1)成立小組。護理管理部門需于科室內選取若干名護士成立延伸護理小組,同時根據本次研究目的,重視對患者加強健康教育[1]。護理管理部門應當對小組內護士進行培訓,重點提升小組內每一名護士的健康教育能力,使其可以勝任對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2)建立平臺。數字化健康教育眼神護理模式下,要重視建立相應的微信公眾平臺,并引導觀察組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入這一平臺,同時也要建立患者微信群,為后續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3)健康教育延伸護理。每一名患者在出院后均要接受科學、合理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小組應當通過微信群或公眾平臺為患者推送相應的健康知識內容,如可以涉及出院后的并發癥預防、如何養成良好習慣、健康用藥的重要性等多個方面,每天應發送1~2條;其次,微信公眾平臺內每天下午4點至6點均要為患者提供咨詢服務,對此可以提前10min為患者發送消息提醒,患者在咨詢服務期間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提出問題,咨詢護理人員[2]。再次,許多急性心肌梗死為老年人,記憶力不佳,護理人員也要主動詢問患者情況,如日常飲食、休息、用藥等,并告知患者要嚴格遵循醫囑,不可擅自做主通知服藥;同時,許多患者也會有比較嚴重的比較情緒,護理人員可在交流過程中多多鼓勵患者,告知患者謹遵醫囑的重要性,也可舉一些典型案例,促使患者可以改善自身負面情緒[3]。最后,可采用一定的激勵措施,如每月評選1~3名“優秀病號”,以此來讓其他患者均能夠被激起斗志,加強對健康教育內容的學習,從而改善其日常生活習慣,提高生活質量。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種不同護理模式下患者的疾病知識掌握情況、焦慮和抑郁情況、護理依從性優良率。
①疾病知識掌握情況使用自制量表評估,最高18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越優。②焦慮、抑郁情況分別使用HAMA(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D(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估,最高分值54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負面心理越輕微。
1.4統計學處理
選用SPSS22.0作為統計學處理工具,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組間、組內比較,均符合正態性檢驗時,用t檢驗進行統計推斷,不符合正態性檢驗時,則采用秩和檢驗進行統計推斷;計數資料用百分比進行描述,采用卡方檢驗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疾病知識掌握情況分析
采取護理措施后,兩組患者對病癥健康知識的認知有明顯提升,其中實施延伸護理的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評分更高,(P<0.05),見表1。
2.2心理狀態比較
兩組患者經護理干預后心理狀態有明顯的改善,而觀察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況較之對照組更加輕微,(P<0.05),見表2。
2.3依從性分析
延伸護理模式下,患者的護理依從性較高,僅有2例不依從,優良率高達94.28%;反觀常規護理模式下,7例患者依從性不佳,優良率80%,明顯低于延伸護理,(P<0.05)。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的風險性非常高,發病急、病情復雜,會在短時間內給患者身體帶來嚴重傷害,使得患者出現突發性心肌缺血、心肌缺氧,PCI術后患者以上問題會有明顯改善,但依然需要養成良好習慣,否則可能會導致復發、發生心律失常甚至是死亡。
從當下分析來看,可能引發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較多,如飲食習慣不佳、長期飲酒抽煙、過度勞累等,總的來說與日常生活習慣密不可分,因此當下在采取護理工作中時要重視加強健康宣教,讓患者可以認識到急性心肌梗死術后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必要性。本次研究中,于觀察組實施了數字化健康教育延伸護理模式,其不僅可以完美開展延伸護理,同時更是加強了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微信群便可幫助開展健康教育工作,隨著健康教育的開展,讓患者們對疾病的認知深度得以有效提高,如表1可見,在出院后6個月,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的疾病知識掌握評分分別為(15.78±1.96)分、(12.54±1.74)分,其中實施延伸護理的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評分更高,(P<0.05);同時,在過去常規護理模式下,患者的依從性不佳,而通過延伸護理模式的實施,讓患者可以長期持續性地接受健康教育,如表3可見,觀察組患者的護理依從性優良率高達94.28%,較之對照組80%更高,(P<0.05),而且再如表2和不良事件發生情況來看均優于對照組,(P<0.05)。
通過本次研究分析可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術后實施數字化健康教育延伸護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深度,提升患者預后生活質量[4]。
參考文獻:
[1]王艷萍,李利軍,畢麗君,黃麗娟.動機性訪談對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疾病感知及自我感受負擔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20,27(30):187-189+193.
[2]賈玉玲. 基于時機理論的延續性護理在COPD患者康復效果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大學,2019.
[3]馬珂珂,丁四清,鐘竹青,鄭鳳,劉自娜.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患者延續性護理現狀及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8,35(03):25-30.
[4]Asber Samantha R,Shanahan Kenneth P,LussierLeslie,DidomenicoDorothy,DavisMarissa,EatonJennifer,EspositoMichele,KapurNavin K. Nursing Management of Patients Requiring Acute 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 Devices.[J]. Critical care nurse,2020,40(1).